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新陽 泰興市珊瑚小學
淺談自主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
翁新陽 泰興市珊瑚小學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這里進一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才能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探究知識的困難和喜悅。有些教師開始懷疑,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是削弱了,甚至在一些公開教學活動中,該教師講解的地方不講解,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錯誤也不指出。筆者認為,提倡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并不矛盾,那怎樣來合理地發揮教師的這個主導作用呢?
“欲望”會讓人產生一種沖動,是動力的源泉。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例如:張齊華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創設了這樣的情境:
師: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
生:鐘面上有圓。
生:輪胎上有圓。
生:有些紐扣上也是圓的。
……
師:今天張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見過平靜的水面嗎?(見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石子,(播放動態的水紋,并配以石子入水的聲音)你發現了什么?
生:(激動地)水紋、水紋、 圓……(聲音此起彼伏)
師: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伴隨優美的音樂,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花叢中五顏六色的鮮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環、用特殊儀器拍攝到的電池波、雷達波、月球上的環行山等畫面一一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這些現象中,你同樣找到圓了嗎?
生:(驚詫地,感嘆地)找到了。
此時不僅學生陶醉了,連聽課的老師也陶醉了,在這美妙的情境,你不想走進圓的世界去探索圓的奧妙嗎?
張老師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入,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從宏觀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領域。這樣的數學課,我們可以用“成功與享受”來描述每一個學生的感受。
要想讓學生真正探究學習,必須要有明確具體的探究目標,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直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1)用若干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填寫下表。

(2)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體積與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有什么關系?
(3)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4)猜想一下,長方體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你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這里問題是由教師直接提出,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原因一這里學生自己無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原因二這里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并沒有替代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活動,因為每個思考題都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數學現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思考,作出各種猜想,使實驗探索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進行驗證,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探索新知的學習活動中。教師的適當引導,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再如教學圓面積的計算,怎樣把圓轉化成近似長方形?就需要教師指導轉化方法,圓與轉化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觀察。如果這里教師不指導,學生可能無法完成有效探索。如果把學生根本不能自主探索的知識,直接放手,就等于放任自流,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任何效果,無視教師主導作用的所謂自主探索是假探索。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設計作業上,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位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
蘇教版數學第九冊《找規律》筆者設計了三類練習:
1.想想填填
⑴△ ○ △ ○ △ ○ 、 、 、……
⑵△ ○ ○ △ ○ ○△ ○ 、 、 、……
⑶□ ○ △ □ ○ △ □ ○ △ 、 、 、……
⑷1 0 0 2 1 0 0 2 1 0 、 、 、……
⑸1 2 1 1 2 1 1 2 1 1 、 、 、……
2.根據上題的規律進行計算
⑴上面的第⑴題中,以( )個圖形為一組,請你算一算第41個圖形是什么圖形?
⑵上面的第⑵題中,以( )個圖形為一組,第23個圖形是什么圖形?
⑶上面第⑷題中,第18個數字是什么?第24個數字呢?
一共有100朵花,按4朵紅花,3朵綠花,5朵紫花的順序排列,最后一朵是什么顏色的花?
1.數列1、-1、2、-2、3、-3……
⑴ 第25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⑵ 第50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你知道它是多少嗎?
2.一些圖形按下圖的規律排列,如果這些圖形一共有50個,那么,倒數第六個是什么圖形?
○◎○※○◎○※○◎○※○◎○※……
這一組作業設計形式多樣,基礎性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提高性練習,挑戰學生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不論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師的主導作用永遠不可忽視,我們必須重視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