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芳
奇跡在這里誕生
□張明芳
2010年12月26日,閆凡華在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的親切接見后,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而當張德江副總理問他想說什么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要感謝我的工友、父母、妻子,是他們二十年如一日地支持我,才讓我取得了這份榮譽,實現了34年安全無事故的奇跡……”

閆凡華——姚橋礦職工心中的典范和楷模。從入礦至今,他始終像愛護親兄弟一樣呵護著身邊的每一個工友,為建設安全高效采煤隊付出了智慧和力量,以平凡質樸的行動展示了中國當代煤礦工人無私奉獻和改革創新的精神。
安全就是生命管理需要創新“對于煤礦來說,能連續34年安全無事故,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少管理干部和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晶,這既是榮譽,又是壓力。”談起安全生產34年,閆凡華感受頗深。作為最基層的管理者,閆凡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安全就是生命”的安全理念。抓安全的基礎就是抓班組,為了打造一流的班組。閆凡華在學習借鑒先進班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建立和完善了嚴格的班組管理制度,推出了“十位一體”安全管理法、“四查三強調”質量管理法和“工分劃分差異化”管理法等一系列比較先進的管理方法。
“十位一體”安全管理法,是他通過學習—總結—實踐—再學習,摸索出來的。“十位一體”管理法從分工到收工,實現了全過程、全方位閉環式的安全管理。為了把“十位一體”安全管理法融入現場,工作中的閆凡華始終堅持“五勤”原則,即“腿勤、手勤、眼勤、嘴勤、腦勤”,就因為這“五勤”,別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五多”:穿的靴子比別人爛得多,帶的手套比別人破得多,講的話比全班人說得多,上的班比別人都要多,得罪人的事比別人做得多。就因為這“五勤”,閆凡華在一次修腳時還鬧出一個笑話。由于工作環境的原因,他每天為了充分了解各崗位生產情況,一個班要跑十幾里路,天氣一熱,腳被汗水泡得發白,上面都是白皮、水泡和麻點,修腳的服務人員看到他硬如磚頭,都是白皮、麻點的雙腳后,說什么也不給他修腳,說他不知長什么怪病,讓他當時哭笑不得,而和他一行的工友卻說:“你的腳是功臣。是你不知疲倦地奔跑,才換來這34年的安全”
注重人才培養打造優秀團隊在姚橋礦一提起閆凡華,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雖然他只有初中文化,但靠著對事業的追求、對工作的熱愛,硬是把班里不學無術的年輕人培養成了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技奧會冠軍、采煤機國際邀請賽亞軍,這些成績就是對閆凡華最好的回報。
閆凡華對培養人才從不手軟,該出手時就出手,經過不斷的總結、摸索,“一對一限期速成法”“現場練兵法”“手拉手關愛法”等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孕育而生,王士振和青工小張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王士振是前幾年剛分配到他班的小伙子,閆凡華看他機靈能干,便讓他當煤機手。根據他的特點,閆凡華提出了“一對一限期速成法”的想法,就是在一個月內能獨立操作,經隊考核合格后,他和他師傅各獲得獎勵500元。在激勵政策的鼓舞下,在師傅手把手教的情況下,不久,王士振就成了生產骨干,能夠獨當一面。特別是2010年9月在“神華杯”采煤技能國際邀請賽上,他一舉取得了井下長臂綜采操作比賽第二名的好成績,成為眾人學習的榜樣。青工小張以往是出了名的“違章大王”,其他班組都不要他。到了閆凡華班后,閆凡華采取“手拉手關愛法”,通過班前耐心說教、班中重點監督、班后到家訪談等措施,使小張摘掉了“違章大王”的帽子,成了安全骨干。
忠孝自古難全鐵肩擔當大義“班組就像家庭一樣,需要你去精心愛護、經營、照顧它,只有班組和諧穩定,安全才能有保障,生產才能出成績。”閆凡華說,“作為采煤三隊生產一班的‘家長’,我既是這幾十位職工的班長,更是他們的兄弟!”在工作中,閆凡華主動關心他們,和他們打成一片,做他們的朋友。多年來,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不論哪位工友有了傷病,他都要去醫院、家里探望;誰家遇到困難,他都帶頭捐款捐物;隊友家里有什么婚喪嫁娶的事,都要請他去主事。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他和工友們建立了良好的感情,班組的凝聚力、戰斗力都增強了。
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面對班組他毫無保留,全身心投入;而面對自己的家庭,他的心里有著太多的遺憾和愧疚。記得閆凡華剛干班長的第一個月,一個電話直接打到他所在的工作面,妻子告訴他:“父親因中風住進醫院,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可能會得老年癡呆癥……”他心如刀割,面對繁重的生產任務,分身乏術的他只能對著電話含著淚一個勁地說:“爸,對不起,對不起!”聽著自己的丈夫哭得泣不成聲,妻子說:“你放心,你的父親就是我的親生父親,如果他老人家不能動,我不嫌他臟、嫌他臭。現在隊里需要你,你要堅守好你的崗位,不要為家里的事分心。”十幾年來,閆凡華的妻子每天就像陀螺一樣旋轉著,支撐起這個家,給重病的父親洗衣做飯、擦身倒尿,照顧年幼的孩子。想起這些,閆凡華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但是與34年的安全相比,這一切付出都值得。
(作者單位:大屯煤電集團姚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