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飛 王建英 (中北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藝術系 山西太原 030051)
傳統文化符號在手機設計中的應用探析
田維飛 王建英 (中北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藝術系 山西太原 030051)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手機成為人類離不開的信息交流工具,手機的外觀造型設計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本文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為切入點,將傳統文化視為是一種設計符號,把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手機設計之中,全面闡釋傳統文化在手機的形態符號、色彩符號、材質符號之中的應用方法,并預測了傳統文化符號在未來手機設計中應用的發展趨勢。
傳統文化;符號;手機設計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手機市場消費不斷高漲,手機已經成為人類離開不開的信息交流工具,手機消費成為時尚潮流,而且消費市場潛力很大,更新淘汰率極高。但是國產的手機缺少品牌,更多的以“山寨機”充斥著廣大的市場。然而這些國產手機無論是知名廠家還是“山寨機”,在外觀造型設計上缺乏文化內涵,缺少民族特色。在手機的銷售過程中,僅以打“價格戰”來獲得利潤。大部分手機生產制造商都以低廉價格為營銷手段來獲得市場份額。但是現在廣大的消費者不再是只追求手機基本功能,而更多人群追求手機產品帶來的文化價值和精神愉悅感。高科技已經不再成為人們的唯一追求,產品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成為設計的首要任務,企業調整生產線的中心內容。而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傳統文化極為豐富,將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手機設計之中,將成為未來手機設計的發展趨勢。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在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什么才是中國符號?”這是一個很難一句話說清的問題。在張藝謀的創作中,京劇的表現形式就是中國符號;在吳冠中的畫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國符號;在梁思成的心中,飛檐翹壁就是中國符號等等。這些中國元素我們可以視之為中國符號,代表著中國的特征。“符號就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這一解釋源于英國奧古斯丁。符號是用甲事物表征乙事物,并且通過甲事物來傳達關于乙事物的訊息,這才是關于“符號”的完整表述[1]。所以符號是有意義的媒介物,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通過某種有意義的媒介物(符號)傳達信息。它往往通過視覺刺激而產生的視覺經驗和視覺聯想來傳達其符號的含義,例如字母、繪畫、產品外觀造型等,一切能傳遞約定的內容都可稱為符號。新產品的造型處理必須基本符合原有的造型符號體系的規則。而在新產品推出的同時,這種造型語言也被納入到這個符號體系中來,成為其中一部分,從而推動整個造型符號體系的發展[2]。然而手機外觀造型設計就是設計師創造符號的過程,設計師通過手機各部件的造型符號進行編碼,從而完成手機的設計表達。在設計師編碼的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進行提取應用,使中國文化符號的精髓延續到我們現代生活中來,更是起到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新產品中,領略中華民族獨有的內在和外在的特質,享受民族文化符號帶來的文化盛宴與視覺大餐。
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祖先留給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傳統文化符號內涵豐富,包羅萬象,但是歸結起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①物質方面的傳統文化符號;②精神方面的傳統文化符號。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文化知識,傳統文化符號自然包羅萬象。例如建筑風格符號,紫禁城、長城、敦煌、布達拉宮、蘇州園林等;服飾風格符號,絲綢、唐裝、旗袍等;文化風格符號,書法、國畫、臉譜、京劇、印章、中國結、秦磚漢瓦、剪紙、瓷器等;宗教神話風格符號,觀音、如來佛、孫悟空、龍、麒麟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符號,蘊含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和對美的理解,是中華文化在外國人們心中的符號標志。
所謂精神方面的,就是長達五千年歷史中積累的民族智慧和思想觀念。①中庸思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總的來說,所謂“中庸”,就是使內在要求,在現有的外在環境與條件下,得到最適宜、最恰當的、無過與不及的表達與實現。②天人合一思想。在美學上,這種“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審美境界論,使得古代中國人特別強調人生境界和審美境界的合一。③以人為本思想。“以人為本”的思想最早應是起源于孔子的愛人思想。“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以敬而遠之、存而不論的方式離開對天、神的信仰價值體系。漢代王符曾有“百工者,以致用為本,以巧飾為末”的著名議論。北齊劉晝說:“物有美惡,施用有宜,裘蓑雖異,被服實同;美惡雖殊,適用則均。”在我們的設計中,“以用為本”和“重己役物”的思想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最好體現,手機設計也不列外。
文化是一套從社會中獲得的行為模式,文化體現出人的一種習慣傾向。它通過語言和其他方式象征性地傳送給特定的社會成員[3]。通常這種文化的表征和傳達主要依靠符號為載體,因此符號是文化傳播和繼承的重要方式,任何一種文化系統都是以傳達文化價值為目的的符號系統。產品設計就是設計師創造符號的過程,產品設計可以理解為以形態、色彩、材質等造型符號要素,向消費者傳達文化價值的設計意圖。手機外觀造型符號由手機形態符號、色彩符號、材質符號所構成,設計師通過手機外觀造型符號向消費者傳達文化價值,在實現手機實用功能的同時,盡最大努力增添其精神文化內涵。所以將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手機設計中,這將為手機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內涵。

