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
摘要:本文通過淺談水文化建設的意義及途徑,說明水文化建設必將促進水利事業邁向新臺階,為“人水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水文化建設 意義 途徑
水與人有著最緊密的聯系,是人與自然最直接、最重要的關系之一。水文化則是反映人和水打交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水文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最密切,因此水文化是最直接反映人類生產、生活的水文化。現代水利活動既包括人們對水的治理、開發、利用、研究、配置、節約、管理、保護等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也包括了人們對水的認識、觀賞、歌頌、宣傳等創造精神財富的活動。因此,水文化建設的內涵既包括各種治水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還包括各種文化教育、技術、文學作品等,除此之外,公眾的心理、行為、價值觀念中與水有關的部分都是水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當前水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及不足
(一)水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省水文化研究和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涌現一批有勇于探索、卓有成效的研究人員,形成了一批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水文化研究和建設在社會文化領域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水利發展正處在變革時期,水文化研究和建設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逐步發揮出先進文化在水利變革中的引領作用。這門邊緣學科脫穎而出,在新時期水利發展和文化事業發展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二)水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從當前水文化研究和建設的實踐來看,這項事業還存在著發展階段不可回避的問題。一是偏重于歷史水文化的研究,對現實水文化發展及水文化與水利發展的關系研究不深;二是偏重于水文化自身的研究,對水文化與整體社會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研究不深;三是部分研究領域還處于自發狀態,缺少理性深度和理論支撐,對現實水利發展實踐的影響力偏弱。四是水文化建設的領域還偏窄,沒有充分調動起各方面積極性,水文化建設還有許多盲點。認識這些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當前水文化建設必須進行的工作。
二、水文化建設的時代意義
(一)進一步加強對水文化理論內涵和實踐途徑的探討。逐步找準水文化在水利事業中的地位,找準水文化在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定位,提高水文化研究和建設的水平,發揮出水文化在新時期應有的作用。要注重提煉水利發展中的水文化元素,總結水文化建設的經驗成果,形成水文化體系。
(二)處理好水文化研究與建設的關系。研究是建設理論支撐,也是建設的一條實踐途徑,但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設。要緊緊圍繞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治水思路,建設具有時代特點的新時期水文化。特別是要加強對新時期治水思路、治水平實踐的研究,下大力量挖掘其豐富的水文化礦藏,提煉出先進文化的元素。
(三)加大水文化的傳播力度,發揮出其文化的放大功能。水文化不是可有可無的小擺設,而是具有思想力、文化力的精神元素。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加大水文化的傳播力度,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當前尤其是要出一批新時期水文化建設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手段,擴大水文化建設的影響。
(四)建設一支研究隊伍。水文化研究的體系結構比較零散,參與水文化研究的人員在總體上還處于自發狀態。要有意識地改變現狀,切忌形成“內循環”和“小循環”。加大研究資源整合力度,擴大研究隊伍,提高體系的聚合力。
(五)發揮出文化的化人功能。文化只有成為公眾的文化才會有力量,文化傳導給公眾的過程是教化人、改造人的過程。要擴大水文化的研究建設領域,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養,不僅在水行業內部,還要培育社會的水文化素養,起到化人和育人的作用。
三、 在水利發展實踐中加強水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
第一,水文化研究和建設要與水利發展實踐相結合。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文化觀念發生變革的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水的關系,在保護開發利用水資源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變得異常紛繁復雜。我們已無法以傳統的水文化觀念解析這種現實,更無法以傳統水文化指導今天的實踐。水資源緊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脆弱,成為我們面臨的人與水關系的窘迫局面,解決這種現實問題,不可能從歷史水文化狀態中找到現成的答案。水文化研究當然要關注這些現實問題,要在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確立水文化的地位,延續水文化的生命力。這就需要培養一批以文化學角度,從觀念形態找出思路的水文化建設人才。近年來在治水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可持續發展水利思路,其本質特征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目標是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發掘城市水文化的內涵,打造新型水文化人才隊伍。在當前我國水資源現狀與人民對水資源功能需要變化存在矛盾的條件下,城市水利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使命。城市水利工程不僅是滿足基本洪澇排除、供水保障等基本生存保障功能,還兼具城市水域景觀、生態系統恢復、水環境改善等作用,也是新型水利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水文化形式的一種,城市水文化建設具有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底蘊、改善城市形象、促進民眾愛水、節水等特殊作用,逐漸被城市水利工作重視并運用到工程建設中來,更好的為水利事業服務。加強水文化人才的素質培養,轉變工作思路,轉變觀念。從過去“主抓建設”為主向往“建設和維護兩手抓”的良性方向發展轉變,引導水利行業職工在注重本專業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注重適應新時期水利工作的工作要求。
第三,尋求水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突破,提升水利行業新形象。當前水利工作思路正在從單純的工程建設向人水和諧轉變,因此,水利景觀和水文化建設正成為目前和今一段時間內水利工作的新思路和發展趨勢。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的特點決定了我國河流、湖泊等水域文化底蘊厚重。因此在水利工程,水利建設中有機地融入文化底蘊,有助于水文化內涵的挖掘,讓無形的水文化資產用于有形的水利工程形式加以體現,有力地推動水利文化建設的發展。水利工程注重水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僅可以提高工程知名度,還可以提升工程形象,改善地區環境。把水利工程管理區建設成優秀的旅游景點、娛樂休閑良好場所和進行水利歷史宣傳的教育基地,使水利工程不僅發揮工程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旅游效益,最大程度地提升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建設一支水利文化、水利經濟復合型人才隊伍,多方面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為水利事業長久發展和“與時俱進”做好人才、技術儲備。
水利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面臨著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環境水利、生態水利、景觀水利轉變。水文化作為指導水利職工工作的思想指導,是實現上述轉變的重要因素,水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正日益顯現。水文化建設必將促進水利事業邁向新臺階,為“人水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