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震,高曉東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天水市醫療衛生人員高血壓知識、態度和行為干預效果評價
李 震,高曉東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天水市;醫療衛生人員;高血壓;知識;態度;行為
高血壓不僅是發達國家,而且是發展中國家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1,2],危害不僅在于其可發展為高血壓危象危及生命,還在于其是心肌梗死、腦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和外周血管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3,4]。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均表明,血壓與腦卒中呈正相關關系,以亞洲人為例,如果舒張壓下降5~6mmHg,可使腦卒中發病率降低44%~50%;高血壓與冠心病也呈連續正相關關系,如果舒張壓下降5mmHg,可使冠心病發病率降低27%。國外資料表明,76%的男性和79%的女性心衰患者患有高血壓,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患心力衰竭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5]。血壓>210/120mmHg時,終末期腎臟疾病的危險是血壓>120/80mmHg的22.1倍。
資料顯示,醫療衛生人員中認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冠心病、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者僅占56.6%,至少33.0%的醫療衛生人員對降壓治療目的不了解[6],存在重舒張壓,輕收縮壓的錯誤觀念。為了解醫療衛生人員的高血壓知識、態度和行為水平,筆者對天水市醫療衛生人員進行了相關調查。
筆者從天水市醫療衛生單位選擇直接為患者服務的醫療衛生人員,其中以內科醫師為主,包括心血管病內科醫師、普通內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全科醫師和鄉村醫師等,性別、年齡不限。
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單位級別、從事專業、職稱、最后學歷等;對高血壓的認識,高血壓診療方法。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學類實驗的效果評價方法,通過比較干預前后的變化了解干預效果。同時設立對照組,以便分析干預的凈效應。干預前后調查對象來自對干預人群的2次獨立調查,對照組來自干預后對非干預人群的抽樣調查。均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分市級醫院、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3層,并以干預前調查作為干預后和對照組的共同基線資料(見表1)。

表1 調查情況
干預后應查1 220人,實際應答1 150人,應答率為94.3%;對照組應查1 024人,實際應答865人,應答率為84.5%;干預前應查1 378人,實際應答1 212人,應答率為88.0%。
使用EPI-INFO 5.0進行錄入,并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10.0和SAS 6.02進行統計學分析。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與一般特征的關系采用簡單相關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率(%)用卡方(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1)市級醫院醫師對“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CVD)的危險因素的認知干預后上升了20.5%,縣級醫院醫師上升了24.9%,鄉鎮衛生院醫師上升了37.5%;對抗高血壓治療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控制血壓的認知,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醫師分別上升了6.0%和25.0%;對超重和食鹽控制的認知增幅,市級醫院醫師為51.1%和23.4%,縣級醫院醫師為44.1%和24.2%,鄉鎮衛生院醫師為51.1%和36.6%,見表2~5。

表2 市、縣、鄉級醫院醫師對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CVD的危險因素的認知情況(%)

表3 市、縣、鄉級醫院醫師對抗高血壓治療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控制血壓的認知情況(%)

表4 市、縣、鄉級醫院醫師對超重的認知情況(%)

表5 市、縣、鄉級醫院醫師對食鹽控制的認知情況(%)
(2)鄉鎮衛生院醫師為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腎臟疾病患者測量血壓的比例為14.5%、18.6%和26.5%,對其他疾病患者測量血壓的比重增加了6.5%。市級醫院醫師為患者測量血壓的比例增幅最高為3.7%,縣級醫院增幅最高為8.2%。
(3)高血壓臨床診療知識和行為干預效果。高血壓非藥物治療:市級醫院醫師對患者采用改善生活方式降低血壓的比例增加了28.0%,縣級醫院醫師和鄉鎮衛生院醫師分別為16.6%和8.7%。高血壓藥物治療:市級醫院醫師和縣級醫院醫師最常用降壓藥為鈣拮抗劑和ACEI類藥物,而鄉鎮衛生院醫師普遍使用復方制劑和中成藥制劑。通過干預,各級醫院醫師ACEI類藥物的使用率分別提高了10.4%、3.1%和4.5%,鈣拮抗劑使用率下降了6.1%、3.4%和0.6%。鄉鎮衛生院醫師復方制劑使用率下降了41.0%。
(4)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的控制目標。一般成年高血壓患者控制目標,按WHO標準,收縮壓回答正確率情況,市級醫院為45.4%,縣級醫院為67.2%,鄉鎮衛生院為45.8%;舒張壓回答正確率情況,市級醫院為41.6%,縣級醫院為56.7%,鄉鎮衛生院為52.0%。
針對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回答正確率情況,市級醫院為47.9%,縣級醫院為54.4%,鄉鎮衛生院為31.7%;舒張壓回答正確率情況,市級醫院為28.7%,縣級醫院為45.9%,鄉鎮衛生院為13.6%。
(1)資料表明,通過干預各級醫院醫師對高血壓防治知識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說明干預措施能提高醫療衛生人員的高血壓知識水平,改善醫療行為。
(2)隨著醫院級別降低,自然效應百分比逐步下降,而凈效應百分比逐步上升,說明本次干預對鄉鎮衛生院醫師影響最大;其次為縣級和市級醫院醫師,說明健康教育的實施應更側重于基層醫院醫師。
(3)分析結果發現,各級醫院醫師在用藥上存在過度治療的問題,這應引起廣大醫療衛生人員和醫療衛生教育人員的重視。另外,各級醫院醫師對高血壓診斷標準不統一,筆者建議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應加大這方面的教育力度。
整體來看,經過干預,醫療衛生人員高血壓臨床診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其中鄉鎮衛生院醫師診治水平提高最明顯。但要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人員的高血壓認知水平和診療水平,需要相關部門長期、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教育。
[1]Dodu SRA.Emerg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Cardiology,1988,75:56~64.
[2]Nissinen A,Bothig S,Granroth H,et al.Hyper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Health Stat Q,1988,41:141~154.
[3]Whelton P K.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J].Lancet,1994,334:101~106.
[4]MacMahon S,Peto R,Cutler J,et al.Blood pressure,stroke,and coronary hear disease,part I:prolonged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bias[J].Lancet,1990,335:765~774.
[5]Eastern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Blood pressure,cholesterol,and stroke in eastern Asia[J].Lancet,1998,352:1801~1807.
[6]全國血壓抽樣調查協作組.中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其變化趨勢[J].高血壓雜志,1995,3:7~13.
R195.4
B
1671-1246(2011)07-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