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華
民生新聞的出現以及蓬勃發展,是電視媒體對新聞價值的重新定位和在傳播層面上向受眾回歸的結果。這一結果,體現在三個方面,也即民生新聞的三個維度:民生理念、本土視角以及雙向互動。
民生新聞理念的核心價值觀強調“以民為本的價值取向,以平民立場為切入視角,注重對民眾強化信息的主流取向、情感的深層撫慰、意義的理性啟發”。①這真正實現了電視新聞“受眾本位”的傳播理念。這種傳播理念,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小民生,強化“草根”服務意識。民生新聞的崛起很大程度在于民生新聞的草根性。直接參與《南京零距離》策劃的著名學者、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潘知常教授認為,一般新聞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只要將新近發生的事實傳達清楚,使命就完結了,而民生新聞則必須將問題加以解決,必須“為老百姓說話,替老百姓辦事”。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一個欄目只有具有強烈的服務意識,以民為重,為人民服務,才能感人、動人、震撼人,才能贏得觀眾的厚愛。
大民生,從大處著眼從本地著手。當前,很多國計問題都不單純是政府的事情,而是牽涉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民生新聞要增強生命力、提高競爭力,就不能回避這些主流問題,把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等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納入民生新聞的報道范疇,“盡量給大眾一個真實而主流的民生圖像”。②
然而,民生新聞在報道“大民生”方面該如何做?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認為:“一個具有‘賣點’的傳播產品,應該有好看、有用、重要三個基本元素”?!按竺裆毙侣勅绾巫龅煤每?、有用、重要?這需要記者面向當地普通群眾,選取老百姓感受最深、最容易理解的角度,選取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和現象,以群眾的語言去解讀重大政策和決策的內涵,對民眾可能帶來的具體的、直接的影響,解讀政策、決策出臺的背景和依據,并力求在前瞻性、貼近性、服務性上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資訊解讀和更多、更廣、更深的資訊視野和冷暖情懷。
湛江臺 《第一視線》播出的節目《國務院叫停五一調休方案,我市旅游市場影響不大》《成品油價格再次上調我市客運價格不調整》《新列車運行圖今天起實施,湛江受影響》《六部委叫?!盁o抗奶”,港城部分超市仍有售》等新聞著眼于大國計,落腳點則是本地民生,從大處著眼,從本地著手,完成從仰視到平視的轉變,突出觀眾的主體地位,強調受眾的價值觀。
輿論監督,追求立竿見影。民生新聞的崛起并不僅僅在于報道雞毛蒜皮的事情,更多的在于輿論監督,輿論監督節目是民生新聞的本質要求。民生新聞中的輿論監督節目該如何做?有學者指出,民生新聞因與市民 “零距離”,因此,民生新聞的基本效果應該是立竿見影。廣東臺的《今日關注》、南方電視臺的《今日一線》、陜西臺的《今晚播報》等民生新聞欄目,對于輿論監督節目,打出的旗號就是“一追到底”。“一追到底”的目的就是“立竿見影”。
做與當地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傳播學研究認為,人在面對信息選擇時,更加傾向于獲知與自身最接近的事件,這包括心理的接近和地域的接近。
民生新聞的內容大都是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所以,本土化是民生新聞最基本的訴求,是電視新聞實現“三貼近”最有效的方法。《直播南京》從開播當天起,就提出了響亮的口號:“百姓心聲,聲聲入耳,南京時事,事事關心”。在這種觀念指導下,《直播南京》充分挖掘本地新聞資源,在保證足夠素材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親和力。觀察成功的民生新聞,不管是江蘇的《零距離》(2009年5月1日由《南京零距離》改版升級),還是廣東的《今日關注》、黑龍江的《新聞夜航》、吉林臺的《守望都市》、湛江臺的《第一視線》等,它們的選題大都是發生在當地老百姓身邊的事情。
國際、國內新聞的本土化視角處理。傳播學認為,現代受眾對媒體的需求是多層次的、立體的。受眾固然喜歡了解發生在身邊的各類新聞,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觀眾的眼界已經延伸到全球。本土化的新聞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需要,如玉樹地震、福建南平殺害學生案、波蘭飛機爆炸、南非世界杯等國內外重大事件即使遠隔千里,仍能引起觀眾濃厚的興趣。
一檔時長數十分鐘的民生新聞欄目,如果排除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的報道,那不可避免會出現信息量單薄和視野狹隘的問題。對于地方臺來說,民生新聞該如何處理國際國內的新聞?首先,派出本欄目的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如玉樹地震,不少地方臺的民生新聞欄目都派出記者現場采訪,發出自己的聲音。深圳臺的《第一現場》還通過海事衛星、3G技術進行現場直播。其次,通過SNG協作體、全國都市民生新聞協作體、中國電視公共新聞網等合作組織交換節目。此外,還可以通過連線報道。如海地發生地震之后,湛江臺的《第一視線》給予極大的關注,通過海事衛星,連線采訪派駐海地的邊防官兵,較好地滿足觀眾的知情權。再次,以本地的視角對新聞進行解讀。如湛江臺《第一視線》的新聞《四年一狂歡,湛江市民瘋狂迎接世界杯》,該新聞以2010年6月11日南非世界杯開幕作為切入點,反映湛江市民對世界杯的期盼,本土視角處理妥帖、自然。
民生新聞的興起及其走向改變了電視單向傳播模式,確立了 “受眾本位”的全新傳播理念。為強化“受眾本位”的傳播效果,民生新聞的傳播者積極拓展更為開放的傳播空間,變單向傳播為觀眾的雙向參與,實現雙向互動,使受眾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
當前,民生新聞中的互動包括觀眾熱線報料、大型公益活動、DV記錄、手機短信、網站論壇、Call-in(電話接入)等多種形式。江蘇臺的《零距離》等民生新聞欄目都是積極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通過策劃大量的公益活動來帶動節目,實現節目與觀眾的雙向互動;湛江臺的《第一視線》在每天節目的最后都會公布一個話題,觀眾可以通過發短信等形式發表意見,第二天的節目會公布觀眾不同角度的評論和意見;齊魯臺的《拉呱》是全國最早引入Call-in技術進行互動的節目,觀眾可以通過電話直接參與節目的互動。
憑借新技術,實現雙向互動,這不僅為民生新聞節目贏得了忠實的受眾,同時實現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溝通了解和信息交流,創新了電視新聞傳播的參與方式,突出受眾的主體價值。
欄目責編:邵滿春
注釋:①②歐陽宏生,陳佑榮:《論民生新聞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電視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