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邵慧力
惠農謀致富 合作促發展
本刊記者/邵慧力
當前,畜禽養殖的生產模式主要以散養戶為主,不同程度上存在生產規模小、技術素質低、經營分散、設備簡陋、管理粗放等問題,導致畜禽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農民抗風險能力低,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就在于養殖環節。從長期來看,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成為未來畜牧業的主要生產模式是不可逆轉的。現代適度規模的畜牧業面臨三大障礙:生產技術、市場和資金。因此,借助專業合作社來推動畜牧業適度規模的發展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濱州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來抓,全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濱州市濱城區惠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于2009年12月正式成立。合作社先期投入300萬元建設標準化養鴨小區,并大膽創新合作模式,建立了科學養殖體系,對養殖戶開展高效養殖服務,到2010年12月底共吸收社員156戶,全年肉食鴨生產規模達到300萬只,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社員人均創收4萬多元,比加入合作社前人均增收近4000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濱州市濱城區惠農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與山東六和集團及農行濱州分行的戰略合作,走出了一條集團公司+農行+合作社+農戶的新型合作模式,通過合作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解決了生產技術、市場與資金三大難題,使農戶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農戶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合作社堅持“農戶得利益,合作社得發展”的宗旨,把“惠農謀致富,合作促發展”真真正正落到了實處,不斷幫助養殖戶解決難題,既增加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了周邊農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正在建設中的標準化鴨棚
惠農合作社堅持科技創新就是第一生產力,大膽創新養鴨模式,積極推廣與探索養鴨新技術,并組織社員參加科學養殖技術培訓班,組織社員外出學習,按照合作社統一制定的標準化養殖流程飼養;幫助養殖戶協調建棚資金,統一采購建棚材料;在養殖過程實行七統一管理服務,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成本,全面提高了養殖技術,使養殖戶真正得到了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帶來的實惠與效益。
一、優質服務,解決技術難題。根據市場需求和“六和”品牌的技術要求,養鴨專業合作社建設了200畝的標準化肉鴨養殖基地。由基地組織指導農民進行標準化養殖,開展各種服務。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通過現場跟蹤指導、進行衛生防疫、定期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等多種方式為社員提供專業的養殖技術服務。如對建設標準化鴨舍、根據肉鴨各個生長期用不同飼料進行喂養、疾病防治等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培訓養殖戶6000多人次,發放各種養殖手冊和技術資料6000余份,把服務落實到養殖的各個環節。
二、信用合作,解決資金難題。惠農合作社在發展養鴨過程中積極協調農行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充分發揮農行在支持“三農”中的巨大作用,通過“小聯合”,社員可以得到5萬元以內的資金,用來建設標準化鴨棚,擴大養殖規模;通過“大聯合”解決合作社業務發展資金缺乏問題。“大聯合”與“小聯合”有機結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解決了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難”問題。
三、品牌效應,解決市場難題。從發展肉鴨養殖開始,專業合作社總結農產品豐歉不均、收益不穩定的經驗教訓,首先解決肉鴨養殖銷路問題,通過與山東六和集團的戰略合作關系,惠農專業合作社負責訂單養殖,發展生產;六和公司負責加工銷售,形成了產銷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一是實施“訂單”養殖。惠農專業合作社與養殖戶簽訂養殖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合作社提供全套養殖技術服務,嚴格按合同價回購毛鴨。養殖戶只需出場地,鴨苗、飼料、防疫藥品等均由合作社負責,所有養殖占用資金均從交售的毛鴨結算款中予以扣除,農戶只需按照合作社標準要求進行養殖。“訂單”養殖確保了農民養殖戶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每只合同鴨可獲得2元左右的固定收益。合作社在確保社員利益的同時,積極研究市場,及時掌握供求信息,指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養殖規模,徹底解決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同時也提高了社員對合作社的信任度,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二是擴大養殖規模。山東六和集團是一個集飼料生產、畜禽養殖、良種繁育、畜產品加工、動物保健、生物技術開發等產業和國際進出口商貿為一體的大型知名集團企業。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六和”品牌良好的市場效應,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基地,組織規模養殖。“六和”牌系列鴨產品銷往江蘇、上海、浙江等市場,架起了農副產品通向市場的橋梁,形成了“龍頭企業圍著市場轉,農民圍著合作社干”的產業化發展格局,不僅擴大了養殖規模,而且解決了鴨產品“賣難”問題,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
虎嘯隨冬去,兔奔迎春來。展望2011年,惠農合作社深切感到肩上的壓力重大,社員的信任與期望已成為合作社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我們相信惠農合作社在濱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帶領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富裕文明之路,一定能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濱州做出自己的貢獻。

養鴨專業合作社標準化鴨舍飼養的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