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講話實錄》是真正意義上的朱镕基作品。此前的《朱镕基答記者問》內容完全由人民出版社編輯組編寫,朱镕基沒有為該書撰寫文字,即使該書前言,也并非出自朱镕基手筆?!吨扉F基講話實錄》是朱镕基任副總理、總理的十二年間,此前未經公開的講話記錄、照片、批語、親筆信,由朱镕基親自整理、匯編。里面披露了一些朱镕基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考和擔憂,很多在今天看來依然值得探討。
“拜托大家多發展公共汽車,發展公共交通吧”
說老實話,我就是不贊成每個人都去買小汽車,這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就是人多啊,哪一個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百八十萬人口的城市多的是。怎么能夠每家都有一部小汽車?哪個城市都受不了啊,不能這樣做。哪有那么多油啊,油大部分要靠進口!還有汽車排放尾氣,那個污染就更厲害了,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啊。我認為,現在小汽車生產有點過熱。我不是不主張發展小汽車,可以適當地發展,生活水平高的人可以買汽車,但是政府不要花那么多錢去補助、去推動,這不符合中國的發展方向。現在就是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發展公共汽車,發展城市輕軌交通,還可以發展磁懸浮高速列車?!翱傊?,我們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發展公共交通方面,不要放在發展小汽車上面去啊!
“那是我的(任內公開的)最后一次講話。我拜托大家別拿公款去買小汽車,去補貼小汽車;拜托大家多發展公共汽車,發展公共交通吧。如果這么做了,何至于有今天?如果那時候照我說的做了,現在北京就不會那么堵車了。”
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將是今后長期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消費熱點
從全國來說,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將是今后長期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消費熱點。大力推進住房商品化、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是振興整個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經過3年多來的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我國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國民經濟保持較高發展速度,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抑制。要充分利用這一有效時機,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大住房建設的規模,適應人民群眾購買力的提高和住房需求的增長,大力建造低價的經濟適用住房,推進住房商品化。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大大緩解城鎮居民住房的嚴重困難;另一方面,可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市場。
我講的是住房,特別是和公積金結合的有一定資金渠道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不是高級住宅,也不是寫字樓……
但是要提醒一句,千萬別借這個名義來復活房地產熱。1993年經濟過熱,熱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熱在房地產。那次房地產熱的主要建設內容是高級寫字樓和豪華別墅。由于過高地估計市場需求,至今還有大量建成和未建成的房屋積壓待售,起碼有幾千億的資金壓在房地產上,造成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所以,各地區、各部門要十分警惕,千萬不要讓過去的房地產熱在加快住房建設的名義下復活。
現在不是去建寫字樓,建高級商品房,更不是建設別墅,要建經濟適用住房,適應大家的需求。
中國的泡沫經濟已經形成,房地產過熱,風險太大
本屆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經濟過熱。我搞了50多年的經濟工作,我能深刻體會到我國的這種“綜合征”,日子稍微剛好過一點,就搞浮夸的作風、盲目的自滿,莫名其妙的折騰、無知的決策。我講過房地產的過熱,但是我發現絕大多數同志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總是首先來一句話“總體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后說那么一點點的問題。絕對不是這樣!這種過熱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產的過熱,結果現在的海南島還是“遍體鱗傷”。
我看外國的報刊,都在講中國的泡沫經濟已經形成,房地產過熱,風險太大。我們銀行的同志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因為這些錢都是銀行的。我再一次向銀行的同志忠告:你們也許這兩年就升官了,你們也許就不會再干銀行工作了,以為出了問題可以讓后來人收拾。本屆政府的金融體制改革還沒有完成,還沒有建立健全機制;但是在沒有建立這個機制之前,我們共產黨人已經搞了幾十年經濟了,還是應該負責任的吧。你們別把這個包袱留給后人,盲目地發展。
現在有的是人才,有好多能干的年輕人,讓他們上來鍛煉嘛
應該看到當前國有企業的困難是怎么來的,就是不斷地重復建設,錢花得不是地方。很多地方和部門的領導不懂經營瞎指揮,為了搞“政績”,不考慮面向市場,建了很多多余的生產能力,建一個新廠打垮幾個老廠。引進外資也是不考慮市場,盲目地引進,進來一個外資企業打垮幾個國有企業。再加上找了很多富余人員,現在都沒辦法開工資了,只好不管了。不管了,還不鬧事?
辦好企業的關鍵在領導班子。不搞現代企業管理,什么企業也辦不好。要把這個企業管好,領導班子是最重要的。資本主義企業辦得好、辦不好,也完全在于那個企業的領導人,他們的董事會也是經常換人的……你以為當廠長、經理一年虧幾千萬元、幾個億,可以隨隨便便,不把它當回事呀。我不處理你,怎么對得起老百姓?現在有的是人才,有好多能干的年輕人,讓他們上來鍛煉嘛。
在目前房價很高的情況下,買房子靠工資是絕對不夠的
現在大家為什么只存錢不消費?就是對改革的預期心理,總覺得出臺的改革措施,都是要自己花錢,孩子教育費用、房租的提高、各種生活服務設施收費的提高,都要增加個人支出,所以先把錢存起來。我們現在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不能使大家認為改革就是讓大家多出錢,那他們就越來越不敢消費。
另外,在目前房價很高的情況下,買房子靠工資是絕對不夠的。所以,還要把原來搞實物分配時投資住房的錢拿出來補貼給個人。這樣,財政開始沒有增加,只是轉換了一個形式。
我剛才講北京市的情況,大概在三環路以外適中的地區,按房價每平方米4000元估算,一個中等工齡的人,七折八扣,每平方米補貼1300元,如果是雙職工就可以補足2600元,剩下的1400元由他們自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