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
摘要: 某電廠翻車機室基坑封水方案從2006年7月開始準備,經反復論證,最后根據施工現場地質并水文條件決定采用基坑四周連續墻擋土隔滲、振動鉆機套管成孔高壓注漿底板封堵止水的方案,取得了園滿成功。在砂卵礫石層中采用振動鉆機套管成孔高壓注漿封堵及砼地下連續墻施工在技術上具有國內90年代先進水平,經濟效益顯著,同時創造了較大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翻車機室基坑;封水;連續墻 ;擋土隔滲;振動鉆機;套管成孔;高壓注漿;封堵
1、工程概述
華中某火電廠燃料系統翻車機室,位于其主廠房東側,距漢江600m,是燃料系統的主要構筑物。其建筑形式地上部分為單層工業廠房,平面軸線尺寸28×29m,地下為砼箱形結構,基坑底面標高-19.20m,局部標高-20.42m。
2、地質水文條件
本工程所處場區地層結構①±0.00~-7.00 m為粉質粘土,滲透系數k=4.2×10-4~3×10-7cm/s;②-7.00~-10.52 m 為粉細砂層,局部含少量卵礫石,滲透系數k=3×10-3cm/s,透水性強;③-10.52m以下為卵礫石層,礫石含量70% 粒徑1~5cm,其中混有30%中砂,該層透水性極強,與漢江江水有密切的水力聯系,滲透系數k=1.2×10-1cm/s,本地區地下水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地下水量極為豐富,單井換算水量1000~5000t/d。
3、施工方案的確定及實施
結合上述地質水文條件,經計算分析及優選,決定采用“液壓抓斗成槽、周邊地下連續墻、高壓旋噴與振動鉆機套管成孔高壓注漿封堵基底”的基坑整體支護防滲體施工方案。
4、支護及防滲體結構設計
4.1 連續墻設計
4.1.1 連續墻結構設計計算假定
計算采用“山肩邦男近似法”,取1m單位結構來進行內力分析。[1]
計算假定:①墻體視為下端自由的彈性體;②主動土壓力在開挖面以上為三角形,在開挖面以下為矩形;③被動土壓力為開挖線以下的被動土壓力,其中Ax+B為被動土壓力減去靜止土壓力ηx 之值;④橫撐設置后,即作為不動支點;⑤下道橫撐設置后,認為下道撐軸力不變,且下道撐以上墻體保持原來的位置。
4.1.2 有關設計計算參數
①土體參數:土體容重γ=1.8t/m3,浮容重γ=0.9 t/m3,內磨擦角α=300,水位標高-5.00m。
②結構參數:連續墻厚800mm,砼標號C20 配Φ25豎向鋼筋。為減少連續墻側壓力,降低造價,決定土方從±0.00到-5.0m高程采用大開挖,并且開挖面積基本控制在土楔體以外, 從-5.0m高程到-10.70m高程采用懸臂式連續墻, -10.70m~19.20 m標高采用雙支撐連續墻,支撐鋼管選用Φ350,壁厚10mm。開挖截面圖見下:
4.1.2 懸臂式連續墻設計
4.1.2.1 設計計算原理
懸臂式墻的破壞,一般是繞底端b點以上某點O轉動,由于精確決定土壓力的分布規律較為困難,一般近似假定土壓力呈線性分布。墻體前側的被動土壓力,其合力為Ep/K;墻身后主動土壓力,其合力為Ea。計算過程為首先求出入土深度t,再求得最大彎矩作用截面t0,然后求出最大彎矩∑M,最后根據∑M的大小配筋確定受拉、受壓鋼筋的間距。①計算入土深度的方法為:如墻入土深度t,t的粘聚力C=0。由各土壓力(主動、被動土壓力、水壓力)對墻底b的力矩平衡條件可知,∑MB=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入土深度t;②求最大彎距截面位置t0的方法為:利用最大彎距作用截面剪力為0的平衡條件,即∑Q=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t0;由此再求出主動、被動土壓力、水壓力對t0截面的彎距的合數和∑M,計算簡圖見下圖。
4.1.2.2 求入土深度t
