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貝
卿敏:尋金之路鑄就足金忠誠
文/龐貝
自1905年以來,全球第一產金大國的地位一直被南非牢牢占據著,2007年,中國黃金產量首次超過南非。中國黃金協會發布統計數據稱,2010年中國黃金產量高達340.876噸,再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
100余年的時間,從貧金國到黃金大國的跨越,這條道路漫長而曲折,而在這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卿敏無疑寫下了不可忽略、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用一生找尋鋪成地質人的尋金之路,也在共和國的黃金柱石上鑄就足金忠誠。
卿敏,四川安縣人,1967年9月出生,1991年7月長春地質學院礦床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入伍,分配到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當上了一名光榮的黃金兵。從此,他就像《深山探寶》那部電影的主題歌所唱的一樣,“把青春獻給祖國”,獻給祖國的黃金事業。
這名年輕的黃金兵初出茅廬便迎來了嚴峻考驗,承擔重點科研項目“小秦嶺金礦帶找礦預測研究”,第一個工作目標即為國家直屬大型企業——秦嶺金礦尋找接替資源。
小秦嶺有“金嶺”之稱。雖然礦產富饒但是地勢險峻,為觀察一個地質現象,常常要迂回幾個小時的山路;要考察一條礦點坑道,需要跋涉幾公里到十幾公里……
正當科研工作漸入佳境,課題組其他成員卻先后因事離開。是走是留,考驗著這個年輕人的意志力。初出茅廬,個人安危還在其次,但這個項目關系到部隊找礦部署,關系國有大型黃金礦山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千萬元的投資能否見到成效。卿敏選擇了留下——單槍匹馬,卻義無反顧。
最終,這個獨挑大梁的年輕人,通過建立綜合地質模型,預測深部存在第二富礦帶,定量預測了深部礦體的三維空間形態,獲得預測金資源量56噸,為礦山深部探礦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目前,部分預測成果已經得到礦山后續探礦工程證實,僅此一項礦山新增黃金儲量10余噸,足以維持礦山5年以上的正常生產。
年輕的卿敏用實干精神為自己的能力作了最好的注腳,而對于祖國的黃金事業來說,這卻是一出大戲的序幕……
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家地勘體系調整和行業市場化轉軌,地勘行業嚴重萎縮,礦山地質資源出現嚴重危機。為此,國家于2004年開始實施“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規劃”。
卿敏看到了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對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將這一專業方向作為自己主攻方向之一。
2007年,以卿敏為首的科研團隊臨危受命,承擔了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辦公室設立的“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金曦金礦接替資源勘查”項目。
蘇尼特右旗金曦金礦位于內蒙古中部草原邊疆艱苦地區,當時,該礦山探明資源不足以維持兩年生產。2007年3月,冒著草原上的料峭春寒,卿敏和同事們投入到野外畢力赫礦區找礦工作中。然而,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三個鉆孔驗證和上千樣品測試結果卻并未找到具有工業價值的金礦體!
黃金究竟在哪兒呢?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卿敏身上。個人榮辱倒在其次,沒有資源,企業將面臨破產,職工的飯碗將被打破,一想到這些,卿敏感覺像一副千鈞重擔壓在心上。
通過再次詳細分析物探和遙感圖像資料,卿敏大膽創新,在前方從未開展過工作的風成砂覆蓋區部署重型工程。根據鉆探的結果驗證,找礦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項目組已經完成第一期勘查工作,經國家儲量評審備案,探明資源/儲量達到大型標準;后續的勘查工作仍在繼續,礦帶遠景金礦資源量超過50噸,潛在經濟價值超過50億元。新發現的斑巖型金礦在該地區尚屬首次,在國內也比較罕見和典型,對該類型金礦研究和尋找具有重大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隱藏在草原深處的黃金密碼終被破譯,一個瀕臨倒閉的礦山企業一躍成為利潤過億的大型企業,一顆明亮的金星在草原上冉冉升起。
以河南省秦嶺金礦為起點,以內蒙古畢力赫金礦為代表,這些年來,卿敏的足跡遍及長白山下吉林海溝金礦、山西太行山陽高縣堡子灣金礦等危機礦山及外圍,開展找礦預測工作,提出數十個找礦預測區,預測金金屬量百余噸,為各個礦山累計直接或間接探獲新的金礦資源儲量50余噸,直接經濟價值近百億元,使3個礦山擺脫資源危機的帽子,5個礦山不同程度緩解了資源危機。而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工作為我國從黃金大國走向黃金強國增添了新的砝碼。

