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廣梅,張日新
(江蘇建康職業學院,江蘇南京210029)
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競賽的做法與效果
呂廣梅,張日新
(江蘇建康職業學院,江蘇南京210029)
護理操作技能;競賽;評價標準
為進一步提高我省臨床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及護理服務質量,省衛生廳和省級機關工會于2005年12月舉辦了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競賽活動。我校有幸成為承辦單位,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凡具有執業護士資格證的臨床護理人員均可報名參加,經預賽選拔后參加決賽。
(1)全面普訓。要求以《實用臨床護理“三基”操作篇》(唐維新主編)所列21項基礎護理操作進行訓練和預賽。決賽前4周在網上公布10個重點項目,決賽前3天公布決賽項目。(2)精選決賽項目。選擇能體現護理技術進步,可操作性、觀賞性強的技術項目:①無菌技術操作法。無菌技術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基礎技術,是護理技術操作的基礎。②靜脈穿刺套管針留置法。其體現了靜脈治療技術的進步。③心肺復蘇(成人)技術單人操作法。它是護士必備基本急救技能之一。④輪椅運送法。輪椅是患者康復期(臨床護理)、特殊人群等生活援助工具,輪椅運送法是一項基本技術。
在保留傳統操作技術部分標準的基礎上,增加護理評估、護患溝通、健康教育、護理美學、知情同意、安全舒適、人體力學、職業防護、法律意識等知識應用,并在評分標準中占一定比例。競賽評分采用給分法。按操作完成質量確立等級,即分成A、B、C、D 4檔,每檔相對應的分值按該項目子目標所占總分值逐檔遞減[1]。競賽評分標準與第二輪預賽通知一并下發,對參賽單位與選手的技能操作訓練起導向作用。

表1 競賽項目時間要求及情景條件
為使競賽更貼近臨床,由競賽辦公室確定各項操作時間要求及情景條件。
杜絕人情分和感情分,首先,選擇外地和不同體系醫療衛生單位的護理專家擔任評委;其次,規定競賽期間評委不能與參賽單位及隊員私下接觸;再次,參賽隊員著裝不得有單位名稱或標志,并在規定位置佩戴號碼牌;最后,操作過程中不得透露或暗示所屬參賽單位。
要求評委技術職稱在副主任護師以上,具有臨床或護理教學經驗,并熟悉護理技術操作;每個項目由4個評委組成。
取平均分。各評委同時為參賽選手打分并由專人負責合分、計分。
對所有獲獎者授予榮譽證書;全能前3名由江蘇省總工會授予“江蘇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能手”榮譽稱號;全能第一名選手,經綜合考察后,授予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競賽目的不僅僅是評價個人或單位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營造技術練兵的氛圍,全面提升群體的技能水平,促進護理技術進步。通過競賽加強了護理人員臨床護理操作技能訓練,極大地激發了其技術練兵的熱情和自我表現欲望。競賽標準的提示,感受自身技能的不足,使每位有爭“優”的熱情、積極性和競爭意識[2]。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參賽選手用語言、形體等形式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患者處處感受到關愛之情。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及時得到指導;詢問患者感受,使患者在操作過程中感到欣慰,營造了和諧的護患關系。
整體護理的目的是使整體的人得到個體化的服務,護理程序是達到這一目的的科學方法。隨著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參賽選手轉變了“孤立”完成護理操作的局面[3]。大部分參賽選手在操作前、操作過程具有現場即時評估的能力[1],能準確、快速地評估患者病情、肢體活動情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環境,護理用具的性能是否符合操作要求等。發現問題并能及時解決,滿足了當時狀態下的護理需求[3]。通過護理技術服務,體現護理的整體功能。
本次競賽的一大特色是在操作中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操作前,護理評估時參賽選手均能根據操作項目對患者的益處和影響及其擔心的問題,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項,并征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的知情權不僅體現在治療性操作前,而且貫穿于護理操作的整個過程[4]。靜脈穿刺套管針留置操作時,適時告知配合方法,何時握拳、如何松拳,操作完畢,限時滴速,預告液體輸完時間,使用傳呼器的方法,使患者從知情中感受到關懷[4]。
本次競賽活動,各參賽單位都很重視服飾、儀容等外在形象,這是護理精神的體現。得體的著裝,訓練有素的姿態,有助于護士形象的塑造及自我感覺的提升[5];同時,不僅給評委及省市衛生行政領導留下新奇的視覺感知,也給媒體及社會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競賽活動,改變了過去只注重護理技術操作,不關注“人”的護理傾向。尤其注重以下幾方面:(1)護理操作安全管理。操作前評估時,從患者、環境、護理用具3方面識別有可能影響護理操作安全的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操作的干擾因素,為臨床護理技能操作創設了安全的護理環境。(2)舒適護理的運用。在操作過程中重視如何讓患者體位更舒適,心理更放松,環境更適宜。將“舒適護理”理論在護理工作中得以體現。(3)奧瑞姆自護理論的運用。在輪椅運送法操作中,部分參賽選手根據競賽項目評估患者其他部位是健康的,根據這一狀況,護理人員采用支持—教育的方法,指導患者利用身體健側功能參與護理活動。如讓患者自己穿衣服、拉拉鏈;指導患者用手協助移動臀部;在下坡時指導患者抓緊扶手,頭及背部應向椅背靠緊,保持坐姿穩妥。患者的參與,使護理人員的責任由替代轉向幫助,使患者的自護潛能得到發揮,護理人員在教育指導過程中的責任性得到升華。(4)人體力學原理的運用。參賽選手能將人體力學原理正確運用到護理操作中。如輪椅運送法操作中能根據具體情況移動患者,將輪椅推到病床左側,利用患者健側肢體支撐移動(支點移動),動作漂亮、省力。人體力學原理的運用,既節力又避免損傷,增強了患者舒適感,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理論的廣泛運用及理論指導下的實踐,體現了護理技術的價值,更體現了護理專業的價值[6]。將傳統護理服務與新的護理知識及新的護理技術相融合,使護理專業價值得以充分展現[6]。
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競賽是全面提升護理技能水平的重要形式,是體現護理專業價值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自我學習及相互學習的載體,對推動護理學進步有重要意義。
[1]曹梅娟,姜安麗.改革護理技術操作考評標準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90.
[2]吳曉群.軍隊療養護理管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6):11.
[3]夏菱.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完善護理操作評價標準[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4):58.
[4]李旭,楊家林.國內外護理新進展[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吳海華,談慧芳,陳齊虹,等.護士彩色工作服的實施與成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5):21.
R192.6
B
1671-1246(2011)03-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