由于第二層土質和第三層土質十分相似,且都在水位標高以下,為簡化計算按同一土質考慮,摩擦角度ф=300。
①各層主動土壓力及主動水壓力。
第一層Ka1=tg2(450-ф/2)=tg2(450-270/2)=0.38
p1=γh1ka1=18×2×0.38=13.67KN/m
第二層:ka2=tg2(450-ф/2)=tg2(450-300/2)=0.33
p2=r,(H2+H3)Ka2=10×(3.7+H3) ×0.33=3.3(3.7+H3)
p主水=γw(H2+H3)=10×(3.7+H3)
②各層土壓力、水壓力對p點的力矩。
Ma1=×( +H2+H3)+
=9.11+13.67×(3.7+H3)+6.84×(3.7+H3)2
Ma2= =0.55×(3.7+H3)3
M水==1.67×(3.7+H3)3
則∑M=Ma1+Ma2+M水
∑M=9.11+13.67×(3.7+H3)+6.84×(3.7+H3)2+0.55×(3.7+H3)3+1.67×(3.7+H3)3=9.11+13.67×(3.7+H3)+6.84×(3.7+H3)2+2.22×(3.7+H3)3
③被動土壓力
第一層:Kp1=tg2(450+Ф/2)=tg2(450+370/2)=4
p1=γH4Kp1+22×3×4=264kN/m(H4旋噴體厚度初定為3m)
第二層:Kp2=tg2(450+Ф/2)=tg2(450+300/2)=3
p2=γ1,(H3-H4)Kp2=10×(H3-3)×3=30×(H3-3)
水壓力:p水=γw(H3-H4)=10×(H3-3)
④各被動土壓力及被動水壓力對p點的力矩:
Mp1= ×(1/3×3+H3-3)+
=264×3/2×(H3-2)+264×(H3-3)2/2=132×(H3-3)2+396H3-264
Mp2= = =5×(H3-3)3
M水被==1.667×(H3-3)3
則∑M被=Mp1+Mp2+M水被
∑M被=6.667×(H3-3)3+132×(H3-3)2+396H3-264
⑤求入土深度H3利用Mb=0,解方程:
∑M主=∑M被/k (k—被動土壓力系數,取k=1.5)
則9.11+13.67×(3.7+H3)+6.84×(3.7+H3)2+2.22×(3.7+H3)3
=
解得H3=8m
H3/(H1+H2)=8/(2+3.7)=1.4則入t深度處懸臂之比為1.4
4.1.2.3求最大彎矩作用截面位置t0.
沿to面作一分離體,取上半部分作剪力分析:
①主動大壓力剪力(包括水壓力)
a、主動土壓力(包括水壓力)
∑Q主=+γ1H1Ka1(H2+t0)+Ka2 +
=13.68+76×(3.7t0)+6.65×(3.7+t0)2
被動土壓力(包括水壓力)
∑Q被= +γ3KP1H4(t0-H4)+KP2 +
=396+264×(t0-3)+20×(t0-3)2
求彎矩作用截面t0:
由∑Q主=∑Q被,則
13.68+76×(3.7+t0)+6.65×(3.7+t0)2=396+264×(t0-3)+ 20×(t0-3)2
得t0=5m。
4.1.2.4求t0截面處彎矩:
M主=(1/3H1+H2+t0)+ γ1H1Ka1+γ2Ka2+
解得M主=2106kN.m
M被=(t0-2/3H4)+ γ3KP1H4 +γ2Kp2+
解得M被=1769kN.m
則Mt0=2106-1769=927KN.m
4.1.2.5墻體截面配筋計算
①求受拉鋼筋面積As:
已知h=800mm、b=1000mm (取1 m單位分析),M=927kN.m,鋼筋配雙層網片,受壓鋼筋間距初定Ф22@125,砼標號C20。
材料強度的設計值:fcm=11N/mm2,fy=fy=31010N/mm2
As,=380.1×8=3041mm2
求受壓區受壓鋼筋As的壓力與它相應的一部分受拉鋼筋As1的拉力所形成的彎矩M1。
M1= fyAs(ho-as)=310×3041×(800-60-40)=659.85KN.M
此時As1= As=3041mm2
