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華 劉靜波 張宇
摘要:針對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阻塞現象嚴重的問題,對現狀平面交叉口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根據道路平交路口的交通特征,從渠化、行人過街安全、交通控制設施等方面探討了平面交叉口的改善設計,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關鍵詞:平面交叉口設計安全設施
1前言
一般情況下,城市道路的車輛通行能力不是取決于道路區間段,而是道路交叉口。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又與交叉口設計包括交叉口劃線、交通組織燈控管理和紅綠燈時間配置有密切的關系。采用立體交叉當然好,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在空間上分離,行人與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離,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又安全又快捷。但立體交叉造價高、占地大,除非在交通量十分大的主干線以上才考慮設置立體交叉,一般主、次干路及支路上的交叉El不可能也沒必要全部建立立體交叉。大部分的城市道路交叉口還是平面交叉為主。因此搞好平面交叉口優化設計,盡可能地提高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城市規劃和交警部門有關技術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現以杭州市區為例,談談近些年來在平面交叉口持續改進、優化設計方面的探索。
2平面交叉口存在的問題
2.1 交叉口過大,缺少必要的渠化
城市道路車道數的多少,直接影響交叉口面積。交叉口面積過大,容易導致車輛行車軌跡混亂,沖突增多;另外,交叉口清空時間隨著面積增大而相應增加,造成信號周期過長,并造成相位間隔時間的浪費,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這類交叉口應進行進一步渠化改造。
2.2 行人過街安全設施不足
很多交叉口行人過街安全設施設置不足,缺乏二次過街設施,當交叉口較大時,弱勢群體(老人和兒童)過街就比較困難,在一個行人信號周期不能順利通過,容易造成人車沖突,并引發交通安全事故。另外即使在行人信號綠燈期間通過,行人仍有可能同轉向車流沖突,使得行人過街缺少安全感。
3 道路平交路口交通特征
通過交叉口的車輛由于受到交叉口幾何及交通條件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運行特征是速度和延誤。車型種類的結構對交叉口通行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一般具有以下車輛運行特征:
1)公交車、小型汽車比例較大;
2)行人、非機動車的干擾較大,但安全度較低。
4 平面交叉口的改善設計
平面交叉口的改善設計立足于改善平面交叉口的道路條件和交通管理條件,達到解決和處理交通安全隱患、減少交通沖突點的目的。交叉口的安全改善設計通常包括:減少車輛與行人的沖突點數量,使沖突區域減少到最低限度;分化沖突點,給予主要車流優先權;控制車速,保證視距,提高通行能力和為駕駛決策提供信息質量等。以下就渠化設計、行人過街安全、交通控制設施等方面進行探討。
4.1 渠化
4.1.1 明確分隔交通流,分流交通沖突區域
明確定義所有沖突的交通流,盡可能地把有沖突的交通流分隔開來,主要是從時間和空間上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進行分流。時間上主要采用信號燈周期的不同相位進行分隔。空間上主要是物理分隔,采用各種渠化交通措施,包括:路面標線、設置分隔帶和交通島(導流島)等措施,將對向車流、直行和左右轉彎車流、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流、車流和人流等分隔開,使之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確保了主要交通流的優先通行權,避免了不同交通流之間的一些不必要沖突,使車輛、行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4.1.2 設置轉向車道
設置轉向車道能夠使轉向車輛提早與直行車輛分離,并為轉向車輛提供一段緩沖空間以等待合適的轉向機會,這樣就能減少轉向車輛與兩個方向直行車輛之間交通沖突的數量和嚴重程度。
或通過拓寬交叉口、擠壓出口道或增加中央分隔帶來實現。左轉、直行、右轉進口車道數設置應與相應方向的交通量相協調,并與出口通行能力相匹配。在左轉或右轉車輛多時,可在鄰近交叉口的路段內分別增設左轉或右轉專用車道,以保證直行車道的通行能力。
4.2 行人過街安全設計
交叉路口行人的通過方式是影響其安全水平的又一個關鍵因素,根據交叉路口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地組織好行人交通是保障交叉口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
1)在設有行人通道的交叉路口,渠化交通應與行人交通安全結合起來,尤其是設置位置恰當、形狀合理的導流島、中央隔離帶,不僅能對渠化交通起到關鍵作用,而且能對行人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2)人行道長度超過20 m時,應設置行人安全島。行人穿越時間過長,與機動車流發生沖突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雖然有時設置行人安全島意味著占用一定空間,但是合理的設計可以給車輛和行人帶來雙重的便利。
3)信號燈相位保證。如果有較多行人穿越,應設置行人過街信號燈,提供安全的通道。對左右轉交通較大的路口,應設行人過街專用相位,即單獨的與車輛沒有沖突的相位,以完全避免與機動車流沖突,確保行人過街安全。
4)建設行人立體過街設施。立體過街設施的設置能徹底地實現人車分流,消除大部分的人車沖突,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行人的違規行為,從而間接地減少車輛的不必要延誤,增加通行能力,確保行人過街安全。
4.3 交通控制設施
對于一些已建交叉口,存在交通安全隱患但又無法對其進行土建改造時,采用交通控制設施對其進行改造可以非常有效地達到預告、警示、限速、減速等目的。比較常用的是交通標識、交通信號、減速設施。
1)對多個交通沖突時,駕駛員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動作,從而造成交通事故。通過交通控制設施例如在交通量相對較大的交叉口設置交通信號燈,限制交通沖突點的數量,給駕駛員一個相對簡單的道路環境,能夠大大降低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2)交叉口信號控制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道路的通行效率。在交叉口控制方案當中,必須根據交叉口的幾何特性、交叉口渠化和交通流特性等因素,尋求合理的相位相序成為信號控制方案。在交通擁堵的情況下,有些大城市仍然采用傳統的單點信號控制,交通延誤很大,整個城市交通系統的各個交叉口獨立工作,不能根據線狀、面狀交通妥善進行協調適配,很容易導致多個路口嚴重堵塞。由于各交叉口的特點不同,所采用的控制信號也應不同。目前各城市已具備了基本的交通設施,在晝夜利用現有交通設施的前提下,應根據交叉口的特點來選擇信號控制的類型。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設計除了考慮上述內容外,還包括出入口車道數的確定和車道寬度的選擇,交叉口轉角處的緣石半徑,交叉口的拓寬設計(拓寬車道數、拓寬位置選擇、拓寬長度計算等),人行橫道和人行道的確定等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可參歸一般交叉口設計方法進行。
5 結束語
總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進口車道的合理設置對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條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交叉進口車道的合理幾何設計是保證各進VI車道正常發揮作用,避免各道相互干擾不可或缺的因素。除上述數項幾何設計外,尚有諸如路緣石半徑、停車線位置、停車視距、交通島幾何尺寸等幾何設計均不可忽視。此外,出口車道的幾何設計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敘述。進口車道各幾何尺寸往往是相互關聯的,設計中應將各幾何關系予以統籌考慮和計算,才能取得上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