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青山 楊伯亞 張曉江 劉 宏
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有限責任公司 國際勘探事業部 (河北 涿州 072751)
作業現場完全屬地化模式下的質量管理探索*
蒲青山 楊伯亞 張曉江 劉 宏
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有限責任公司 國際勘探事業部 (河北 涿州 072751)
結合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在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采用現場完全屬地化作業的經歷和經驗,就新模式下質量管理的體系建設、質量意識教育、領導作用、過程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提高質量管理水平、促進國際業務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作業現場 屬地化 質量管理
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倡導下,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非凡成就。然而,與公司國際業務發展初期相比,當前我們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首先,國際安全形勢不斷惡化,特別是針對國際油氣公司和物探服務公司外籍人員的恐怖活動以及項目所在國的社會動蕩,加大了海外項目運作的難度和風險。其次,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多數項目所在國政治動蕩、物價飛漲,原材料價格和薪酬大幅度增加,行業全面進入微利時代,低利潤競爭基礎不復存在。另外,隨著國際油氣勘探技術的發展,對物探技術研發、應用及高端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探索新的國際項目現場作業模式成為必然。按照國際項目“本土化”運作思路,實施“高級人才國際化、操作人員本土化”的人力資源策略,充分運用當地人力資源、發揮本土優勢,降低中方員工人身風險,簡捷管理,消減成本,提升管理績效;同時,延續相對競爭優勢、贏得發展時間逐步實現“作業現場完全屬地化”的終極管理目標。但在作業現場完全屬地化的運作模式下,如何做好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值得進一步探討。
質量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和每一位員工。沒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沒有質量意識,在實際項目中就不可能按照質量要求進行生產,就會存在單純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的傾向。因而,新模式下更應特別重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每一個崗位都應有明確的崗位職責,每一道工序都要有嚴格的、具體的操作流程和監測機制[1]。
質量管理工作需要全員參與,在新模式下中方員工需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外籍員工,營造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不斷提高當地雇員的質量意識,完全將當地員工融入到質量管理的大陣營里來。中方管理人員,一方面要加強自我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將質量管理理念灌輸給作業現場的每一位員工,促使他們準確掌握并嚴格遵循質量管理流程,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正確理解生產與質量的辯證關系,營造一種 “我與質量同在”的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氛圍。因此,新模式下從事質量管理的中方員工必須適應質量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由單一的會操作向會溝通、會管理、會培訓、會計劃、會協調、會監控的綜合素質轉變。
領導作用是質量管理八項基本原則之一,講的就是領導重視最為關鍵。因此,企業高層領導必須身體力行,牢固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承諾為質量管理提供必要的資源,滿足質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并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有效的體系管理,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為了保證為客戶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滿意的服務,企業領導應帶頭營造和維護企業的質量文化。在項目運作中,堅持“質量效益型”和“技術經濟一體化”的經營理念,倡導在新的作業模式下質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措施,注重培育質量文化,追求質量至上,大力推進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領導作用。除此之外,企業領導人應帶頭探索、學習和宣傳新模式下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將體系運作落到實處[2]。
采用作業現場完全屬地化管理時,會組成一個由多名核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組成的支持小組,支持小組的每一名成員既是質量管理的直接參與者,又是質量管理的基層領導。因此,在新模式下,支持小組人員要加強業務學習,不斷總結經驗。一方面要加強支持小組成員之間、支持小組與作業現場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總部專家支持隊伍的溝通,探索并建立一種支持、聯絡、協調機制,確保項目安全優質高效運行。
采取現場完全屬地化模式作業時,需要所有從事質量活動的外籍員工正確理解項目合同對技術質量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項目支持小組的技術人員應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將技術質量要求細化為具體的工作目標和質量目標,并將之傳遞給每一位當地員工,力求達到好理解、易操作、可考核、模塊化的效果。首個伊拉克項目,當地雇員連檢波器都沒有見過,為了保證野外質量,僅檢波器埋置的工序就被細化為12個步驟,以便當地人掌握和遵循。
針對項目存在的質量隱患和項目運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質量問題,支持小組的中方人員應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降低或消除質量風險。質量管理體系應與作業所在國的宗教、文化、語言、習俗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用當地人容易理解的質量語言、質量符號,制訂符合當地員工風俗習慣的工作程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工序管理,設置工序質量控制節點,實現操作流程模塊化、有形化。
項目實施是通過按步驟完成一道道工序(過程)來實現的,因此,項目質量控制實際上是工序過程的系統管理。項目質量管理劃分為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監控3個階段。
