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霞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較高的強度性、良好的耐久性和抗疲勞性、使用壽命長、養護費低等優點,因而被廣泛運用到城市出口的繁重路段。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量日益增多,開通公路路面,確保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質量,是當前公路施工建設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多年公路施工實踐經驗,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材料控制和施工技術工藝,并對加強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主要措施作了深入地探討。
關鍵詞: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
引言
在設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時首先應考慮交通量的大小和道路等級因素的影響,一般二級公路路面厚度在23厘米 至25 厘米,三級公路為21 至23厘米,四級公路路面在7 至20 厘米范圍內。因而,要確保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公路路面的穩定性、耐久性,不僅要嚴格遵偱設計要求,更要規范公路施工技術,嚴抓施工質量。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工藝分析
1、測量放線:
測量是路面施工數據來源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精確嚴密。首先使用經緯儀測量出準確的道路中線,另外為了準確定位鋼模板頂面的標高,放線時一定要注意線形的平直,每隔10m測距都要設置一個橫斷面,可以更好的鋪設安裝鋼模板,在測量放線中,彎道處,如超高,圓曲線段,緩和曲線型的路面是施工放線的難點,需要小心謹慎,力爭“計算準確無誤,放線一絲不茍”。
2、 安設鋼模板
安設鋼模板是保證路面線形、平整度、路拱度、縱縫順直度、板厚度、板寬各項精度的重要環節, 在操作過程中始終嚴格做到“誠、固、準”的要求。“誠”是誠懇服從指揮, 最大限度減少施工中的誤差,確保平面、線面線形平順。“固”是鋼板用標準24#槽鋼加工而成, 長為3 m, 接頭處有牢固拼裝配件, 裝拆簡易。模板就位后用“T”形道釘嵌入水泥碎石基層內10 cm~15 cm進行固定。將固定好的模板底部縫隙用砂漿填密實, 這樣就可以保證鋼模的穩固。“準”是保持鋼模板頂面標高的準確。在鋼模底部塞砂漿前用3 m直尺檢測頂面平整度。平整度誤差控制在3 mm以內, 用水準儀檢測好頂面標高。在模板掛線時,要注意兩樁之間的測量線一定要拉緊,中間不能有下垂現象,在鋼模板安裝完成后,務必再檢測一次鋼模板連接處的高度差和內側錯位等情況,確保合格。如發現高度差超過3mm或者有錯位不平整等現象一定要重新安裝至準確無誤后,再與模板內側面涂刷一層薄層機油。
3、 攤鋪混凝土
公路的混凝土混合料采用人工攤鋪,絕對禁止拋擲和耬耙等操作,防止混合料出現離析情況。在攤鋪混凝土混合料之前,先要檢查模板安裝的位置是否正確,尺寸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然后將混合料倒入已安裝好的模板路槽中,使用人工攤鋪的方法找補均勻,在模板附近應使用方鏟使用扣鏟法撒鋪混合料,并插搗至漿水搗出完全,以免出現空洞蜂窩現象。攤鋪的松散混凝土表面應略高于模板頂部設計高度的10%,可使搗實后的路面高度與厚度符合設計要求。
4、 混凝土振搗與成型
混合料在攤鋪完成后,先用振搗棒進行振搗,插入的角度為30度到45度間,然后在各部位采用“品”字型軌跡均勻且連續振搗,尤其要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邊部和四角處進行振搗,振搗至拌合物停止下沉,表面不再冒出氣泡和泛出水泥漿為止。振搗棒使用時應輕插慢提,嚴禁在拌合物中推行或者拖拉振搗棒振搗,避免碰撞模板引起的混合料離析,分層和漏漿現象的出現。振搗棒振搗完成后使用平板振動器拖振進行初步整平,平板振動器每次拖振的時間應多于15秒,縱橫交錯部分應重疊10至20cm,振動過程中對缺料部位應進行人工整平。在混凝土全面振搗完成后,再用振動梁進行拖振,振動梁兩端擱置在模板頂部,縱向拖振,前進速度為每分鐘1到1.5米。
人工精修
為達到平整度要求,還需要采用量抹結合的人工精修法鋪設路面,量就是
