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軍
靈魂獨舞 (外二篇)
●楊光軍
我們都害怕孤獨。常常害怕與別人不一樣,害怕被群體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時候孤立無援,害怕自己的言行得不到別人的理解……
但我們需要適當的獨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童年時期金色的回憶,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對個人價值的反思與追尋,一些永遠屬于自己的秘密。這一切,都會在我們一人獨處以最真實的目光內視自我的時候,獲得一份獨特的享受。情到深處人孤獨,靈魂獨舞,是一種人生絕技,在熙攘的鬧市中尋靜區,在世俗的沖擊下求脫俗,在違心的隨俗中求自潔,在不平的遭遇中求平靜。
孤獨,是我們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活得再圓滿也會有寂寞之時。無論一人獨處還是朋友聚會,那一絲半縷的寂寞之感都會不召自來,涌上心頭。于是有一瞬間,你會突然感到身外的一切都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寧靜而安詳的心靈的沙灘。世界盡管像大海一樣在你身邊起伏洶涌,你卻可以仰觀星空,俯察石貝,心靜如水,處之泰然。這是一種多么令人陶醉的人生體驗啊!
朋友,當你為錯綜復雜的問題而隱入深深思索的時候,當你經歷著人生的痛苦與歡樂的時候,學會靈魂獨舞吧,這是你完整內心世界的體現。但是不要在孤島上停留太久,因為火熱的生活還在前方召喚著我們!
羅曼·羅蘭有一句論述痛苦的最精彩的箴言:“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開掘了生命的新起源。”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曾經或正在與痛苦做伴。只要你有一顆搏動的心靈,痛苦就會永遠伴隨著你,直到你離開塵世。
痛苦是人生征程上的一座座石碑。在你每一次跌倒又爬起的地方,留下了深深地帶血的記憶。痛苦是一種沉默,一種成功前的沉默;痛苦是一種黑暗,一種黎明前的黑暗。只有在痛苦中洗禮過才是珍貴的,而生活中最感人的幸福大都是痛苦中孕育的。
痛苦是人生百味的增效劑,它能使愛更愛,使恨更恨,使欲燃的火種發出耀眼的光,使思想的水洼變成深沉的潭。即使一個平庸的人,也會在痛苦中陡然產生一種抗爭的勇氣,對一切他愿意選擇的目標宣戰。可以說,沒有痛苦一生是平庸的,沒有痛苦的生命是孤獨的,就像無風的海、無雷的云、缺乏神秘色彩的森林、鮮有懸崖峭壁的高山,一切都會變得單調和死寂。
得到并戰勝一份痛苦,你就會獲得歡樂與幸福。此時,痛苦已經組成了你生命的要義;此時,你又向成熟悉邁進了一步。當你學會了欣賞痛苦,痛苦也就成了一種財富、一種幸福。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紀教堂的廢墟上,留著這樣一行字:“事情是這樣,就不會是那樣。”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每一個人的生命僅供消費一次,你的一舉一動都包含著無數訣別的味道。這是最深刻的遺憾,是人生悲劇的本質。人生內在的悲哀在于它不能像做化學試驗那樣,一次錯了可以換個方法再做,直至成功;一旦我們自己成了試驗材料,錯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從頭再來”。你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就意味著必須放棄其他種類的生活方式;你放棄的并非一定是你不喜歡的,而是你只能選擇一種。每個人的生活狀態總是有“這一樣”,便喪失了“那些樣”。
選擇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選擇就意味著舍棄,因此,選擇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但有時又是必須做出的。你只有知道了你想要什么,或者在某一時期內你想要什么,你才可對自己的選擇不后悔、不困惑。什么都想得到的人,可能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只有那些對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已經想得很明白,并一樣一樣去做的人,才能得到更多。
知道了限制,才能獲得自由;發現了局限性,才能感受無限性;突破了選擇的困惑,就會步入一個頓悟的世界。當前,我們處在信息時代,外部世界誘惑紛繁。倘若人云亦云,你就永遠不能擺脫若有所失的焦慮與遺憾,唯有建立起對自己生活的信念,才能以哲學的堅定去對待失去的五花八門。隨著歲月的流逝,人本身逐步走向成熟與衰退,由咿咿學語到童稚野趣,從風華正茂到暮年黃昏,人無不在思索、尋覓、選擇,在為自己的生命定音定調定向定位。正是在這種種選擇之中,人提煉著經驗與教訓,升華著聰明與智慧。
古人云:“生也有涯知無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須學會果斷地選擇。當理性的自我“限制”達到自如的程度時,往往出現一種有趣的“圍欄”意識,即懂得該在什么樣的舞臺上獻舞,該在什么時候退場,自然就會表現出自如的人生態度和瀟灑的智慧風貌。從深層意義上說,生命的價值在于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一個人干什么并無時髦與寂寞可言,并無高低與貴賤之分,關鍵在于是否經過了選擇。只要你珍視選擇,經過了慎重的理性的選擇,你就會活得無所羞愧、灑脫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