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春,江智霞,袁曉麗,權明桃,羅 祎,柏曉玲,梁園園,周 靜,曾 慧,李 元
·護理教育研究·
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中的應用
張永春,江智霞,袁曉麗,權明桃,羅 祎,柏曉玲,梁園園,周 靜,曾 慧,李 元
[目的]探討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08級護理本科生66人隨機分為實驗組(33人)和對照組(33人),對照組采用模擬教學,實驗組采用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通過問卷調查方法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結果]兩組上課激情提高、能換位思考、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等13項內容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增強護生溝通、表達能力,促使護生形成關愛能力,使理論和實際操作相聯系。
角色扮演;體驗式教學;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護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占總學時的50%以上,通過實驗教學可使護生熟練掌握常用的基礎護理技術操作,為實現對病人的整體護理奠定基礎[1]。筆者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程的教學中,針對本校2008級護生對部分實驗內容,嘗試采用角色體驗教學法,以培養和發展護生的綜合能力。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即角色扮演,就是將人暫置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照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態度行事,以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學會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2]。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我校2008級本科護生66名。分別在吸氧法、吸痰法、生命體征測量、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實驗課中采用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
1.2 方法 將2008級護理本科生66人隨機分為實驗組(33人)和對照組(33人)。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即采取分小組面對模擬人進行護理學基礎實驗課教學。實驗組采用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即采取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和分享體驗的形式進行護理學基礎實驗課教學。角色體驗教學方法如下。
1.2.1 角色扮演 實驗組33名護生,分為8組,其中有7組每4名護生1組,1名護生當“護士”,1名護生當“病人”,其他2名護生當“病人家屬”,其中有1組為5名護生,1名護生當“護士”,1名護生當“病人”,3名護生當“病人家屬”,這樣,護生之間互換角色,分別扮演病人、家屬、護士,而且當“病人”的護生適當刁難當“護士”的護生,并詢問一些有關病情、費用等問題,增加“護士”溝通難度。
1.2.2 分享體驗,交流探討 下課前30 min每名護生均談談自己擔當各自角色的心得體會,而且必須站到護生的對面,一個人面對所有護生講出自己的感想,時間不限,逐一分享完以后,指導老師進行總結。
1.2.3 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為閉合式問題中的二分性問題類型,主要包括上課激情提高、能換位思考、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等13項內容。
1.2.4 資料收集與處理 本次發放調查問卷66份,收回有效問卷66份,回收率100%。對回收資料用SPSS 16.0軟件處理。

表1 兩組護生對《基礎護理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評價人
3.1 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使護生覺得實驗課乏味,總是盼望下課時間的到來,有的護生在練習操作,有的在看理論書,有的不知所措,實驗室顯得非常安靜,沒有與病人及家屬溝通的聲音,護生缺乏激情,更勿談趣味性。角色扮演讓護生人人參與實驗操作,自己醞釀臺詞,并把各自的角色表演得有聲有色,護生扮演“護士”的時候,重點培養與病人溝通及操作能力;扮演“病人或家屬”的時候,重點在于體驗病人或家屬內心深處的感受。圍繞實驗操作,緊跟角色扮演,輪流交替,分別體驗不同角色的需求,真正融入到實驗課的樂趣中。實驗組護生上課激情提高、增加課堂趣味性、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2 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護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護理實驗室多采用模擬人操作,面對模擬人,大多數護生不知道該如何與其語言溝通,更勿談非語言性溝通,模擬人不能言語,而且沒有面部表情,讓護生覺得自己在自言自語。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采取角色轉換,讓護生互相擔任并深入病人或者家屬的角色,比起模擬人,實驗組和“真人”進行交流更順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當“病人”的護生適當刁難當“護士”的護生,并詢問一些有關病情、費用等問題,增加“護士”溝通難度,增強護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與護生的交流發現,經歷多次的分享體驗,個別護生的膽怯心理得到消除,為以后找工作必需的操作考試和面試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使護生學會換位思考 護生在角色體驗中理解“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深刻體會病人的心理感受,注重人文關懷,促使關愛能力的形成。目前,人文素質教育存在教學方法及形式單一等問題,不能滿足護理專業人文特點的需要[3]。因此,筆者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采取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讓護生親身體驗作為“病人或者家屬”的心理感受,從而將人文關懷意識潛入自己的腦海中,內化為人文關懷能力。通過體驗,實驗組護生學會換位思考、能體會病人的心理感受、能理解“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促使關愛能力的形成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能使理論和操作相聯系 通過護生扮演“不懂醫學”的病人或家屬提問相關內容,鞏固理論知識,加深印象,護生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鞏固理論[4]。通過實踐,實驗組護生理論和操作相聯系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劉生梅,張靜.護生基礎護理學實驗課學習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8,23(15):16218.
[2] 張詠梅.角色扮演法在手術體位教學實踐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58.
[3] 江智霞,張詠梅,彭景俊,等.護生社會化過程中人文素質形成的教學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42243.
[4] 李梅.角色扮演與交流技巧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 2009,7(8B):2160.
App lication of role experience type of teaching model in experimental classes of“Basic nursing”
Zhang Yongchun,Jiang Zhixia,Yuan Xiaoli,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 llege,Guizhou 563003 China)
G424.1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1.11.050
100926493(2011)4B21025202
張永春工作單位:563003,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江智霞、袁曉麗、權明桃、羅祎、柏曉玲、梁園園、周靜、曾慧、李元工作單位:563003,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2010208220)
(本文編輯 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