用具有標準線面且不易變形的鋁合金直尺,緊貼模板頂部來回拉動,作最后的檢測,檢測混凝土頂面的平整度,一旦發現誤差較大處,立即進行修補。抹就是人工用抹子工具將表面抹平,分兩次進行,先找平,待混凝土表面無泌水出現時再做第二次抹平工作,使混凝土板的平整度完全符合要求。
6、拉毛、養生、切(灌) 縫
拉毛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路面的抗滑性能。拉毛時一定要保持紋理均勻,順直,深度適宜,一般此工作在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前進行,拉毛嘗試為0.5 mm~2.5 mm,拉槽間距為20mm,拉槽寬度為5mm。此外需采用灑養保護液,覆蓋塑料薄膜,草袋等方法進行養護,防止表面出現干縮裂紋。為了防止初期斷板現象的發生一定要掌握好切縫的時間,一般是選擇混凝土抗壓強為9MPa左右進行切縫,切縫的深度應大于1/5板厚度。
二、加強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控制的主要措施
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泥混凝土抗拉彎強度
建議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它是防止混凝土收縮、減少水泥流失、提高抗拉彎強度的主要方法。水灰比控制應在0.15以下,使用平板式振搗器施工的功率不能低于212 KW,同時應使用強制式的拌和機拌和混合料。慎重考慮水泥用量,按照同一種水泥理論公式計算出合理的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砂率的取值范圍,砂率應盡可能取較低值。碎石盡量用石灰石澆筑,這樣水泥混凝土抗拉彎強度會增強,不易開裂,容易切縫。其中硅質性粗砂能夠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磨性。。一般規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彎拉強度不能少于4 MPa,二、三級公路,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為4.5 MPa,若公路交通量大時,公路抗彎拉強度值盡量為5 MPa。
嚴格控制拌及運輸時間,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拌和與運輸效率
設計好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后,應進行試拌,并按照拌和用具的拌和容量計量出混合料的用量,并加以嚴格控制。在進行水泥混凝土拌和前,應測量砂石的含水量,拌和時需先將水泥、碎石放入拌和機中拌和,再添加外加劑,同時應按照拌和物合易性特征注意拌和時間不宜太長或太短,最好控制在60 至120 秒之間。對拌和好的混合料進行運輸時,應確定好混合料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0 至40 毫米之間。無論在拌和前還是拌和后都應用水清洗拌鼓內部,避免水泥漿粘于鼓壁而導致拌鼓損壞,降低拌鼓生產效率。此外,應根據施工進度、路面情況、車輛運量來確定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運輸方式,如是否使用自卸汽車、機動翻斗車還是用手扶拖拉機等進行運輸。但是不管哪種運輸方式,其車箱都應保持密封狀態,以防止出現漏漿,從而產生離析,不宜裝載過滿的水泥混凝土,以免混凝土中水分散失,運輸時間冬季應在60~90 分鐘以內,夏季以30~40 分鐘為好,出料及鋪筑時的卸料高度應不超過1.5 米,以便提高水泥混凝土的運輸效率。
3、鎖住提漿輥,精平提漿輥操作方法
首先用兩提漿輥進行前后拖動, 成15°傾斜架于縱向鋼模上并往返2-3次,拖輥時,若有露石出現提漿輥一頭保持不動,另一頭提起輕擊數次,這樣砂漿便會自動提起。其次,需注意路層表面泛砂漿厚度不得大于5~8mm,使水泥板能夠得以精平。提漿輥橫向重點操作應在兩塊鋼模相聯接之處。最后,鎖住提漿輥,用力將鋼模表面聯接提漿輥,并作縱向地拖拉找平。
參考文獻:
【1】尚德惠.《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損分析》【J】. 山西建筑, 2006.(05)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 JTGD40 - 2003)【S】.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S】
【4】中國交通報.農村公路施工技術講座(六),200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