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美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道路綜合景觀色彩環境涉及園林道路、路側綠化及周圍建筑立面的色彩。這種道路綜合景觀色彩環境是市民生存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園林要求的不斷提高,不要求有良好的視覺享受,許多城市園林的景觀設計己經逐步提上日程,而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大多對園林道路進行粗線條設計,對色彩的考慮較少,為此,有必要對道路的綜合景觀色彩進行詳細的討論。
關鍵字:景觀色彩;園林設計;視覺;舒適安全
1、色彩學—城市道路景觀色彩的理論依據
從牛頓創立光譜理論奠定了色彩學的研究基礎至今的300多年里,色彩學的理論體系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長足進步和社會需求的擴大,色彩學在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的運用更是進一步朝著深度、廣度邁進。城市道路的綜合景觀環境色彩的研究,便是色彩學與建筑學、城市設計學等學科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研究領域,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從視覺美學的角度對城市色彩進行研究,做出設計,達到創造一個美觀、協調的城市色彩景觀的目的。因此,色彩學是其中重要的、基礎性的、視覺美學理論依據,色彩學的理論體系龐大,本章所分析的是與城市道路綜合景觀環境色彩相關的部分。
色彩給人的感覺千差萬別,長期以來對色彩的科學研究使我們可以通過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來科學、準確地描述色彩,即色相、明度、純度。根據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色彩可分成兩類:沒有彩度的色稱為無形色,如黑、白、灰。有彩度的色稱為彩色,如紅、橙、黃、綠、藍、紫等。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可以準確地描述出一個顏色的表象,因此也是顏色科學中科學地定義色彩的重要礎。
2、道路景觀色彩效應
2.1色彩的心理效應
雪地、冰山的白色會使人感到冷,太陽、火的紅、橙色使人感到溫暖,海水的藍色使人感到清爽,色彩繽紛的草地、花卉使人心情偷快等等,都是人們對自然色彩的一種心理感覺和反應,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反應在道路環境中運用各種各樣的色彩,使人們在人工的色彩環境中,聯想、記憶,猶如生活在自然環境中。色彩的心理反應在道路或建筑設計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了解人對色彩的一些共有的心理感知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運用色彩語言的特性塑造道路景觀環境。
2.2色彩的心理聯想
色彩的心理聯想是從具體聯想到抽象聯想的一個過程,即色彩在引起人的視知覺的同時也會引發人對色彩相關的具體事物的聯想,進而產生心理抽象層面上的想象。對色彩抽象聯想的產生,一方面是色彩本身在刺激人的視神經并在大腦中形成印象的生理過程當中所具有的特性造成的,如紅色,注目性高,刺激作用大,會增高血壓加速血液循環,因此給人以熱鬧、激動、鼓舞的感覺;另一方面則是由不同的文化習俗、宗教習慣等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色彩聯想,會有不同的象征、偏好習慣。
3、道路景觀色彩設計原則
3.1創造“以人為本”的良好人居環境
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問題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2000年世界人口已有1/2居住在城市,而到2010年預計達到60%。21世紀將成為一個“城市世紀”,“人們將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城市住區”。城市化一方面標志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諸如污染、交通堵塞、社會分化等的城市問題。因此,以人為核心的良好人類聚居環境的建設便成為當今最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涉及城市這一層次的人居環境科學理論應是城市道路綜合景觀色彩規劃設計的重要的基礎原則。
在城市成為世界所關注的焦點問題的今天,城市化所帶來的文明成果和社會負擔同樣擺在人們的面前,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類居住環境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也是城市道路綜合景觀色彩研究的基本理論原則和目標之所在。正如1996年《伊斯坦布爾人居宣言》所說:“在我們邁向21世紀的時候,我們憧憬著可持續的人類住區,企盼著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倡議正視這個真正不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戰。讓我們共同來建設這個世界,使每個人都有個安全的家,能過上有尊嚴、身體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好生活。
