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都會有更多的媽媽帶著有腹瀉癥狀的寶寶出現在我的診室。一位抱著6個月大小寶寶的媽媽心疼地告訴我:寶寶一直都腹瀉,嚴重時一天要排便7、8次,而且便便開始變綠,表面還會有泡沫。吃過了兩天的益生菌,還是沒有好轉的樣子。我問她幾個問題:寶寶最近精神怎么樣?胃口還好嗎?流質食物和水分的補充情況怎樣?有沒有發燒、嘔吐或者其他更加嚴重的癥狀?
一到秋季,因為是媽媽們聞之色變的輪狀病毒活躍期,嚴重的輪狀病毒腹瀉可以讓寶寶因為脫水而產生生命危險,所以在面對寶寶腹瀉時,通常會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驚慌。如果寶寶有腹瀉癥狀,卻不怎么影響胃口,沒有發燒或者更加嚴重的狀況,比如嘔吐,媽媽可以先觀察一下,并不一定馬上就醫。接受預防輪狀病毒的疫苗可以有效抵御80%~98%的輪狀病毒感染,保護寶寶不受病毒侵害。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的第一針一定要在寶寶12周以前,并在往后的日子陸續接種其加強針。
5歲以下的寶寶在日常的生活中幾乎都會接觸過輪狀病毒,但大多數寶寶不需要住院,通過媽媽遵照醫囑的精心護理,1~3周后通常可以自然痊愈。感染輪狀病毒的寶寶一般會出現有惡臭味的水樣腹瀉,還會伴有發燒、嘔吐和腹痛的癥狀,精神和胃口會明顯差一些。治療輪狀病毒沒有針對病毒的特效藥物,治療的重點就是補充水分。所以媽媽在這個階段,除了遵醫囑外,還要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護理好腸胃。
除了輪狀病毒之外,最常見的寶寶腹瀉是隨著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情的發展而蔓延至腸胃所引起的傷風感冒型腸胃炎,這屬于病毒感染性腹瀉。當寶寶腹瀉癥狀發生時,如果出現情緒煩躁,無法安撫、食欲減退、精神不佳、發燒,或者身體其他的不舒服;同時,寶寶的便便發生性狀上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排便量較大、便便呈水樣狀等,就要懷疑寶寶是否被病毒感染了。不過,由于寶寶體質不同,消化功能的強弱,寶寶在病癥的表現上也需要因人而異,媽媽不能單純按照排便次數的多少就輕易判定寶寶患有病毒性腹瀉。一般病毒性腹瀉要持續好幾天,才會逐漸好轉,寶寶會通過自身的抵抗力恢復健康。不過,在這段時間里,家長要時刻留意寶寶是否因排便較多,帶走身體里大量水分而出現脫水的情況。寶寶脫水的信號有:嘴唇、舌頭干燥;哭鬧時,沒有淚水;在最近6~8個小時內沒有排尿。如果寶寶出現了一些脫水信號,就需要立即送往醫院,以免出現生命危險。
當寶寶剛剛出現腹瀉癥狀時,媽媽要觀察寶寶的整體狀態,在喂養中可以將奶粉稀釋一倍,分次少量地讓寶寶食用,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暫停食用奶粉(8~12個小時),避免對寶寶腸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同時,可以給寶寶補充一些口服補液鹽、稀釋果汁(稀釋一倍的非鮮榨蘋果汁、葡萄汁)或者稀飯、湯面,防止脫水。對于稍大一些的寶寶,在輔食的選擇上可以吃一些面包、軟米飯、爛面條、香蕉泥、煮熟的蘋果泥、土豆泥和紅薯泥,盡量不吃生菜、水果或比較涼的食物。等病情稍有好轉以后,可以逐漸添加一些雞蛋黃、肉泥或者含有益生菌的酸奶。等寶寶基本痊愈以后,就可以逐步恢復以前的飲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