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宋暉 鄭慧平 覃遠軍
申紀蘭代表:活著就要為群眾多辦事
本刊記者/宋暉 鄭慧平 覃遠軍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全國勞動模范申紀蘭
在2011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最引人關注的人大代表之一就是82歲的山西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全國勞動模范申紀蘭。關注的理由,是因為她從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至今,是唯一一位從第一屆連任到第十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可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見證人。
申紀蘭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代表,但是她曾經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在周總理的家中做過客,和鄧小平一起照過相,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到山西訪問的時候,也都曾經到西溝村去看望了申紀蘭。
1952年西溝村成立農村生產合作社之后,申紀蘭在為婦女爭取同工同酬的工作中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關注,成為新中國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標志性人物。1954年9月,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她作為翻身解放后的農村婦女代表,為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誕生,投下了莊嚴的一票。參會期間,她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并和其他代表一起被毛主席稱贊:“你們都是英雄。”
從這一年開始,申紀蘭就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家鄉農民的生活致富,她做了更多的努力。上世紀80年代初,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同時,申紀蘭和村干部們萌發了建工廠、搞工業、開拓致富新路的想法,并付諸了實踐。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后,申紀蘭思想進一步得到了解放,她開始試著讓西溝走出大山,到外面廣闊的天地里闖市場。1988年,西溝飲料廠加入山西廈普賽爾集團;1998年,山西紀蘭產業公司在省城太原掛牌成立;2000年,西溝人又挺進房地產市場,在太原成立了“山西紀蘭房地產開發公司”。近十年來,西溝的農副土特產品經過包裝逐步開始進入大城市,農民們也紛紛走出山門,到外地做生意、搞勞務。
在今年兩會上,當我們再次見到申紀蘭老人時,她身板硬朗,精神矍鑠。3月3日山西代表團抵京后,82歲的申紀蘭第一個下車,謝絕了別人的攙扶,她自己完成了登記全過程。
耋耄之年的申紀蘭告訴記者,自己在家里并沒有頤養天年,仍然每天堅持下地種田。采訪中,申紀蘭就連續擔任11屆人大代表的感受、西溝村的綠色農業等記者關心的問題一一作了回答。
記者:您作為人大代表參加了這么多年的兩會,一直遵循著“代表廣大農民的利益,聽黨的話”兩個標準,那么在代表生涯中您如何看待自己的投票權?
申紀蘭:我覺得投不投反對票,不代表任何意義。在我看來,只要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維護國家發展的建議,我就贊同。如果是我內心不擁護的,我就不投票。
記者:我發現今年兩會,您特意將西溝村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成果“紀蘭核桃露”帶到會上讓代表們品嘗,宣傳發展綠色產業,您如何看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產品?
申紀蘭:原先我也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核桃露產品,但是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要想發展綠色農業,推廣這種產品,就要貢獻力量,我后來就同意了。我覺得,這也是為地方上辦了一些實事吧。
記者:今年的兩會您最關注哪些方面?
申紀蘭:我認為,今年的兩會高度概括起來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發展經濟是一件大事,我覺得我們都應該貢獻自己的一些力量。從我個人來說,只要活著就要為群眾辦事,我覺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要為黨和人民打拼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