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樂,張建標,李曉紅,蔚振江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淺談高職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對24家用人單位的調查與分析
龐 樂,張建標,李曉紅,蔚振江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用人單位;高職;醫學生;職業素質
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11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強調職業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要求職業教育以培養職業技能為重點,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素質是職業教育的特色,是決定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就業率的重要因素。教育部袁仁貴部長在2010年就業工作會議上指出,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畢業生就業狀況,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1]。
社會對高職醫學類畢業生有什么樣的需求?如何及時長效地監測瞬息變化的就業需求信息?這些問題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為此,筆者以我院現行高職醫學類人才培養方案為分析對象,將方案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職業素質作為調查內容設計依據,通過走訪、調查問卷方式對我院畢業生就業較為集中的24家有代表性的用人單位進行調查,以了解我院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知識結構是否合理,職業素質是否滿足培養目標要求,以及職業素質能否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運用聽眾調查法、模糊評判法和滿意度法設計“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表”,內容包括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知識結構、思想素質、能力素質的評價及其人才需求。通過走訪、問卷調查方式對我院畢業生就業較為集中的用人單位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8份,收回有效問卷4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圖1 用人單位最注重的職業素質

圖2 用人單位最注重的能力

表1 思想素質評價結果(%)
圖1顯示,用人單位尤其注重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在敬業精神與工作責任心方面,認為很好的達到50.0%,較好的達到40.0%,基本滿足用人單位需求。但考慮到敬業精神并非一項孤立指標,它與畢業生心理狀態、道德信念存在深層聯系,盡管我院畢業生在道德信念尤其是心理素質方面,很好與較好的比例達到80%以上,但一般和較差的也占有一定比例,這是未來人才培養中應加強的方面。

表2 個人能力素質評價結果(%)
我院現行人才培養方案把畢業生應具備的個人能力素質分為7個子項,表2顯示:學習與創新開拓、組織管理這2方面能力并非用人單位需求的核心能力,盡管我院畢業生在這項中得分較低,但也暗合高職教育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在用人單位較為看重的實踐與操作能力方面,用人單位給出很好和較好評價的占72.0%,一般和較差的占28.0%。由于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實踐技能教育,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以提高畢業生核心競爭力。此外,表達與表現能力培養也是我院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亟待改進。

表3 知識結構評價結果(%)
表3顯示:畢業生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動手能力及綜合知識水平3方面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說明我院人才培養方案在知識結構課程設置上基本符合用人單位需求。但在計算機操作水平、外語水平及文字表達水平方面評價較差。除外語在高職生就業崗位中少有需求外,計算機操作能力是現代社會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應加強相關課程設置并加大培養力度。而文字表達能力較差與能力素質評價中的表達與表現能力有較大關聯性,應在課程結構設計中加強人文素質模塊教學,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知識競賽等活動充分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通過本次調查結果分析,發現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總體評價尚好,但現行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尤其在人文、心理、計算機及實踐技能教學環節還有待提高。
敬業精神排在用人單位所有素質要求的第一位,甚至超過專業素質要求。因此,培養文明禮貌、自律能力強、尊重他人、講誠信、有敬業及吃苦耐勞精神的畢業生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院在校生主要是“90后”,大多為獨生子女。學生處理問題、獨自應對危機及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難以面對和適應未來工作。我院應在教學中增加人文素質課程學時,把人文素質及道德教育貫穿于各學科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道德意識和心理素質教育,使其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成功與挫折[2],提高自身競爭力。
教學中結合學生特點,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強化學生醫療實踐中的角色作用,鍛煉學生表達及表現能力[3]。學院應加強與社會醫療機構的聯系,積極開拓實踐教學場所和基地,并適當增加見習、實習時間,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
當前,許多醫院已經在疾病診斷、病歷書寫、用藥、收費等常規管理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因此,系統、全面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尤為重要。我院應增加計算機學時,增設醫學信息技術相關課程,以增強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通過對24家用人單位的問卷調查,獲得了有價值的反饋信息,使我們能更準確、客觀地評價我院醫學生整體素質,了解社會對醫學類人才的需求及就業市場信息,發現我院醫學人才培養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我院今后制訂醫學類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切實可靠的依據。用人單位調查是畢業生就業狀況監控體系的重要環節,為加快轉變職業院校教學思路,明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人才提供了堅實保障。
總之,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提高學生基本素質、職業崗位能力與應變能力,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1]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聯合編著,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2004-2008)[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權福軍.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分析——來自75家用人單位的調查報告[A].青年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報告[C].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3]孫智芹.項目導向、任務驅動、重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J].出國與就業,2010,(7):58~59.
G420
A
1671-1246(2011)07-0007-02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畢業生就業監控體系研究”(SGH090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