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務人員是維護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穩定這支隊伍十分重要。”
——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如是說。
▲“績效考核要強化第三方評價機制,真正讓群眾參與到社區衛生的監督評價中來,真實反映實際工作效果,切實推動突出問題的發現和解決。”
——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如是說。他指出,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社區衛生區域評價指標體系,促使各個區縣把社區衛生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發展社區衛生是控制慢病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張大發如是說。
▲“應該把人的問題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陳賢義如是說。他認為,與臨床醫務人員嚴格管理制度相比,目前公共衛生人員準入、晉升等都沒有規范,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如今醫患關系的緊張和對立,與以往某些媒體對醫生不真實、不客觀的報道有關。”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如是說。

“不再依賴進口藥和進口檢查設備,患者的醫藥費才會有真正大幅度的降低。”
——全國政協委員邵一鳴如是說。他認為,政府應從衛生投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促進重大疾病“救命藥”和醫療檢查設備的國產化。唯有此,才能降低患者的醫藥費。
▲“作為大眾宣傳的載體,影視劇的文藝工作者擔負著社會責任,并不是要替醫生說話,而是讓醫患關系從這種困境中解圍。”
——北京某三甲醫院急診科專家如是說。
▲“現在一些公立醫院大樓越造越豪華,設備相互攀比,外國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也能有則有。但最后豪華樓成了‘爛尾樓’,上千萬元買來的設備連封都沒有啟,這不正是說明醫院資源配置、成本核算、資產管理都存在問題,出現漏洞了嗎?”
——全國人大代表樊蕓如是說。
▲“護理工作的理念是別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還是要對別人好,這是一種人性的光輝。”
——北京胸科醫院腫瘤科護士長王秀華如是說。
▲“當沒有好的循證證據支持時,即使主觀上拼命地想做出正確的診斷,結果也往往是錯誤的。”
——某業內專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