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妍 王彤
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小針刀加艾灸治療疑難疾病
文/高妍 王彤

黃根寶醫師
中醫藥學經過幾千年口耳相傳、師徒承繼,又歷經千百萬次的實踐和優勝劣汰,才逐步積累、發展、完善和成熟起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繁榮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傳統中醫藥學受到西方醫學的沖擊,日漸式微,發展緩慢。中醫藥發展路在何方?中醫藥學的傳承與創新已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小針刀療法的出現或可成為中醫藥現代化之路上的發展典型,而不懈踐行推廣小針刀療法的傳統中醫繼承者們也應得到大家的崇敬。
小針刀,一種針灸工具,由金屬材料制成,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由朱漢章教授始創于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
小針刀療法則是朱漢章教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借鑒西醫外科手術原理,以小針刀為主要治療手段而創立的一門醫學新學科。它是一種介于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其操作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切割、剝離,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主要適用于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臨床應用實踐,小針刀療法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論、研究方法、關鍵技術在內的獨立而科學的新醫療體系,在形成自己治療特色的同時,也逐漸得到了社會大眾和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
2002年3月,針刀醫學經典性著作《針刀醫學原理》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標志著針刀醫學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形成。
2003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由27所高等中西醫院校的29名專家參加的鑒定會上,確立了“針刀醫學”。
2004年,在由教育部組織的有四位院士參加的大型鑒定會上,確認針刀醫學在理論、技術、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創性,特別是在臨床治療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2006年2月21~23日,主題為“針刀醫學發展與中醫現代化”的第272次香山科學會議召開。這次會議邀集了42位中西醫多學科專家、國家科技主管部門領導,就針刀醫學與中醫現代化的關系、中醫現代化的概念、針刀醫學創新之處以及針刀醫學對中醫現代化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者一致認為針刀醫學是中醫學范疇內具有原創性的新學科,是中醫現代化的范例之一。
至此,針刀醫學正式立足于中醫藥學中,并開始逐漸立足于廣大患者的心中。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也是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的功效,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治法。
《黃帝內經》的《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亦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的說法。灸法適用范圍十分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小針刀加艾灸療法,是“先用小針刀對充血、水腫、纖維化、結疤等粘連組織進行松解,再配合牽拉和手法復位,促使粘連組織完全松懈和突出物的還納,以徹底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達到‘減壓’和‘粘連松解’的目的”,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針刀后再對患處進行艾灸,使患處經絡通暢、循環加快、痙攣緩解、疼痛減輕而逐漸痊愈。
小針刀加艾灸相結合的療法能夠相互補充、融合,對于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關節炎等病癥有顯著療效。該療法具有顯著的優越性:既可治標又可治本,不僅治療范圍廣,簡單易行,而且無后遺癥和并發癥,治愈率高,病人痛苦少,費用低廉。
黃根寶,1961年出生于浙江省臨安市高虹鎮。1979年高中畢業后,即參加了臨安市橫畈供銷社的與中草藥相關的工作,從此與中醫藥結下一生情緣。
出于對中醫藥工作的酷愛,1995年,黃根寶拜師學醫,跟隨師傅學習中醫理論和治法,并在不斷摸索中辛勤實踐。
其實自從針刀療法被確立以來,國內已經舉辦了全國性培訓班500多期。到目前為止,國內接受針刀科學培訓醫務人員達10萬余人,國外達5000余人。
199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成立,針刀醫學創始人朱漢章教授任主任委員,隨后,國內28個省(市、直轄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了針刀醫學省級學會。2004年世界性的“世界中聯”針刀專業委員會成立,針刀醫學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滲透到國外,此后國外陸續有15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針刀醫學會。

黃根寶(右二)領獎
1999年,黃根寶參加南京醫學院(現南京醫科大學)第五屆頸腰病高級研究班學習,以優良成績獲得“針刀醫學診療技術執業資格證書”,成為比較早接觸針刀醫學,研究、踐行針刀療法的醫生之一。
十余年來,黃根寶兢兢業業,不懈堅持,不斷進取,在針刀醫學領域不懈地進行探索和實踐。行醫至今,黃根寶治愈的病人達5000多例,在患者中間形成廣泛的影響力。
這期間,黃根寶參加了浙江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考試,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按摩師證書”;還參加了中西醫專科病科主任高級專修班論壇、全國名老中醫治療疑難病臨床經驗高級專修論壇、全國中醫臨床研究學術論壇、中醫治病及干預模式論壇等多次學術交流活動。通過與全國各地相關領域專家的溝通交流,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自身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水平。
2011年6月,黃根寶參加第六屆中醫藥發展論壇,所撰寫的論文《特色療法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小針刀加艾灸》獲得優秀論文特等獎。同時,小針刀加艾灸療法被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和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共同評為“2011中醫藥特色療法”。
2011年8月21日,由于在醫療衛生事業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由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編委認定,將黃根寶入編《中國醫者先鋒大典》,成為中國醫者先鋒之一。
醫者仁心,大醫精誠。黃根寶一直秉承著“對患者負責”的真誠態度對待每一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病患。“讓帶著病痛而來的患者能夠眉開眼笑地回家,重新過上一個健康人的生活是我畢生的追求。”黃根寶微笑著說。
作為中國傳統中醫學的傳承者,黃根寶表示,他愿為傳統中醫學的繼承和發展不懈努力,愿為重鑄中華醫魂奉獻終身,愿為全世界人民服務,擔負起一個傳統中醫學傳承者應盡的神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