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
活血膠囊輔助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療效觀察
鐘莉
目的觀察活血膠囊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2例肺心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32例。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活血膠囊口服,3粒/次,3次/d;對照組:常規方法治療,觀察治療前后兩組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7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31%,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活血膠囊是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藥物之一。
活血膠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臨床療效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組織、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組織結構和(或)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史右心室擴張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并排除先天性病變和左心病變引起者。本文旨在探討活血膠囊輔助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心力衰竭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72例患者均為本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的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原發疾病為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均符合1997年全國第二次慢性肺心病專業會議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以肺心病心力衰竭收入院,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均為心功能Ⅳ級,且無抗凝治療禁忌證。
將7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觀察組32例。治療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55~79歲,中位年齡67歲;病程11~32年,中位病程22年。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54~80歲,中位年齡68歲;病程10~34年,中位病程22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臥床休息,吸氧、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糾正電解質及酸堿紊亂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活血膠囊3粒/次、3次/d,口服,兩組療程均為7 d。
1.2.2 觀察指標 治療前和治療7 d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以及實驗室監測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變化。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7 d后評價療效。依據NYHA心功能分級療效判定標準及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來判斷療效。顯效:靜息狀態下咳嗽、呼吸困難及紫紺消失或明顯減輕,頸靜脈無怒張、肺部啰音消失或明顯減少,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在一般體力活動后保持穩定,肝臟回縮,水腫消退,PaCO2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明顯降低或正常,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II級以上;有效:咳嗽、呼吸困難及紫紺減輕,頸靜脈無怒張,肺部啰音明顯減少、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但不穩定,體力活動時心率明顯加快,肝臟回縮,水腫消退,PaCO2接近正常水平,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降低,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無效:上述指標無好轉,病情無變化或加重[1]。總有效例數為顯效與有效例數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均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為常見,約占80% ~90%[2]。導致肺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長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縮、痙攣,導致肺動脈高壓。慢性缺氧產生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隨之增高,使肺動脈壓進一步升高。慢性缺氧還可以使平滑肌細胞對鈣離子通透性增加,使肌肉興奮-收縮耦聯反應加強,使血管平滑肌收縮,形成肺動脈高壓。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導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環障礙,更加強肺心病的病理變化[3]。尤其是急性加重期,血小板體積增大,壽命縮短,黏附聚集增加,釋放的顆粒內容物如TXA2、ADP、β-血小板球蛋白增多,反過來又促進血小板聚集,導致微血栓的廣泛形成,肺動脈高壓與肺內小血栓形成互為因果,加劇肺心病的發生和發展[4]。
本文結果顯示,對于肺心病心力衰竭,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活血膠囊,能夠顯著提高療效,且方法簡單,使用方便,安全。用藥期間無需監測凝血功能,不良反應少,值得在基層臨床推廣使用。
[1]陳乙勇.低分子肝素治療肺心病心衰的臨床觀察.青島醫藥衛生,2005,37(5):329.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人明衛生出版社,2004:86-91.
[3]唐學義,鄭素歌,孫培宗.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與缺氧關系的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7):400.
[4]郭磊.川芎嗪治療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航空航天醫藥,2005,16(3):147.
038300 山西省懷仁縣人民醫院
2.2 2組治療前后的PaO2、PaCO2水平比較,詳見表2(10 mm Hg=1.33kpa)
表2 2組治療前后的PaO2、PaCOM2水平比較(x ± s,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
組別 例數PaO2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0 59 ±14 90 ±26a,1)a71 ±6 56 ±12a,1)a對照組32 57±17 72±15 70±6 64±7
2.3 不良反應 未見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