求受壓區砼的壓力與相應的受拉鋼筋As2的拉力所應承受的彎矩M2。
M2=M-M1=927-659.85=267.15kN.m
求受拉鋼筋As
求截面抵抗力矩系數αsz
αsz===0.044
查表得rs=0.977,ξ2=0.055
ξ2<ξb=0.544
As2= ==1192mm2
求As:As=As1+As2=4233mm2
選Φ25@100,A配=490.9×10=4909mm2
4.1.3雙支撐連續墻設計:
4.1.3.1土壓力計算:
地面荷載取q=100KN/mm2,出于安全考慮總的-5.0m至-10.7m標高內的土體重量荷載作用于-10.7m平面。
主動土壓力ka=0.33
主動土壓力及側壓力:p=(γ,h+q)ka=(10×8.5+10)× 0.33=31.35KN
水壓力:p水=rwh=10×8.5=85KN
則合力為:31.35+85=116.35KN
主動土壓力、水壓力、地面荷載引起側壓力合力的斜率η:
η=(r.h+q)ka/h=13.69
被動土壓力kp=3.0,因內側土已固結封水,故取干容重Ep=γ×kp=18×3x=54x
4.1.3.2求入土深度及橫撐軸力和彎矩
由公式:Nk=1/2ηhok2+ηhokXm-ΣNi-BXm-1/2Axm2(式13-21)[2]
1/3Axm2-1/2(ηhok-B-Ahkk)Xm2-(ηhok-B)ηhkkXm-[ΣNihik-ηhkkΣNi+1/2ηhkkηhok2-1/6ηho2k]=0(式13-20)[2]
式中:Nk—第k道支撐的軸力(KN);
η—主動土壓力斜率;
Xm—入土深度(m);
Hok—墻體高度(m);
Hkk—底層支撐高度(m);
A—被動土壓力Ep(KN);
B—土體粘結力(一般取0)。
設有頂橫撐,開挖至6.5m,此時K=1;
hok=6.5m,hmk取6.2m;Nk=N1。
代入公式13-20得:
54Xm3/3-(13.69×6.5―0―54×5)Xm2/2―(13.69×6.5) ×5Xm―(13.69×6.52/2―5―13.69×6.53/6)=0
解得:18Xm3+181Xm2―444.9Xm―342.4=0
Xm=2.6m
代入公式13-21,求N1
N1=13.69×6.52/2+6.5×13.69×2.6―0―54×2.62/2=338KN
求在此情況下墻體的截面彎矩:
M1=13.69×1.53/2=15.4KN.M
M2=1/2×13.69×6.52×1/3×6.5―338×(6.5―1.5)=-1143KN.M
因M2小于懸臂墻的彎矩,故按懸臂墻配筋偏安全。
求第二道橫撐所受的軸力及彎矩:
設第二道橫撐設在-17.2m,此時K=2,N1=234kN,hok=8.5m,h1k=7m,h2k=2m,Nk=N2,
由公式13-20,求Xm,
54Xm3/3―(13.69×8.5―0―54×2)Xm2/2―(13.69×8.5) ×2Xm―(234×7―2×234+13.69×8.52×2/2―13.69×8.53/6)=0。
解得:18Xm3+8.36Xm2―232.7Xm―757.8=0
Xm=4.5m,取Xm=5m,
由公式13-21,求N2
N2=13.69×8.52/2+8.5×13.69×2―338―0―54×22/2=338KN
求此時墻體的截面彎矩:
M1=15.4KN.m,M2=-1143KN.m,M3=-125.4KN.m
各截面的彎矩均小于懸臂連續墻的彎矩,故配筋可采用懸臂連續墻的配筋不變。
4.1.3.3水平支撐的設計
由以上計算可知,墻體上部每米推力為338kN,已假定每4米設一鋼管支撐,則每根鋼要承受壓力為1352kN。
承載力驗算:鋼管采用φ350,壁厚b=10mm,則其回轉半徑為r=2/4d=2/4(330+5)=11.84cm,鋼管截面面積A=πdt=π33×1=33πcm2。
由其支撐長度11m,得其長比為:λ=L/r=1100/11.84=92.9
查GB J17-88附表3.1得其穩定系數ψ=0.699
