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良
摘 要: 測量工作是整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最復雜的工作之一,對工程建設的結構、等級、安全等起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建筑施工中要重視和加強測量工作,并落到實處,確保建筑工程按照設計的規范要求進行施工。
關鍵詞: 建筑; 施工;測量工作
測量工作是整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最復雜的工作之一,對工程建設的結構、等級、安全等起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建筑施工中要重視和加強測量工作,并落到實處,確保建筑工程按照設計的規范要求進行施工。本文結合實踐,探討如何做好建筑施工測量工作。
1 施工控制網( 建筑方格網) 測量工作
建筑施工控制測量的任務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網, 一般情況下, 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場地上, 施工控制網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網( 稱建筑方格網) , 對于擴建工程或改建工程,當建立方格網有困難時, 可采用導線網作為施工控制網。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標系( 亦稱施工坐標系) 。其坐標軸與建筑主軸線相一致或平行, 便于設計和施工放樣。
(1) 建筑方格網的布置要根據建筑設計總平面圖上各建筑物和構筑物布設, 并結合現場的地形情況擬定。
(2) 方格網布置時, 要注意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方格網的主軸線應布設在整個場地的中部,并與總平面上所設計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軸線相平行; 方格網的轉折角應嚴格成 90°; 方格網的邊長的相對精度視工程要求而定, 一般為 1/10000~1/20000; 控制點用樁的位置應選在不受施工影響并能長期保存處, 并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主軸線的定位是根據測量控制點來測設的。因此, 首先應將主軸線點的坐標換算成測量坐標, 依據附近的測量控制點, 在適當的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過調整來定出主軸線,以進行復核、對照。在主軸線測定以后, 可詳細測設復核方格網。復核方法: 根據主軸線四個端點通過交會定出方格四個角點 ( 用混凝土樁標定) , 以上述構成“田”字形的各個格點作為基本點, 再以基本點為基礎, 按角度交會方法或導線測量方法測設復核方格網中所有各點 ( 用木樁或混凝土樁標定) 。
施工控制網(建筑方格網) 是一個建筑工程建設的基礎。因此, 不能簡單沿用施工單位布設施工控制網的順序。只有這樣, 才能發現施工單位布設施工控制網存在的偏差和錯誤, 并及時糾正。同時, 工程測量要參照《工程測量規范》嚴格對測量儀器設備的精度和校定情況、測量數據的精度情況進行核查, 使其符合規范要求。
2 建筑施工測量工作
對于建筑施工測量, 首先是建筑物軸線測設, 一般應根據總平面圖上所給出的建筑物設計位置進行定位, 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墻軸線交點標定在地面上, 然后再根據這些交點進行詳細放樣, 建筑物軸線的測設主要有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建筑物軸線和根據已有建筑物關系測設建筑物軸線二種方法。
(1) 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的建筑物軸線:首先, 審查核實新建筑物的設計位置與紅線系是否得到城市規劃部門的批準; 檢查核實規劃部門提供的道路紅線與建筑紅線的關系以及平面控制坐標的準確性; 檢查設計總平面圖坐標數據的準確性。然后, 根據規劃紅線復核施工單位測設的主軸線, 并要求施工單位在軸線的延長線上打制樁, 以便在開挖基槽后作為恢復軸線的依據。
(2) 根據已有建筑物關系測設的建筑物軸線: 首先檢查核實設計總平面圖上新建筑物的設計位置與已有建筑位置的關系, 及坐標數據的準確性。然后, 根據已有的建筑物可采用延長直線性、直角坐標法、平行線法來復核施工單位測設的主軸線。
建筑物的主軸線測好后, 應進一步詳細復核測設建筑物各軸線的交點位置 ( 中心樁) , 測設時, 應檢查復核房屋軸線距離( 誤差不得超過1/2000) 。
在多層樓房施工中, 控制樁也是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 因此要求施工單位布設的控制樁釘在槽外 2~4m 的地方。如系多層建筑物, 為了便于向上引點, 可設在較遠的地方, 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 最好把軸線投到建筑物上。
建筑施工測量中, 基礎施工測量是一個重要環節, 主要工作有基槽挖土的放線和抄平、基礎施工的放線和抄平。對于基槽挖土, 主要控制基槽開挖深度, 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用水準儀在壁上每隔 2~3m 和拐角處設置一些水平的小木樁( 平水樁: 標高誤差控制±10mm) ,這些木樁可作為清理槽底和鋪設墊層的依據,待土方挖完后, 再根據控制樁復核基槽寬度和標高, 合格后, 可允許施工單位進行墊層施工?;A施工在軸線投設時, 如建筑物精度要求較高, 應用經緯儀投點, 再按設計尺寸要求進行復核, 標高可直接在模板定出標高控制線。
對于高層建筑, 在施工測量中, 由于地面施工部分測量精度要求較高, 高層施工部分場地較小, 測量工作條件受到限制, 并且容易受到施工干擾, 因此, 應著重注意施工測量的方法是否有針對性及符合規范要求和所用的儀器是否適用、匹配。
高層建筑的平面控制網布設于地坪層 ( 底層) , 其形式一般為一個矩形或若干個矩形, 且布設于建筑物內部, 以便逐層向上投影, 控制各層的細部( 墻、柱、電梯井筒、樓梯等) 的施工放樣。平面控制點一般為埋設于地坪層地面混凝土上面的一塊小鐵板, 上面劃十字線, 交點上沖一小孔, 代表點位中心。平面控制點點位的選擇應與建筑物的結構相適應。具體要點: 矩形控制網的各邊應與建筑軸線相平行; 建筑物內部的細部結構( 主要是柱和承重墻) 不妨礙控制點之間的通視; 控制點向上層作垂直投影時, 要在各層樓板上設置垂準孔, 因此, 通過控制點的鉛垂方向應避開橫粱和樓板中的主鋼筋。然后對平面控制網進行檢查、復核并測設, 精度控制: 平面控制點之 間 的 距 離 測 量 精 度 不 應 低 于 1/10000, 矩形角度測設的誤差不應大于±10"。同時, 要求施工單位注意控制點在結構和外墻(包括幕墻) 施工期間妥善保護。
高層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網為建筑場地內的一組水準點。待建筑物基礎和地坪層建造完成后, 在墻上或柱上從水準點測設“一米標高線”(標高為+1.000m) 或“半米標高線”(標高為+0.500m) , 作為向上各層測設設計高程之用。建筑場地內的一組水準點數量 ( 不少于 3 個) , 然后復核測設“一米標高線”或“半米標高線”是否符合要求。
高層建筑結構細部( 外墻、承重墻、立柱、電梯并筒、梁、樓板、樓梯等及各種預埋件) 測設很重要, 特別是復雜的平面結構, 一般對每層建筑結構細部可根據平面控制點用經緯儀和鋼卷尺極坐標法、距離會交法、直角坐標法等復核測設其平面位置, 根據一米標高線用水準儀復核測設其標高。
從以上的工程測量工作可以看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測量工作是工程建設的基礎,對工程質量起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階段必須重視和加強測量工作,確保建筑工程準確地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