韓小霞 江蘇省南通 226400
科技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韓小霞 江蘇省南通 226400
本文分析了建設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筑施工企業科技創新的新思路。
科技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因素,越來越成為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決定因素”。企業要生存和持續發展,特別是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只有積極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把技術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不斷加快技術開發和技術升級的步伐,依靠科技進步與管理創新帶動質量和效益的顯著提高,才能形成比較優勢;只有不斷科技創新,打造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才能持續較大發展。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核心能力,是具有摧毀力量的企業競爭力。
企業的核心能力具有持久性、不可復制性和延展性,就像20世紀上半葉發明的原子彈一樣,在市場競爭中具有不可抗御的殺傷力。
企業核心能力是美國人在20世紀90年代初正式提出來的,而實際運作是日本最為有效。日本為了趕上歐美國家的企業,十分注重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他們抓住了關鍵,首先贏得了成功。
核心競爭力理論是當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競爭力”這一術語首次出現在1990年,由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提出的,他們指出:“核心競爭力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的能力。”
核心競爭力可更詳細表達為企業長期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并使企業長時間內在競爭環境中能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會自動轉化成競爭優勢。如果沒有相應的機制和條件加以支持,核心競爭力將一無是處,毫無價值。也正是基于這一點,如今人們又把核心競爭力的外延拓展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個職能系統,而不是象過去那樣主要局限在研究開發和產品生產上。
科技創新的實質, 是企業進行創新與研發,應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占據市場并實現市場價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首要推動力,更是競爭取勝市場的關鍵所在。建筑施工企業競爭力的提高,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與研發,從設計到施工,從工法到材料,從技術到管理,從空間到時間,以提高競爭力。不斷的創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良好的管理可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但要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則只有加強創新與研發。過去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投入創新與研發者較少,但在競爭不斷加劇的環境下,對創新與研發較為重視的企業,就可顯示出其競爭優勢,充分發揮技術管理領先的經濟價值。
3.1 科技創新是建筑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要求
近年來建筑新產品日新月異,從普通地坪到耐酸耐堿地坪,從普通工業廠房到潔凈度、溫濕度等多種特殊要求的廠房,從一般建筑到高層、超高層建筑、節能型建筑、環保型建筑,科技含量增加、施工難度增大,許多高、大、難、新的項目不是你想不想干的問題,而是你干不干得了的問題。越是勞動密集型項目,越是低技術含量,就越容易被壓價,越容易被競爭對手擠掉。要從根本上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低效益”的困擾,要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要明顯超出一般建筑隊伍,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傳統建筑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整體科技素質,促使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3.2 科技創新是建筑業突破資源、環境等瓶頸約束的要求
建筑業是資源消耗大的行業,是鋼材和水泥的消耗大戶。過去建筑業建立在粗放型發展基礎上的經濟增長,使我們為資源浪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節約型社會目標的提出,要求建筑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因此要加快全行業的科技創新,加快建筑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從消耗型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經濟的轉變,促進建筑業盡快突破資源環境等因素的束縛。
3.3 科技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求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已經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循環。發達國家的建筑企業,憑借著雄厚的技術、資本、管理實力和先進的發展理念,企業功能已擴展到規劃、勘察、設計、咨詢、施工以及建筑產品生產和銷售領域;在我國,中央直屬企業和以北京、上海等地為代表的地方企業,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而且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行業性特征明顯,行業的技術壁壘逐步形成,并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特征。
3.4 科技創新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企業的要求
在現時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市場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空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施工隊伍與工程任務比例嚴重失調,僧多粥少局面短時間不會有根本轉變,承攬任務非常困難。而建筑企業普遍是產值增長,活越干越多,管理難度越來越大,而收益減少,企業越來越體會到優勝劣汰的殘酷性。市場的無情要求企業樹立科技創新的緊迫感,按市場要求,加大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促使企業跟上市場步伐。誰擁有一流科技,誰就能成為行業排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必須定位于市場,不僅要完善企業原有的優勢技術,而且要著眼于企業的發展,適應新的產業結構,培養新的技術優勢。這是企業面臨競爭的要求,也是企業生存出路所在。因此要形成并完善具有企業特色的、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技術系列,滿足市場急需,形成持續發展的生長點。