故其承載力為N=Aψfy=33π×102×0.699×190=1376KN>1352KN故安全。
4.2封底厚度的設計
4.2.1有關參數的選定
根據施工經驗及規范要求旋噴孔及高壓注漿孔統一定為1m孔距,旋噴體孔徑φ130,采用三重管法注漿,高壓注漿孔徑89,固結體溶重22KN/m3。
4.2.2旋噴體厚度計算:
旋噴體厚度假設為X0,頂標高為-10.7m,水位標高-7.8m,則噴體底面處的水壓力為:
(10.7+X0―7.8)t/m2=(2.9+X0)t/m2。
由平衡條件知:2.9+X=2.2X,則X=2.4m。
故取旋噴體厚度為3m。
4.2.3高壓注漿體厚度計算:
高壓注漿體厚度假定為5m,頂標高為-21.3m,因開挖后面標高-18.9m,則注漿體底面處的水壓力為21.3+5-7.8=1.85MPa,此平面的固結體重力為5×0.22=1.1 MPa,由高力平衡條件可知,這有0.75 MPa的浮力未平衡,考慮到連續面與注漿體有很好的摩按作用,假定浮力為0.75×11/2=412.5KN。
注漿體的抗彎計算:取注漿體抵彎強度取30N/mm2,注漿體與連續墻連接面按固結考慮,則跨中彎矩為:
M=1/12×q×l2=1/2×0.75×112=7.56KN.m
式中q—未平衡浮力;l—底板計算跨度
則彎曲應為δ=M/W= =1.85Mpa<3Mpa(可行)
5、連續及高壓旋噴注漿封底的施工
5.1地下連續墻的施工
5.1.1工作及施工原理
地下連續墻是在地面上用特種開槽設備,在泥漿護壁的情況下,沿需支護基坑的四周開挖一條,狹長的深槽,在槽內設置鋼筋籠并澆筑水下砼,從而筑成一段鋼筋砼墻段,以若干墻段連接形成一條連續的地下墻,而起到擋土隔滲之用。
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自1950年首次應用于意大利米蘭工程以來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國內在地下水位高、滲透系數大的砂礫石和卵礫石層中采用連續墻施工尚未見有先例。
地下連續墻采用逐段施工方法,且周而復始地進行,每段的施工過程,大致可分為五步,即:①在始終充滿泥漿的溝槽中,利用專用挖槽機械進行挖槽;②放入擋板;③將已制備的鋼筋籠下沉到設計高度;④插入水下灌筑砼導管,澆砼;⑤待砼初凝后,拔去擋板。此為地下連續墻的主要施工工藝過程,此外還包括施工前的準備,泥漿制備處理等。
5.1.2地下連續墻主要施工工藝
地下連續墻作為一種地下工程,共施工過程由諸多工序組成,附圖為液壓、抓斗開槽,泥漿護壁的平面布置。其導墻施工,泥漿制備和處理,鋼筋籠制作和吊裝以及水砼澆筑等主要工序,現分述如下:
5.1.2.1導墻施工
導墻作為地下連續墻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構筑物,首先具有控制地下連續墻施工精度,規定溝槽的位置走向,其次還起到維持穩定液面的作用。導墻內存蓄泥漿,為保證槽壁的穩定,泥漿液面始終保持高于地下水位1 m左右的高度;導墻還起到擋土的作用。
5.1.2.2護壁泥漿
在地下連續墻挖槽過程中,泥漿的作用是護壁、攜渣、冷卻機具,其主要功能為護壁。泥漿的正確使用,是保證挖槽成敗的關鍵,泥漿具有一定的密度,在槽內對槽壁有一定的靜水壓相當于一種液壓支撐,滲入土墻的泥漿能形成一層透水性很低的泥皮,有助于維護土壁的穩定性;在挖槽工程中泥漿因較高的粘性,它能使土渣懸浮起來,隨同泥漿排出槽外。
地下連續墻泥漿配比為水:膨潤土:堿=360kg:36kg:1.6kg,膨潤土礦物成分: SiO2為 65%,AL2O3為15%,Fe2O3為2.6%,CO2為1%,MgO為1%,細度為260目。地下連續墻泥漿液體溶重1.2g/cm3。
5.1.2.3槽段開挖
開挖槽段是地下連續墻施工中的重要環節,約占工期的一半,一個槽段根據墻體的平面布置尺寸一般為2~6m,寬度為600~1200mm,本工程設計寬度800mm。開挖深度14m內一般4小時,19m內一般6~8小時,槽段用液壓抓斗開挖,挖出的泥渣用汽車及時運出場外。
