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瑞專欄
中國油氣發展的推手
中國油氣勘探開發繼續保持著較快發展,其中原油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天然氣產量保持兩位數增長,非常規油氣進入了開發期,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在極其復雜的條件下獲得了長足進步,支撐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之所以能取得這些的業績,得益于諸多因素。
戰略。進入新世紀,中國石油等能源企業均制定了切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戰略,如“資源、市場、國際化”戰略,以此制定其宏觀發展戰略目標。中國各油公司的“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均有清晰的階段發展目標和政策來達到所設計的戰略目標。中國石油企業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本土油公司,現在已經發展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油公司。
堅持。中國石油企業誕生于國家最困難的時期,大都積累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持”的精神,在各種“危機”的情況下也錘煉出了與眾不同的生存能力,即“鐵人精神”、“大慶精神”。不論資源貧富、油價漲跌,還是國內外形勢的大起大落以及突發事件的困擾,油公司都能鍥而不舍地堅持發展方向,扮演中國能源發展和供給的重要角色。
投資。30多年的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活力。其間,石油企業也積累了可觀的財力、物力,為油氣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發展動力。財力源于油氣資源,又投資于油氣能源。一些國家地標性的工程,如“西氣東輸”、“陜氣東送”、“跨國管道”等都源于投資的保證。
低成本。中國石油企業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都面臨著利潤空間的考驗。在國內,油氣資源75%~90%屬于低品位資源;在國際上,受政治擠壓和國際油公司背后的國家利益集團的打壓,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解開這一困局的唯一的辦法,除技術提升外,就是低成本這條道路。中國石油企業和老百姓一樣,“勤儉持家”過日子。這既是難事,又是優勢所在。
需求。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油氣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油氣供應方對巨大的油氣需求一直處于“恐懼狀態”。但是,社會不一定對巨大的中國能源需求給能源企業帶來的壓力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公正的評價,這是很悲哀的事。

多年來,中國油氣勘探開發之所以能保持較快發展,得益于獨特的發展路徑和戰略、投資、低成本等諸多因子。
非常規油氣資源。中國成功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是近10多年的事。2009年中國統計非常規(低滲透)原油產量7000多萬噸,非常規天然氣產量2010年統計為211億立方米。另外,煤層氣、頁巖氣近年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值得慶賀的是,中國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老油田。目前,中國國內70%的原油產量來自老油田,約40%天然氣產量來源于老氣田。由此出發,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就不是一般性的開發戰略,而是重大戰略。老油田“二次開發”工程就是在這形勢和判斷下提出來的。吉林扶余油田、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等實施的老油田“二次開發”見到的效果,就充分說明老油田“二次開發”的戰略意義。
國際合作。常規油氣田和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合作開發、中國油公司與國際油公司合作,對于追求利益和想要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的全球跨國油公司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跨國油公司的投資不僅給中國油氣資源開發帶來的活力,而且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而推動中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
技術。中國在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方面,“逼出來”的勘探開發技術,在當今世界上已經占有一席之地。比如: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稠油開采技術等。這些技術和國際油公司比較毫不遜色。
創新。中國原油產量在世界各國排名為第5位,天然氣排名第7位,其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全世界走向“節約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設備制造、可再生能源、可替代材料和可替代燃料”的今天,化石能源仍是歷史舞臺的主角,而且非常規石油、天然氣資源潛力巨大。為此,保持中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就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