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鄢家駿
放歌母校的同時,我尋覓那些被人遺忘的歷史碎片;面對碎片,我沉思……
——題記
遠眺母校,又見天壁山。
母校很老,天壁山不老!
她,依然拔地而起,巍巍獨聳云天,主峰雖然孤絕,但難尋一縷白發(fā)。
百年歷史天空,縱有風云突變,雷雨交加,但天壁山風骨錚錚傲然,綠韻飄灑藍天,頑強地高擎起一面不朽的文化之旗!
此時此刻,從天壁山巔飄過來的一朵白云,拽住我的靈感滿天飛揚。
我看見,普中學子桃李滿天下,何處不是豐花錦簇?何處不是碩果墜枝?
此時此刻,從天壁山腰吹過來一陣清風,放飛我情思的宏闊藍天。
我聽見,百年普中詩音浩蕩,精英雁陣傳捷報,學子報國扛大梁。
……
天壁山,一所學府的象征,滇陲文化的經(jīng)典。
百年史冊,刻滿的盡是教育為本的強國誓言。
遠眺母校,又見天壁山。
天壁山,我靈魂里一座偉岸的文化高山!
回母校,怎能忘了去西門龍?zhí)叮ㄗx書時,我們戲稱它“瘦西湖”)?
西門龍?zhí)妒悄感N谋局胁豢扇笔У睦寺隆?/p>
半個世紀后的這個早晨,我重讀西門龍?zhí)对瓌?chuàng)的所有章節(jié)。
恰巧,朝陽的光亮把金色的詩意灑滿了湖面。
一陣涼風吹過來,拂去湖面上的歷史浮塵。
一朵白云飄過來,擦亮湖水嫵媚的歲月柔波。
我驚奇發(fā)現(xiàn),深潭的碧波里倒映著天壁山碩大的身影,幾乎涵蓋了一湖的幽藍。
蹲到湖邊,我用雙手掬一捧藍天白云,青山垂柳……怎么?一半是從指縫里滑落的歲月,一半是留給我的刻骨銘心的記憶——
當年,恰同學少年,我們在湖里揚水激波,任青春的笑聲滿湖飛撞。
當年,苦戀學習,我們在湖畔垂柳下思索,是誰把高爾基的《海燕之歌》朗讀得聲情并茂?
當年,崇尚英雄,我們在烈士紀念碑前宣誓,把理想和信念講給現(xiàn)在,告訴未來。
當年……
當年,那個暗夜,一位才華橫溢、教學有方的老教師用高尚的魂靈背著莫須有的罪名,悄悄落進了深潭……
龍?zhí)对诳奁瑵M湖淚波潸然。
歷史在哭泣,不該發(fā)生的悲傷。
我不愿揀拾這枚歷史的陶片,可它偏偏疊映在我眼前。
歲月塵封不住那個混沌的夏天。
那個夏天,有一種疼痛扎進我構(gòu)思于心的文字。
我的心在顫栗,在滴血。
那年,春天多美好!
校園里還荷葉肥碩,春燕剪柳,書聲瑯瑯,歌聲串串……
怎么了?這究竟是怎么了?才進夏天,天氣就魔幻得沉悶。沉悶得令人感到窒息。
幾乎是一夜之間,美好和諧的校園里大字報蓋地鋪天,一派劍拔弩張的氣勢。
停課了,讀書聲戛然而止。
教師們哪里去了?跟著但丁去《神曲》里煉獄!
夏天的風很烈,所有的消息,都令人震驚,震驚得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么,那些德高望重、為人民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的園丁、花匠,硬被趕進屬“右”的隊伍里?
有一天,淚眼矇 。我偷視,那一個個踽踽而行的背影被趕出校園,消失了,消失在無名的遠方……
母校流失了多少文化精英?
天空混沌,思維混沌。
那個夏天,有一種疼痛扎進我構(gòu)思好的文字。
我祈禱校園應該永遠是陽光明媚的春天!
