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楊 艷
中國石油第一廠關停記
■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楊 艷
撫順石化公司石油一廠所有裝置的全面關停,標志著中國石油第一廠圓滿完成歷史使命,為我國石油工業的再次騰飛讓出大道。
時光漫卷塵煙,風雨釀造歷史。經過83年不懈拼搏和創新發展,有著“中國石油第一廠”之稱的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石油一廠于3月9日圓滿完成歷史使命,正式關停。為消除國家級重大安全隱患,打造撫順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讓出騰飛之路。
徜徉在歷史的光影中,回望始建于1928年的撫順石油一廠,作為我國最早的煉油企業,是中國人造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原油和加工能力一度達到400萬噸/年。擁有23套煉油生產裝置,能生產汽油、柴油、石蠟、潤滑油、基礎油等12大類70個牌號的產品。同時,它也是國內最大的石蠟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昆侖”牌全精煉石蠟獲國家名牌產品稱號。可以說,即便關停,它為共和國的發展壯大、國防和經濟建設、中國石油工業的騰飛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可磨滅。
即便關停,中國石油第一廠為共和國的發展壯大、國防和經濟建設、中國石油工業的騰飛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可磨滅。
遙望撫順石油一廠的前身,不得不提及20世紀上半葉那段令人揪心的歷史。“九一八”事變之后,整個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日本在撫順發現油母頁巖后,于1928年在撫順投資建設日處理4000噸規模的油母頁巖煉油廠—撫順炭礦制油工場,該場在1941年改為西制油廠。
撫順石油一廠誕生后最初的發展歷程可謂風雨飄搖,但在解放后卻大展拳腳,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大放異彩。
撫順解放時,全國范圍內的解放戰爭正在進行。人民解放軍前線作戰和后方人民生產建設都迫切需要石油資源。雖然,當時的西制油廠百廢待興,但作為當時國內最大的煉油廠,它仍然攻堅克難承擔起為祖國獻石油的大任。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生產頁巖原油5萬余噸,占全國當年原油產量的41.4%。
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亟待恢復,新生的石油工業因此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西制油廠全力以赴進行了裝置修復工作。1952年末,全廠主要裝置處理能力均超過原設計能力,當年生產頁巖原油22.5萬噸,為1949年的4倍,占全國當年原油產量的51.6%,成為國內最大的頁巖油生產和加工基地。
談及撫順石油一廠在歷史上的貢獻,1949年到1960年間的歷史最值得濃墨重彩。為了滿足抗美援朝軍用油品的需求,支援國防建設,撫順石油一廠在艱難的時刻接受了為國家研制軍用油、脂的任務,并先后研制成功冬用槍油、槍用潤滑脂、彈藥保護脂等10多個品種,投入批量生產。由于產品質量優良,受到軍委后勤部表揚,石油一廠也成為我國軍用潤滑油、脂的生產基地,直接為國防建設服務。
“撫順石油一廠的石蠟和石油焦是率先走出國門的石油產品。”撫順石化的老職工每每談起,總會很自豪地說起這一點。新中國成立后,撫順石油一廠全面恢復了石蠟、石油焦生產,到1952年石油焦產量達1.48萬噸。1953年起,石油一廠開始出口石蠟、石油焦,成為率先出口石油產品、為國爭光的煉油廠。
此外,撫順石油一廠的關停之所以會引起業內很大關注,不僅因為它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石油產品,奠定了石油工業的發展基礎,而且因為它向全國各新建煉油廠、各級領導機關輸送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據了解,隨著撫順石化公司“五朵金花”技術逐步在全國實現工業化,撫順煉油企業向全國各地新建煉油廠輸送人才的數量不斷增加。到上世紀80年代末,僅撫順石油一廠就陸續向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282個企業輸出技術和管理干部1850人,技術工人4973人。
2002年11月3日,撫順石油一廠西蒸餾裝置正式停工,拉開了撫順石化公司新一輪資源大優化的序幕。在新的歷史進程中,這個有“中國石油第一廠”之稱的撫順石油一廠步入了退役倒計時。
2011年2月18日上午9時,撫順石化公司石油一廠油庫車間員工陳成玉、王本良合力擰緊了大慶原油輸油管道入口閥門的最后一道絲扣。這條運行了40年、輸送了千萬噸大慶油田優質原油的石油一廠入口段完成了歷史使命,永久關閉。這也意味著有著83年歷史,為中國石油工業、國民經濟和軍事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第一家煉油廠全面關停。
“我入廠32年了,真沒想到中國石油第一廠在我們手里關停了。”在大慶輸油管道入口關閉操作現場,石油一廠油庫車間汽油工段長陳成玉撫摸著管線,對這個自己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的企業依依不舍。“但是,為了徹底消除安全隱患,確保職工和周邊群眾的平安,我們必須這么做。”
1984年開始,受地方加大開采煤炭的影響,撫順石油一廠廠區南部地表發生嚴重變形,造成建筑物傾斜,威脅生產和人身安全,被列為國家級重大安全隱患。為消除這一隱患,撫順石油一廠曾實施以加固、內遷和外遷為重點的綜合整治工程。2000年,撫順石化公司重組改制后,中國石油和撫順石化對地表變形整治工作高度重視,先后通過劃撥專項安保基金等途徑,積極對地質災害進行治理。
2010年8月,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后,撫順石化公司一方面加大了對危險建筑物和重點區域(包括催化火炬、電塔、催化主風機、催化汽壓機、東鍋爐廠房)變形的監測力度,及時安排廠南部變形嚴重區域人員撤離,保證生產和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根據上級安全部門治理國家級安全隱患的督辦要求,加快了地質危害治理進程。

2011年2月17日,撫順石化公司正式部署石油一廠老區關停工作,由此拉開了石油一廠全面關停的序幕。
“不管將來面對的是什么崗位,咱工人的本色到哪兒都不會變,到哪兒都無愧于石油一廠人!”陳成玉堅定地說。
近幾年來,撫順石化煉油結構調整工作深入推進,“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熱火朝天地開展。截至目前已取得實質性突破,這項撫順石化的“希望工程”即將達到全線落成階段。
依托撫順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大工程,撫順石油一廠開始了停產、搬遷工作。撫順石油一廠停產后,2000多名員工將轉向石油二廠、大乙烯等撫順石化公司其他單位中。
為了秉承老企業穩扎穩打的務實傳統,讓職工及早適應新裝置的生產,滿足新形勢的要求,2010年11月29日開始,撫順石化公司就已經開展了包括酮苯、糠醛、高壓加氫、成型等8個生產、輔助單位及質檢車間等共計451名員工的煉油生產工藝、設備維護、安全等相關知識的系統技能培訓工作。
為了強化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培訓中,各車間專門選派有豐富經驗與實際排查隱患、多次處理突發事件的車間高級技工和技師等充實到每天的講課中,使每天的講課內容豐富而實用。
據了解,關停石油一廠是國家和集團公司治理國家級重大隱患的重要決策,也是撫順石化進行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部署和重要環節。石油一廠全面關停后,公司原油將全部集中到東部石油二廠加工。
一個舊的企業關停了,但新裝置、新廠房正在加快矗立起來。預計年底,在撫順石化公司石油二廠廠區內,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工程將全面投產。那時,石油一廠將真正實現浴火重生,再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