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雖已是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鑠、頭腦清晰,完全不像個76歲的老人,她的養生方法就是光腳。
母親是家里的第八個孩子,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因為外婆家孩子多,疏于照顧,長了一雙大腳。母親說,那時候家里窮,沒有鞋子穿,光腳做事、走路,這是沒辦法的事。她也因此在那時候練就了一雙好腳,行走在哪里也能輕盈自如,三伏天不怕地面燙,三九天不管地上涼,還能在鋪滿鵝卵石的道路上健步如飛。
家庭經濟好轉后,母親也穿鞋,但次數少,除了走親訪友,都是光著腳。打慣了赤腳的她,說光腳接近地氣,方便,還親近自然。在母親眼里,一切親切自然的東西,都是值得提倡的。家在偏僻的農村,打赤腳也是大多數人的習慣,在我們那個小山村,要是看到哪個人長期光著腳丫子,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寫《短命條辯》的劉純說:“病家不接地氣,故陰陽不通。是之陽氣自行消長,而癥候隨之消長。”他叮囑生病的人每天赤腳走一個小時,病癥自可痊愈。原來我們村的人,又健康又長壽,這是有據可循的。
我結婚后,把母親從鄉下農村接到城里居住,母親剛開始很不習慣,說整天擱在半空中,空氣污濁,出門還得穿戴整齊,全然不象老家那樣安然自在。我知道,母親是習慣了光腳,而在我這,地磚很滑,光腳很容易摔跤,母親只好一天到晚穿鞋行走。為了留住她,我咬一咬牙,將所鋪地磚全換成了價格昂貴的木地板,母親可以在家光著腳行走了,這才安下心來長住。
沒事時,我陪母親去公園散步,將鞋子擰在手里,兩個人慢慢走、慢慢聊,我的腳有時候被小石頭磕得生疼,但母親很享受這樣親近土地的時光,有說有笑。
后來我聽說黃豆可以鍛煉足底穴位,想來母親定會喜歡,便從超市買來黃豆,裝在小木桶里,讓母親邊看電視邊踩,母親也因此愛上了這項運動,二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
前兩天看書得知,自明朝以來,就流行這句口頭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在我看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愛光腳的人壽命,比穿鞋人的壽命長。看來,母親的光腳養生法,是她一生健康長壽的秘訣,值得向大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