歷史演義的荒唐,連純潔的校園也難免污染。
此時,我尋找昔日教室門口那塊泥土墊就的籃球場。
那里曾是我們健身體魄的芳草地。
那里曾是我們抒發(fā)歡聲笑語的伊甸園。
如今,球場消失了,幾幢高樓從那里拔地而起,聳起一派校園的新美如畫。
盡管如此,抹不去的、抹不去的還是那個荒唐透頂?shù)挠洃?/p>
“超英趕美”的濤聲,狂卷“大戰(zhàn)鋼鐵銅”的浪潮。
浪潮大波,終于沖開校園大門,淹沒了孕育文化科學的圣殿。
于是,文化在這里失去了理智。
于是,科學在這里喪失了尊嚴。
天下奇觀。
小小籃球場,居然成了我們“煉鐵奪鋼”的圣戰(zhàn)“車間”。
一夜間,球場變得千瘡百孔,瘋長出一座座冶煉鋼鐵的“高爐”。
燃料運來了:松木炭、樹枝椏、柴火棒,連同愚昧和無知……
原料找來了:罐筒殼、碎鐵皮、銹釘子,連同笑柄和荒唐……
連夜鏖戰(zhàn),球場上磷光閃閃,尤如螢火蟲漫天飛揚,幻覺一個癡人說夢的空想。
好一派“高爐”煉鋼的熊熊烈焰!
晨光初露,師生們打著呵欠,敲鑼打鼓地去報捷:喜報,苦戰(zhàn)一夜練成“鋼鐵”×噸……
……
是喜還是憂?
歷史的荒唐,留給神圣學府的傷疤。
帶血的記憶,讓科學技術(shù)無地自容。
在真理的陽光下,我尋找昔日的那塊籃球場。
我欣喜萬分:荒唐的鬧劇絕不會再重演!
我歡呼:校園的天空,擁有了科學的永恒蔚藍!
記不清她的模樣,古樓?古屋?還是古色古香?
忘不了她的內(nèi)涵,歷史?文化?永不衰老的文明?
這里是一片片繁茂的森林,滿眼是早晨七彩的陽光和陽光中繽紛浩繁的畫廊。
這里是一座座沒有炊煙的山莊,住滿了長生不老的思想和獨樹文采的精湛。
在這里,我接受了魯迅精神的洗禮,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磅礴我人生坐標,淘洗我靈魂的污穢。
在這里,我叩拜了吳承恩、羅貫中、李白、杜甫等所有華夏古典文化先哲,帶我去捉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
在這里,我擁抱了普希金、萊蒙托天、托爾斯泰、車爾尼雪夫斯基等文學大師,引領(lǐng)我走“出國門”漫游了俄羅斯文學殿堂。
在這里,我認識了巴爾扎克、莫泊桑、馬克·吐溫、哥德和雪萊等世界大家,使我禁不住驚呼人類文化的宏闊浩蕩。
在這里,我向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丁玲們致敬!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旗手們,讓新時代的文學畫廊精彩紛呈、百花盛開。
……
感謝你,母校的圖書館!
您是我走向文學之路的襁褓,搖籃。
我曾在您厚重溫馨的懷抱里如饑似渴地吮吸,一點一滴地沉淀。
于是,我擁有了跋涉一生的勇氣、忍耐和毅力。
走進校園,我直奔蓮花池邊。
兩棵柳樹站成一幀足以彰顯一所學府百年輝煌的歷史照片。
伸開雙臂,我摟住了樹干,但摟不住歲月的悠遠、歷史的凝重……
用心審視,柳樹盡管老態(tài)龍鐘,但依然生機勃勃,華蓋如云。
用情撫摸,柳樹縱然容顏滄桑,但依然青春如舊,柳條飄飛。
不朽的高度,綴滿百年學府的文史經(jīng)綸。
厚重的年輪,可作頂天立地的棟梁之材。
人老樹不老呀!
當年,老柳樹寬厚的綠陰福祉,曾包容了我們青春的歡笑、調(diào)皮的嬉鬧、苦讀的身影、縱情的歌聲和放飛的理想……
無論歲月多么漫長,老柳樹的身影始終伴我走四方。
無論我身在何方,老柳樹時時給予我溫馨提示——
普中的學子,要為母校爭光!
感謝你,母校的老柳樹!
情悠悠,看見柳樹,我就看見了母校。
意綿綿,想起母校,我就想起了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