5.1.2.4鋼筋籠的加工和吊放
鋼筋籠按一個槽段做成一個整體,因為要考慮搬運起吊、安放,鋼筋籠制作后要求有一定的剛度,在鋼筋籠內布置一定數量(一般為二榀)的縱向桁架,用吊車起吊安放,入槽時最重要的是使鋼筋籠對準單元槽段中心,垂直而又準確地插入槽內,不因側擺動而造成槽壁坍塌,鋼筋籠的吊放一般每段半小時。
5.1.2.5水下砼澆筑
開槽至設計標高后,測定槽底殘留的土渣厚度,并進行清底,即澆孔,一般每次清孔用時1小時,清除的方法一般在土渣還沒有沉淀之前用新泥漿把槽內的泥漿置換出來,也就是常說的泵吸法換漿清孔。
地下連續墻的澆筑過程具有一般水下砼澆筑的施工特點,砼一般是流態,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5cm~20cm,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動性,澆筑時砼是用導管在泥漿中進行的。由于導管內砼密度大于外部泥漿密度,利用其內外壓力差使砼從導管內流出,導管插入砼深度應控制在2~4m,砼澆筑過程中,導管不得作橫向運動,否則會使沉渣或泥漿混入砼內,砼要連續澆筑,不能長時間中斷。槽段的澆筑可分為跳格式和按序逐段施工兩種,翻車機室工程是按跳格式施工的,每個槽段澆筑砼一般為4小時。擋頭板是鋼制的,它應能抵抗一定的砼側壓力,施工時關鍵是掌握好起撥接頭板的時間。如果起撥時間過早,新澆砼部分還處于流態,砼將從按頭板下端流入到相鄰槽段,下槽段的施工造成困難,如果提拔時間太晚,新澆砼與板膠結在一起,會造成提拔困難,強行起拔有可能造成新澆砼的損傷。起拔一般用20t的起重機,所用時間1小時。為了保證砼接頭的止水效果,在二期槽孔澆砼前應對接頭表面進行處理,其方法為用特制的鉆頭鋼絲刷,將附著在接頭表面的膠凝物除去。潔凈標準以刷子上不帶泥為合格。
5.2高壓旋噴注漿封底施工
5.2.1工作及施工原理
高壓旋噴注漿法,就是利鉆機把帶有特別噴咀的注漿管鉆進土層的預定位置后,以高壓設備使漿液、水、氣形成高壓流從噴咀中噴射出來,沖切破壞土體,鉆桿以一定速度逐漸旋轉上升,使液漿與土粒強制混合,待漿液凝固后土中形成一個固合體,它創始于日本60年代后期,基本種類有單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三種。翻車機室工程選用三重管法,三重管法用輸送水、氣、漿三種介質的三重注漿管。在以高壓泵等高壓發生裝置中產生38Mpa壓力的高壓水噴射流的周圍,環繞一股0.5Mpa的圓筒狀氣流、高壓水噴射流和氣流同軸噴射流沖切土體,形成較大的空隙,再由另一軸孔中0.7Mpa的泥漿液填充。同時噴咀隨鉆孔做旋轉和提升運動。
5.2.2高壓旋噴的主要工序
高壓旋噴主要為鉆孔,高壓噴射注漿兩道工序。在鉆孔前根據已設計的孔距布置鉆孔的順序。其主要施工工序分述如下:
5.2.2.1鉆孔
鉆孔的第一道工序是將鉆機安置到設計孔位上,使鉆插頭對準孔位中心,為保證鉆孔達到要求的垂直度,鉆機必須作水平校正,噴射注漿管允許傾斜度控制在1.5% 以內,采用JZB-1型(195KW)振動打樁機振動成孔,孔經Φ130,鉆進速度1m/15~30秒。
5.2.2.2高壓旋噴注漿
成孔時,為防止泥砂堵塞噴咀,邊沉管,邊射水,(水壓力一般不超過1Mpa,因水壓過高易造成塌孔)。鉆孔到位后由下而上進行噴射注漿,此時應注意檢查漿液比重,注漿流量、風量、風力、旋轉提升速度等參數,并做好記錄。在噴漿過程中,往往有一定數量的土粒,隨著一部分漿液沿注漿管管壁冒出地面。冒漿(內有土粒、水及漿液)量小于注漿量的2%為正常,超過2%或完全不冒漿時應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冒漿量過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噴射范圍與注漿量不相適應,注漿量超出噴漿固結所需的漿量所致,減少冒漿量采取的措施有:其一,提高水的噴射壓力,以切削周圍的土體;其二,加快提升和旋轉速度。對于冒出地面的漿液,若能迅速進行過濾沉淀除去雜質,則可再調整濃度后利用。如不冒漿應查明原因,進行處理。本工程高壓旋噴注漿提升速度為5cm~7cm/min,旋噴體每米水泥800kg,漿液配合比為水:水泥=100:162,容量為1.7g/cm3。
