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萍 宋林林
1.山西省汾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驗科,山西 汾陽 032200;2.山西省汾陽醫院檢驗科,山西 汾陽 032200
2011年汾陽市農村飲用水衛生狀況分析
王潤萍1宋林林2
1.山西省汾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驗科,山西 汾陽 032200;2.山西省汾陽醫院檢驗科,山西 汾陽 032200
目的:了解汾陽市農村飲用衛生狀況,為農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水樣的采集、保存、運輸和檢驗按照國家衛生部2007年7月1日實施的《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執法;水質檢驗結果評價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進行評價。結果:共檢測78份水樣,全部合格20份,合格率為25.64%,不合格58份,不合率為74.36%。微生物學指標是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不合格率為66.67%)。其次為感官和一般化學性指標不合格率為24.35%,污染指標不合格率為6.41%。結論:汾陽市農村飲用水水質污染嚴重,應采取相應措施進水質凈化處理,讓人們飲用干凈放心的水。
農村;飲用水;衛生分析
農村生活飲用水安全,直接關系到居民的身體健康,為了解汾陽市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正確評價改水工作,為相關領導部門提供決策依據。2010年對汾陽市農村飲用水水質進行檢驗,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水樣采集
按照國家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方案,汾陽市疾控中心會同水利局,各鄉鎮分管領導對全市14個鄉鎮分三組進行現場采集具代表性水樣78份,并就地填水源地衛生防護調查表。
1.2 方法
水樣檢測依據國家部2007年7月1日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1)判定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2)水質檢測項目以不超過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限值為準,其中1項不合格,均視為不合水。
1.3 檢測項目
(1)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鐵、錳、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2)毒理學指標:氟化物、硝酸鹽;(3)微生學指標: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4)污染指標:氨氮、亞硝酸鹽氮。
2.1 共檢測水樣78份,有20份全部合格,合格率為25.64%,5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為74.36%;
(1)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不合格19份,不合格率為24.35%,其中不合格色度5份,渾濁度12份,臭和味1份,肉眼可見物7份,總硬度4份,鐵10份,不合格率分別為 6.41%、15.38%、1.28%、8.97%、5.13%、12.82%;(2)污染指標亞銷酸鹽氮5份不合格,不格率為6.41%;(3)微生物學指標不合格52份、不合格率66.67%。其中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不合格水樣19份、48份、48份;不合格率為24.36%、61.54%、61.54%見表1、表2。
2.2 水源衛生防護情況 水源水均無消毒設施,水源地沒有設置防護帶,水源管理人員均為該村村民,未接受過培訓,鄉村大多為集中式供水與分散供水相結合。

表1 水樣單項指標不合格情況

表2 水樣分類指標不合格情況
水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須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傳播致病因素的重要介質,因此安全飲水是人類健康的基本需要和有效保護健康的基本要素。而汾陽市農村生活飲用水共檢測78份,完全合格20份,合格率僅為25.64%,尤其是微生物指標超標嚴重,共52份,不合格率為66.67%,其次為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污染指標超標。
分析超標原因:①微生物學指標超標主要是由于水源沒有保護措施和消毒設施,造成取水點、水源水微生物污染嚴重,尤其分散式供水污染嚴重表明農村淺井受糞便、污水、污染物污染,農民衛生意識較薄弱。飲用水污染存在著潛在的水源性傳染病的傳播流行和爆發因素,有報告傷寒及甲型副傷害的暴發流行,是由于所飲用的水源受到傷寒病人糞便污染[3-4],腹瀉的暴發流行是由于飲用水源受到致病性大腸埃希菌污染[5-6]。因此汾陽市農村飲用水微生物污染的現狀應引起足夠重視。②感官性狀檢測中有機物、無機物、懸浮物、泥土可引起飲用水渾濁度和肉眼可見物的超標。③一般化學性指標中總硬度超標反映了水中鎂離子的濃度過高,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日常生活影響更多的是形成水垢,消耗洗滌劑等[7],鐵超標原因可能與本地地埋環境有關,地下水含鐵較高,集中式供水在鐵超標情況下也未進行除鐵,另外可能與輸水管道有關。④亞硝酸鹽氮超標說明水體在近期受到過污染,污染的有機物正在分解過程中。
建議:①加強水源保護,防止水源污染,提高人們自覺保護水源意識;
②加強飲水處理和消毒;
③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
④繼續加強農村飲水監測網的監督、監測工作。
[1]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S].
[2] GB/T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S].
[3]鐘學峰,武岡市黃沙村傷寒水型暴發流行的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1998.5(1):27.
[4]李順祥、余慶福、王樹坤等一起甲型傷寒暴發流行調查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5,5(1):77133.
[5]陳忠良,一起水型腹瀉暴發流行的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1998,5(2):81.
[7]桑曉燕,116份生活飲用水檢測結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08.37(7):621.
R123
A
1007-8517(2011)19-0064-02
20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