卿敏(中)內蒙野外工作

卿敏參加全國黃金科技大會學術交流
黃金強國之路,不僅需要卿敏這樣的領軍人,更需要一支攻無不克、善于作戰的尋金部隊。作為全國唯一的黃金地質研究所總工程師,如何使中國成為黃金強國是日夜盤桓于卿敏心頭的事。而“中國黃金的崛起離不開黃金部隊”,黃金部隊的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人才。
一枝獨秀不是春,如何打造黃金部隊百花齊放的人才隊伍?卿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用“師承效應”打造生生不息的人才鏈是黃金部隊歷來的傳統,這一點,卿敏從老一代黃金人的傳授中深有感觸,又把它帶給自己的后輩。在卿敏的“傳幫帶”作用下,如今的研究所,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術的人才層出不窮,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科總類齊全,專業多元復合,知識層次較高”的科技“金字塔”。他們在國家科技攻關、危機礦山探礦增儲、大型企業集團委托項目的全國各省區地質勘查項目攻堅戰中屢戰屢勝,真正發揮了“不可沒有”、“不可不用”、“不可替代”的作用。
“黃金部隊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手段,而這一切都以中國黃金成礦理論為先導。”卿敏如是說?!暗刭|找礦是一門復雜科學,涉及到地、物、化、遙等多門類學科,而且新的理論、方法日新月異。推廣新理論、新技術以及新方法是部隊賦予研究所的職責,作為總工程師義不容辭?!痹谶@種信念指導下,卿敏自學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勘查技術方法,緊跟地質發展前沿。在危機礦山科研工作過程中,與項目組一道獨創了“斷面波形模擬預測法”、“泡塑偏提取地球化學找礦”等技術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也不再青春,但我絕不后悔選擇與險峰深淵、戈壁風沙為友,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作伴的探金生涯,不悔于當初的選擇?!?/p>
上世紀90年代初,面對地質行業的萎靡,卿敏不改初衷。而在行業日益走俏的21世紀,礦業形勢空前繁榮,地質專業人才則面對金錢、物質上的巨大誘惑。對于卿敏而言,此類誘惑更是不勝枚舉。何去何從,卿敏也曾經心動猶豫,但通過冷靜思考,他給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了如下定位:
“人是需要感恩的。黨和國家花費了7年時間和大量財力才培養出一個地質領域的研究生不容易,報效國家是我的追求;部隊培養了我,在90年代地質體制改革的浪潮中,黃金部隊給了我一個穩定的環境安心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給了我實踐、鍛煉、成才的機會和時間,我能夠有今天這一點資本,是部隊給我的,我時刻牢記這一點;在黃金部隊也能夠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既然部隊需要我,我選擇留在部隊,對于這個選擇我不后悔,我也相信這是我正確的抉擇?!?/p>
卿敏說:“黃金作為一種重要的全球性戰略資源,在保證貨幣穩定、應對金融危機、抑制通貨膨脹、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保障國民財富的安全穩定增長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將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p>
“我國黃金行業起步晚,但進步快,黃金開發技術和冶煉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從2007年開始,我國躍居世界第一產金大國,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保有資源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家需求,黃金行業可持續發展還存在比較嚴重的資源瓶頸。所以,我們黃金人,尤其是黃金資源勘探者還任重道遠。”
從事黃金勘探研究的20年,卿敏見證了我國由貧金國到黃金大國的歷史性轉折,作為我國黃金產業的堅強柱石,他又要跋涉在由黃金大國到黃金強國的漫漫征途之上。
卿敏坦言,“下一步,我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深入跟蹤、總結全國金礦勘查進展,開展金礦資源潛力評價,進行成礦區劃和找礦戰略部署研究;二是繼續為部隊重點勘查礦區以及國有大中型黃金危機礦山找礦提供技術服務,在實踐性更強的找礦一線履職盡責;三是金礦地質理論研究。”
20載尋金之路,卿敏用青春和汗水寫就寵辱不驚的無悔人生,用執著和信念打造披肝瀝膽的大愛忠誠。如果說我國的黃金大國之路上灑滿了卿敏這一代黃金人的汗水和光榮,那么,黃金強國之路仍將鐫刻他們不竭奮斗的無悔和忠誠。

卿敏,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總工程師、博士、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黃金行業“科技標兵”和“科研突出貢獻者”,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和高層次拔尖人才培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