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斌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各種中西思想文化互相碰撞,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隨之發生相應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正確認識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及時準確地全面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從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踐。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隨著國際、國內社會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當代大學生思想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分析思政教育的新問題與新挑戰,結合其背景、特點分析當代大學生所具有的思想特點,并提出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與新方法。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
一是,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廣泛影響大學生“三觀”。二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改革開放直接影響大學生社會道德價值觀。三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引發的社會問題使思政工作面臨眾多問題。四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網絡化使思政工作遭遇眾多新挑戰。
二、當代大學生突出的思想特點
(一)政治態度
大多數大學生政治上積極上進,但是,功利色彩較為濃重。另外,當代大學生對傳統社會政治活動相當漠視,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不主動。但是在南海、臺灣、疆獨藏獨問題等一系列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政治問題上表現出政治立場堅定、方向明確、動作激進、關注度高、充滿激情。
(二)理想信念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早熟,見解獨到,同時,主流崇尚責任,能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但是,由于大學生接觸社會較少,價值觀念還很不穩定,看待問題角度偏激,不信權威、不聽老師,反叛意識更為強烈。
(三)道德觀念
大學生在道德認識上是非分明,能對個人和社會的道德失范現象和行為進行鞭笞,而對于自己的行為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其道德行為滯后于積極向上的道德認識,存在斷裂和脫節現象。
(四)行為方式
當代大學生喜歡張揚個性、特立獨行;喜歡奇裝異服、追逐時尚;喜歡展示才華、耍酷裝帥;喜歡用與眾不同的方式博取社會的關注。加之,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從而削弱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觀念與集體主義精神。
(五)心理健康
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親情觀相對淡溥,甚至顯得有些孤僻。個別性格內向的大學生難免會抑郁、煩悶不安,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焦慮,如果,在受到外界的影響與刺激便容易引發大學生心理問題。
三、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踐
(一)把握根本,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加強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頭腦。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職業理想教育相結合起來。三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創新精神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四是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二)注意方法,把真摯的感情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帶著感情,帶著對其如子女、弟妹般的愛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深入學生心里。帶著感情做思政工作,應將工作重點放在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強化認同,用言傳身教影響力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輔導員必須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要以自身行為去正確的影響和引導學生,要求學生遵守的自己必須嚴格遵守,要求學生做到的自身必須模范做好。
(四)開拓創新,用豐富的網絡手段做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班級聯系QQ群,設置班級管理網絡日志,公開輔導員管理網絡博客,開展班級管理網絡論壇,讓廣大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參與班級管理,討論大家關心的班級問題。同時,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問題的引導。
(五)關注心靈,用個性化的心理咨詢輔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并有能力積極發現與協助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掌握傾聽、溝通、深度會談、團體輔導、個別咨詢等心理咨詢的方法與手段,學習領會相關心理學知識。
(六)肯定差異,用“雙主性”的模式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作用,實現“雙主性”的統一。把教育者的主導作用與實踐者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內驅合力。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人格,充分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堅持在主體性中主導、在主導中發揮主體性的作用。
(七)家庭協同,實現家庭、學校共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家長家訪座談、短信、電話、電子郵件等方法與家長緊密聯系,使家長能及時、準確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使其協同學校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研討培養大學生。
面對當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刻認識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新問題與新挑戰,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核心,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目標,以加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重點,以探索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為抓手,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