圖1 諾基亞6108

圖2 諾基亞3108和它的盔甲形態的隱形線排布
手機形態符號就是指手機的外觀造型及大小、尺寸,設計師通過其手機外殼、按鍵、聽筒、屏幕等造型符號排列組合,進行創造手機的外觀形態符號,向使用者傳達其文化價值。通過調查發現,在手機外觀形態符號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符號,這樣的產品一定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如圖1,圖2所示,NOKIA6108、NOKIA3108手機被稱為“背劍武士”。設計它的靈感來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兵馬俑。酷似武士腹甲的鍵盤,位于背部的手寫筆的設計,使手機整體像一位全身盔甲,持劍而立的武士,其生動的文化符號語義很容易使中國的手機用戶產生一種文化認同感和強烈的操作欲望。諾基亞6108、3108之所以在設計上比較成功,就在于中國文化符號的應用緊緊圍繞消費群體的生活形態展開。手寫輸入更適合中國文字在數碼產品上的應用,將手寫筆的插拔方式設計成像一個身背寶劍的武士造型符號,目的在于強化手寫輸入的語義,恰如其分地表達和詮釋了這種功能,內容和形式統一,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色彩是工業產品造型中的重要要素,是視覺傳達中最敏感與反應最快的信息符號[4]。手機色彩符號是構成手機使用者視覺認知符號系統的必要元素。設計師通過手機的整體配色方案向消費者傳達視覺信息,消費者在接收這些色彩符號信息的過程中,除了滿足基本的實用功能之外,更是一種消費文化的過程,也就是享受手機色彩視覺文化符號帶來的精神愉悅感,因此設計師在配制手機色彩符號方案中,融入中國傳統色彩符號,這勢必給消費者帶來美好的視覺盛宴。中國人對紅色特別喜好,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這種熱烈、喜慶、吉祥、浪漫、溫暖、興奮的色彩,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吉祥色,因而,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色彩之一。另外,在傳統的色彩理論中,黑色給人莊重、成熟、穩定、堅定的感覺,白色給人潔凈、明朗、簡潔的感覺,而灰色給人沉著、平易的感覺。這些色彩都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的色彩,適合不同的人群。如圖3所示,諾基亞7260手機是諾基亞“絕色傾城”時尚產品系列在國內上市的第一款產品。該產品首發就以極富藝術氣質的創意設計震動了整個手機行業。設計師大膽運用中國人喜愛的紅、黑色彩組合,令諾基亞7260在中國市場上成為潮流引領者。如圖4步步高青花瓷I6,手機潔白機身如瓷器般讓人憐愛,青色花紋好似燒瓷師傅一筆一筆勾勒而出,筆鋒滑過,躍然于角落,讓人驚嘆不已。這款手機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使得步步高I6在柔美之外更多了一絲中國的傳統風情。特別是該機將青花瓷的圖案符號融入到乳白的機身當中,頓顯青花瓷的高貴氣質,整體感覺十分高雅。

圖3 諾基亞7280

圖4 步步高青花瓷I6
手機材質符號就是指手機的表面特征,也就是人的感覺系統因生理刺激對手機表面質感所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覺系統從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對材質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因此在手機設計中需要利用材質的肌理效果來向使用者傳達產品語義,增強手機的審美功能。如圖5所示,國產手機廠商夏新推出的“潛龍”DA6,在外蓋上雕畫出一條氣態非凡、欲騰空而起的龍,甚為吸引人的眼球。可以說,這是一個信號,預示著更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手機產品將會問世。如圖6“中華炫”手機,本款手機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傳統書法藝術,整體氣質雋永含蓄,書法中的“方中寓圓,圓中寓方”,草書、狂草所表現的聚散、流動形式等等,在整個機身表面得到展現,流露出深深的文化內涵。

圖5 夏新DA6

圖6 “中華炫”手機
設計的民族化并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膚淺理解,而只是表面形式的簡單套用和照搬,是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精髓“神韻”融入到設計中。運用現代設計的表現符號元素,體現傳統文化的意蘊。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手機的具體設計中,會使消費者有文化認同感,同時會使產品外觀親切雅致,這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效益。中國手機要實現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這就必須要充分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手機上留下中國符號烙印,真正實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樣的設計宣言。真正實現手機走出國門后,能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因此在手機外觀造型設計中,一定要利用我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優勢,將傳統文化作為一種設計語言符號融入手機開發設計中,勢在必行。從工業設計的角度來看,中國手機呼喚本土化設計。這里所指的本土化設計,實際是設計師在本土所處的環境通過思考,而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設計思想[5]。現在的中國正以越來越快的腳步走向世界,“中國風”設計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蘊涵中國文化符號的電子產品設計出現。
綜上所述,手機設計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各國的手機設計都凝聚著屬于自身的民族符號。現代手機外觀設計應該是一種文化載體,通過手機設計是將文化符號加以物化的過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創作出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手機設計作品。一方面,我們要敢于利用傳統文化符號這種資本;另一方面,須用一種深刻、理性的態度對待它,使得傳統文化符號和工業設計得以時代性的拓展、歷史性的融合,也使得工業設計包含更多的人文精神價值,成為人類社會文化符號的延續。
[1]黃華新,陳宗明等.符號學導論[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P2,11.
[2]王寧寧,鐘蕾.淺談手機設計中的符號美學[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1):P 229-231.
[3]John C.Mowen.Michael Minor.Consumer Behavior:A Framework.Published by Prentice Hall.2000:P35.
[4]胡琳.工業設計產品設計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129.
[5]穆存遠,楊靜.談手機的本土化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0):P 171-173.
教育部2010年青年基金立項課題 編號:10YJC760070
第一作者:田維飛(1979年3月-),男,重慶酉陽,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