4.1 事前質量控制
事前質量控制的重點是識別與作業活動有關的各個過程,將質量管理措施融入到過程控制中,按照各工序的特點,設置質量控制點,結合人、物、法、環境等因素優化資源配置、做好施工準備。首先,建設科學全面的考核體系,嚴格員工的從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考核,把合格的員工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是發揮人力作用的關鍵。其次,在項目準備期間結合項目特點和質量需要,優化配備設施是實現項目質量目標的基本保證,也是新模式初期階段提高生產效能的關鍵措施。另外,在項目準備期間,根據地質任務和技術要求,組織項目人員對工區的人文、地理、地質、氣候等環境因素做全面調查,借助衛星圖片、人文地圖分析等技術手段,制定合理的作業計劃和質量計劃,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4.2 事中質量管理
施工中的質量管理是項目質量管理的重點階段,現場作業完全屬地化的運作模式應突出的是:①制訂與質量控制有關的工作流程,加大崗位職責和工作程序的培訓力度和考核力度;②以工序細分為手段,設置質量節點,采取質量風險評價矩陣分析方法;③日常質量管理模式化,比如每天開炮前必須要做的檢測、滿足的最低標準等;④基礎管理有形化,所作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可追蹤、可追溯;⑤工序驗證和內部交叉檢查全面化、常規化,借鑒HSE的RWP方式,加強問題跟蹤和整改落實;⑥現場質管人員與支持小組保持溝通暢通,每日固定提交靜校正、SPS、檢測數據、地震疊后數據等,支持小組對這些數據的復查和分析后,通過每日簡短視頻會議及時反饋給作業現場;⑦項目支持小組與駐隊監督、甲方人員等通過電話溝通、郵件匯報、定期會議等方式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實時掌握質量動態;⑧支持小組堅持對項目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審核、檢查、指導工作,必要時引入外方審核;⑨引入激勵機制,提高本地員工的工作熱情、責任感和能動性,將月獎按一定比例分配給質量、HSE和生產效率三方面,并按月及時兌現獎金的發放工作。月獎兌現細化到每個作業單元(小組),依據每個作業小組的工作目標和質量目標進行考核。表現突出的班組還要給予精神和額外物質獎勵,激勵每名員工不但要重視質量,還要重視HSE表現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4.3 事后質量控制
事后質量控制的主要方式是在施工結束后,現場質量管理人員同支持小組一道及時對資料進行評估,對質量管理工作進行回顧、總結;積極與甲方溝通、探討,聽取甲方對項目質量管理工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
項目之所以能夠成功進行完全屬地化作業靠的是一支由一批長期跟隨東方公司作業的高中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人員組成的隊伍。因而,注重培訓,加強人才培育是推廣新作業模式的根本。根據東方公司在伊拉克、巴基斯坦、尼日利亞采用新作業模式的經驗,該模式對質量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出了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中方人員除具備扎實的技術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協調、計劃、預測、前瞻、技術、應急、公關等綜合能力及素養。同時,必須對交際心理學、當地民族特性、文化宗教等方面進行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因而,中方員工需要全方位綜合能力培訓,每位支持小組的中方員工必須成為一個能做、會說、懂教、善管的綜合人才。
組織開發針對性強、實用性好、層次豐富的培訓教材體系,發揮公司全球培訓網點的優勢,全面培訓從事質量管理工作的外籍員工,形成全員化、制度化、實用化的培訓體系。
培訓方式靈活多樣,突出針對性,強調實用性。在項目中或施工間隙對中高級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著重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邀請專門的技術服務公司專家講課,如當地測量、物探、儀器方面的技術服務公司培訓,SERCEL儀器服務公司培訓等;邀請公司總部的總師、專家到現場講課或者派送項目的骨干技術人員去東方公司總部參觀學習。同時,通過項目質量管理交流會、日常質量管理群聊、案例分析會、技術論壇等交流平臺促使中外方員工交流溝通、體驗分享、中外方員工輪流講授,在交流中提高協作意識、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
采用作業現場完全屬地化的運作模式需要一個完善有力的遠程指導支持小組作為核心單元,提供24h的實時計劃、指導、協調、監測和業績評價服務。支持小組應由儀器、測量、震源、設備、采集、信息等技術人員組成。同時,還需要一個多方位、涵蓋面廣的支撐體系來支持和改善遠程指導支持小組的效率和力度。通常支撐體系應該包括綜合培訓部門、人力資源開發管理部門、技術綜合支持部門,后勤設備綜合部門,信息及公關部門。并且,總部機關應建設24h值班制度的協調小組,以保證提供最迅速的技術支持和突發事件解決方案。
大力推進以遠程指導支持小組為核心的多部門參與的層級支撐體系的建設,是確保在現場作業完全屬地化模式下質量管理的基礎和保障,也是新模式作業進一步提高能效的保障;進一步理順支撐體系與支持小組的運行機制將促使新模式發揮最大的優勢。
在作業現場完全屬地化運作模式下的管理思路引導下,結合海外基層管理經驗和多個新模式項目運作的成功經驗,對如何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該模式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因而,該課題的探索與實踐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領導大力推進、全員積極參與、層層強化執行必將不斷完善新模式下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逐漸累積市場競爭優勢,促進公司“質量效益型”可持續發展。
[1]劉宇.現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趙濤,潘欣鵬.項目質量管理——項目管理實務叢書5[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Combined with what East Geophysical Company experiences in adopting the complete localization of workplace in lraq, Pakistan,and Nigerian,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aspects lik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quality consciousness education,leadership func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of quality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model.It is hope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orkplace/spot;localization;quality management
*本文獲2011年石油工業質量學術論文二等獎
蒲青山(1977-),男,現主要從事技術質量管理工作。
路萍
2011-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