5.3套管成孔高壓注漿封底施工
5.3.1工作及施工原理
高壓注漿與旋噴注漿同屬用漿液填充土體中的空間,固結土體的顆粒,達到止水加固效果。但旋噴注漿是用高壓水切割土體,在使土體形成一個松散的空腔的同時用漿液來填充膠結顆粒,而高壓注漿則是通過一定高壓力的漿液注入土體中,置換出土體中的水和空氣并膠結顆粒。前者,注漿壓力較?。?.7Mpa),后者注漿壓力較大(1.5Mpa)(高壓注漿宜用于砂礫、石層和卵礫石層)。
注漿固結土體止水施工的方式一般有旋噴注漿和高壓注漿兩種。成孔方式有地質鉆機成孔,振動鉆機成孔。在礫土層中地質鉆機的成孔速度0.33m/小時,振動鉆機成孔速度28.2m/小時,若在深砂礫土層采用地質鉆機來成孔實施高壓注漿工藝所需的時間長,而振動鉆孔成孔雖快,然而在進入一定深度后,土體與鉆桿的磨擦面增大,鉆桿有一個極限深度超過這個深度鉆桿難于鉆進且難以拔出。
翻車機室底層封底標高設計在-21.3~ -26.3m(厚度5m),振動鉆機鉆進至-21.3m時就無法鉆進。最后決定-21.3m 以上用振動鉆機成孔預埋鋼套管。-21.3~ -21.6m用地質鉆機成孔,高壓注漿封底方案。為保證注漿止水的施工質量,封底施工注漿分-21.3~ -23.3m及-23.3~ -26.3m兩層施工,上層先行施工。
5.3.2高壓注漿主要施工工藝
翻車機室高壓注漿主要施工工序為:振動鉆機成孔→埋管→地質鉆機成孔→高壓注漿。振動鉆機成孔與旋噴成孔方法基本一樣,現就埋管地質鉆機成孔,高壓注漿工序分述如下:
5.3.2.1埋管
振動鉆機鉆成孔后,在拔出過程中邊拔管邊將空孔注滿泥漿,用振動鉆機將套管插入孔內如遇阻礙可用振動機振一下,則可放進,套管埋入預定深度使管外壁與土體膠接,埋管時間一般半小時。
5.3.2.2地質鉆機成孔
在振動成孔的套管中插入地質鉆機鉆桿,鉆進過程中采用膨潤土漿護壁,2m 深卵礫土層鉆進一般需6小時。
5.3.2.3高壓注漿
地質鉆機成孔后,下注漿管至孔底口,將沖洗液改待灌的水泥漿,直至少量水泥漿從孔口返出,蓋好密封開始循環注漿。當回漿量大于20升/分鐘后,開始用調壓閥加壓,在有回漿的條件下,要盡快加至設計壓力,若長時間達不到設計壓力,則計算耗漿量,注漿結束的標準為回漿壓力達到1.5Mpa,連續兩次讀數小于3升/分鐘,即可結束,若出現回漿變濃,亦可結束,經測定注漿水泥用量700kg/m3,一天可施工一孔。
6.技術經濟效果
翻車機室工程止水封定方案的實施從2007年4月12日開始至2007年9月13日結束,歷時5個月,其中連續墻的施工從2007年4月12日開始至2007年6月12日完成,歷時2個月,高壓旋噴封定從2007年5月9日至2007年9月13日完,歷時4個月。高壓注漿封底從2007年8月6日至2007年9月4日完工,歷時29天。主要施工工作量為砼連續墻總面積2918m2,鋼筋總用量238t,造空孔面積598m2,含鋼率102kg/m3,高壓旋噴總進尺5964m,其中旋噴注漿2490m,固化體積為2388m3高壓注漿總進尺2674m,其中高壓注漿700m,固化體積1161m3,整個封水工程實際水泥用量2968t。通過該工程的實踐得到以下結論:
6.1在深基坑施工中,當水位高,且地下水豐富的情況下,采用地下連續墻擋土、止水或作為地下結構的一部分是有其可行性的。
6.2在卵礫土層采用高壓旋噴注漿封底止水可以達到十分滿意的效果。
6.3在超深的卵礫土層中采用高壓注漿,特別是采用振動鉆機部分成孔,將大大節省施工時間,這在高壓注漿施工中是一個突破。
7.附表施工機具表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