4.1 科技創新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在建工程為龍頭,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為目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死攸關的是效益,企業的技術研發、科技創新必須要講效益。首先要充分論證,要講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回報,要有強烈的投入產出意識。企業的科技創新要圍繞企業的經營,以科技成果出經營成果。如投標承攬任務,我們要在技術標函中明確采用的施工工藝、技術方案,體現我們企業的科技水平。工程中標后,同樣要通過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采取科學的技術措施,利用先進的施工手段,高速優質干好工程。通過企業的科技實力、科技水平贏得信譽,樹立形象,創造效益,贏得更廣泛的市場。
在建工程施工管理只有在強有力的創新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順利實施,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和進度,才能獲取最大經濟效益。重點抓關鍵過程、特殊過程的管理,重點強化項目部技術控制管理工作,重點解決協作隊伍管理中的薄弱環節。而且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才能占領相應市場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科技創新還為體制創新、結構創新和機制創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項目施工管理創新的基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著越來重要的作用,項目部作為企業的派出機構是企業的縮影,代表著企業的形象,體現著企業的實力,是企業在市場的觸點,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源泉,因此對在建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命,惟有創新才能使生命之樹常青。
4.2 要培養人才,在現有基礎上,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更新科技人員的知識,調整科技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同時培養企業在新的領域所急需的人才。
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是企業科技創新的資本。人才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原動力,是企業進步的源泉,是企業競爭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綜合競爭中越來越具決定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新世紀,人才資源成為科技人才必須向市場靠攏。首先充分調動企業內部人才的積極性,注意發現和培養新技術人才,發現和培養特殊技術人才,更新、豐富和發展現有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內容,使之更加適應市場;并借助外力,通過請專家講課、進行技術咨詢、開展聯合開發等多種方式,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
4.3 大力開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4.3.1 要加強建筑科技重點發展項目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預拌砂漿技術、新預應力技術、新型模板和腳手架應用及施工技術、鋼結構技術、建筑節能和環保應用技術及清潔生產施工技術、新型預制混凝土構件以及預制裝配式結構應用技術和新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防護用品、用具的研發與應用技術、建筑廢料的回收利用技術等方面組織攻關。
4.3.2 要大力推廣新設備、新機具、新材料的應用。技術裝備是科學技術應用的載體,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企業要擁有重大專用技術裝備、特種專用機具,逐步建設、完善、規范通用設備和機具的租賃市場,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行業勞動生產率。
4.4 建立一支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建筑科技隊伍
4.4.1 加強建筑科技人才的培養。鼓勵企業職工通過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崗位培訓與考核鑒定,建立建筑科技人才交流平臺,吸收優秀的建筑技術人員;推進建筑工人技師考評工作,將技術工人的培養納入施工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計劃。
4.4.2 大力加強建筑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工程技術人員是建筑科技進步的中堅、企業科技創新的中樞和科學管理的智囊,同時也是企業技術管理的組織者,在建筑業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更高了,責任更大,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企業要為工程技術人員創造并提供繼續學習和不斷進步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自己受益,企業受益。
科技創新帶來了建設企業活力,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生動地闡述了“變是唯一的不變”這一生活真諦,只有根據現實的變化,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戰略,才能準確地預測和把握未來,才能決勝明天,否則永遠不會找到奶酪。變就是不斷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只有創新才會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創新過程。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大膽突破創新,實現由傳統管理方式向現代化管理方式的轉變。靠科技求發展,求突破,以科技創新帶動管理創新,把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為管理創新的平臺和手段,是提高企業實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趨勢和方向,是企業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1]程志廣.創新 提升 發展.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2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