3.2城市的整體設計原則及要求
若想把握好城市環境色彩的整體關系,無論是規劃者還是設計者都開對各種色彩的構成要素的巧妙駕御與合理平衡。這涉及了常言的“局部與局部”,“局部與總體”的關系。
首先,城市主體色。指能夠決定城市整體環境色彩氛圍與特征,并且對視覺感知影響最大的城市色彩基調。由于建筑物是城市的主體構成因素,并且對城市的作用和視覺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因此,在任何城市色彩建設中,建筑色彩向來都是當仁不讓地成為城市色彩的主導者。其次,城市輔助色。即與主體色相呼應,并且能夠襯托城市主色的城市色彩應用系列。我們在這里研究的微觀上的道路景觀,包括公共設施中的路燈、公共廁所、街椅、交通護欄等,就是以城市輔助色的面貌出現。最后,城市點綴色。即與城市主體色呈對立狀態,并且是面積較小的城市色彩構成因素。一般情況下,城市的車輛、標牌、車站、廣告、旗幟和櫥窗、花卉,包括行人的衣著等流動或暫時性的色彩,以及一些建筑特定構造、附屬設施,如窗簾、遮陽篷等都可以考慮點綴色的應用。
4、我國園林道路綜合景觀環境色彩的解決策略
4.1對城市園林道路綠地規劃的幾點建議
道路綠地是一個城市形象的“窗口”,人們日常出行及商務活動等,都會直接感受到道路綠地景觀。經過精心規劃及設計的道路綠地,可形成喬木、灌木及草坪的復層立體種植模式以及四季不同的季相特色。這樣豐富的結構及色彩所形成的優美景觀可改變整個城市的形象,對于改善城市道路景觀,美化城市容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路綠化的色彩設計,除了要遵循上面提到過的幾點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整體性原則、地域性原則、民族性原則之外,還應該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同步進行,這是保障城市道路綠地得以實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留出足夠的用地進行道路綠地建設,使道路綠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景觀。其次,所有的道路綠化均應滿足行人安全的要求。在行人較多的道路上的綠化布置應保證行人的安全及滿足行走舒適性的要求。再有,道路綠地設計應滿足多樣化的原則,是道路綠地的配植模式及樹種選擇上均應注意其多樣性,道路綠地的配植應突破單一行道樹或喬木+草坪的模式,大力推廣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復式種植模式,這樣既可以提高道路綠地的生態效益,又可以提高道路綠地景觀的豐富度。在樹種的選擇上,也應多種多樣,除了選擇一些抗性強,適應性好的鄉土樹種外,還可適當引進一些適宜的外來樹種,這樣不僅可豐富道路景觀,開可減少病蟲害對樹木的損害,減少后期的維護費用。
4.2關注城市道路環境形象,防止“色彩污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戶外廣告已成為媒體領域的主導勢力。我們感覺到在發展過程中,道路的形象和國家的面貌存在著不理想的現象。園林道路兩邊大大小小的廣告已經影響到道路景觀甚至整個城市的視覺污染,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陣地規劃與管理的缺位,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癥結—即色彩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看到了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不能改進的,為此我們提出了我國廣告、標志色彩應用混亂的現象,希望通過這方面的研究,一起保護我們城市的生存環境,維護道路景觀的形象,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政府有關單位在適當的時候建立城市色彩應用的法律法規。
5、結語
本文通過對相關概念的梳理和分析,明確“園林設計中城市道路色彩景觀”概念研究范圍的目的;以國際先進研究水平和實踐結果為借鑒,總結了道路景觀規劃的設計及需要加強改進的方面;通過對北京部分園林的實地調研,實踐了本文所提出的道路綜合景觀色彩設計的操作方法,科學地采用和分析了色彩數據,也根據相應的理論指導體系提出改進方案,為本文提供一定的實踐支持。總而言之,道路綜合景觀色彩規劃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融的新興研究領域,它從一個相對宏觀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色彩”這個古老的話題,而這一舉動對在人類的城市發展中如何建設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煥加. 20世紀西方建筑史[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 劉濱誼. 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3] 中國流行色協會.色彩科學應用與發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姓名權美(出生年-1985)職稱,學歷 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