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東 陳章銀
摘要: 文章主要對混凝土橋梁施工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危害作了詳細分析,并結合施工實際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治對策,對預防混凝土橋梁施工裂縫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橋梁施工;混凝土;裂縫;問題;防治
0前言
當前交通事業(yè)快速發(fā)展,也隨之帶動了橋梁工程的發(fā)展,橋梁工程的施工工藝也得到飛速的提升。在橋梁的施工過程中,各種管理手段的不斷完善,使橋梁工程無論從內在的質量,還是外在的視角都日漸的走向成熟。但是在橋梁工程的建設當中,橋梁的裂縫問題依然是橋梁施工中,需要得到高度重視的問題。無論是從安全系數(shù)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施工企業(yè)的經濟利益出發(fā),對混凝土橋梁裂縫的認識都要進一步加強。只有對混凝土橋梁裂縫的產生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在混凝土橋梁的施工中盡量避免和預防裂縫的產生。
1裂縫的種類及成因分析
1.1荷載作用產生的裂縫
鋼筋混凝土橋梁在常規(guī)靜、動荷載及次應力下產生的裂縫稱荷載裂縫,又可細分為直接應力裂縫、次應力裂縫兩種。承受拉(軸)力和彎矩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橫截面會產生一維的拉應力, 承受剪力和扭矩及其他復合受力結構則會出現(xiàn)主拉應力,它們都可能會在垂直于主拉應力的方向產生裂縫。裂縫一般沿構件寬度方向貫通部分截面或全截面。根據(jù)截面形狀的不同,荷載裂縫的形態(tài)也會有所不同。
1.2混凝土收縮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收縮所產生的裂縫是最常見的一種裂縫,包括塑性收縮、縮水收縮、自生收縮和碳化收縮等,實際中以前兩種收縮裂縫為主。混凝土澆筑4 h-5 h后,水泥水化反應激烈,逐漸形成分子鏈,水分急劇蒸發(fā),骨料下沉,混凝土硬化尚未完成,此時發(fā)生的收縮稱為塑性收縮。骨料下沉中受到鋼筋阻擋,形成沿鋼筋方向的裂縫,此即為塑性收縮裂縫。混凝土初步硬化完成后,表層水分逐漸蒸發(fā),濕度逐漸降低,混凝土體積逐漸減小,稱為縮水收縮。混凝土內外收縮不均勻,表面收縮大,因此會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表面混凝土將會承受拉力,超過抗拉強度后,便會產生收縮裂縫。
1.3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橋梁有些部位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在砼凝固過程中,混凝土內會產生較大的水化熱,如果采取的措施不當,會造成混凝土內外的溫差過大,產生較大的溫差應力,如果溫度應力超過砼自身的抗拉應力時,會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1.4基礎變形引起的裂縫
橋梁工程一般跨度大,寬度窄,基礎豎向不均勻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即使是很小的數(shù)值也會在結構中引起較大的附加應力,一旦超出結構的抗拉能力,就會發(fā)生開裂。基礎沉降變形的主要原因有地質差異太大或勘察不詳、結構荷載或基礎類型差別太大等。
1.5施工工藝質量引起的裂縫
1)支架地基未壓實、基礎承載力不夠,澆筑混凝土后支架產生不均勻沉降;2)支架剛度、強度、穩(wěn)定性不足或模板剛度不足,澆筑混凝土中,混凝土自重及側向壓力迫使模板變形;過早拆模或野蠻拆模引起的裂縫;3)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長,引起混凝土坍落度過低,和易性不好;4)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水泥、碎石、砂、外加劑、外摻料等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5)擅自更改設計水灰比,從而導致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增加;6)混凝土未能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分層、分段澆筑,混凝土澆筑不連續(xù);施工縫處理不到位;7)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xiàn)蜂窩、麻面、空洞等,削弱了截面承載力,引起鋼筋銹蝕等;8)混凝土養(yǎng)護措施不當,使得混凝土的結構強度未達到設計目標。
1.6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
一般橋梁結構都處在自然環(huán)境下,若構件保護層過薄、密實性較差或防腐措施不當,混凝土中的鋼筋就會銹蝕,引起體積膨脹,導致混凝土順筋脹裂。這種先銹后裂的縱向裂縫一旦發(fā)生,就會逐步惡化,最終導致混凝土保護層成片剝落甚至鋼筋銹斷。
1.7構件不能自由伸縮引起的裂縫
現(xiàn)澆橋梁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時支座臨時鎖定未及時解除,造成梁體不能自由伸縮引起的裂縫。
除了以上所列的幾種裂縫以外,施工材料缺陷、氣候變化等也會對橋梁裂縫的產生有影響,需要結合具體工程條件及施工過程中的變化,做好動態(tài)控制的各項準備。
2裂縫防治措施
2.1設計防裂控制措施
為盡量避免荷載裂縫的出現(xiàn),應盡量避免結構突變或斷面突變;如果結構突變不可避免,則應做好細部處理,如轉角處做圓角,突變處做成漸變過渡,同時加強構造配筋或斜向鋼筋等。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可增加構造配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結構(壁厚20 cm-60 cm)。為防止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設計中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控制裂縫寬度,采用足夠的保護層厚度及防腐混凝土。
2.2施工防裂控制措施
2.2.1鋼筋綁扎
綁扎鋼筋之前,首先應進行徹底的除銹工作以確保使用的鋼筋質量。鋼筋在加工場集中加工成型后運至現(xiàn)場進行安裝,安裝時嚴格把握鋼筋的間距。鋼筋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間距、幾何尺寸、接頭位置及質量等均應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guī)范的要求,并嚴格做好原材料和接頭試驗。鋼筋層間距對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性能影響顯著,但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卻嚴重影響橋梁的使用壽命,尤其是在復雜惡劣的腐蝕環(huán)境下,因此,在鋼筋層間應留有足夠的間距,鋼筋外層與模板間應設置具備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墊塊。
2.2.2模板的安裝與拆除
針對具體工程,應對模板及其支架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進行校核,不能盲目依照經驗和類似工程照搬使用。支架(腳手架或其他夾具)應牢固可靠,施工前必須對支架進行預壓,以消除支架非彈性形變和測出彈性形變值以便立模預留預拱度。安裝模板時應確保構造緊密、不漏漿、不滲水,形狀規(guī)則,能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順序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zhí)行,未達到混凝土預定強度要求不得拆除。
2.2.3混凝土的澆筑
澆筑之前首先要對模板及支架、鋼筋及其保護層厚度、預埋件、預留孔洞等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澆筑。混凝土的拌和、運輸?shù)缺仨殱M足連續(xù)澆筑要求。澆筑過程中要防止鋼筋、模板、定位筋、墊塊及預埋管道的移動和變形。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還要滿足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要求,并應采取一定措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砼內外的溫差在25℃以內,從而減少溫度裂縫的產生。砼骨料分布要均勻,振搗要密實,確保混凝土能填充到各個角落,同時也要避免過振引起塑性裂縫和干縮裂縫。
2.2.4混凝土的養(yǎng)護
混凝土終凝后應及時采用覆蓋、灑水、噴霧或薄膜保濕等措施進行養(yǎng)護,避免急劇干燥、溫度急劇變化、振動以及外力干擾等。對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7 d,對于有抗?jié)B要求或設計有明確要求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 d。大體積砼養(yǎng)護時,要采取相應措施,控制好砼內的外溫差不超過25℃。冬季施工,不得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澆水養(yǎng)護,應用塑料薄膜或其他保溫材料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
2.2.5其他措施
橋梁結構設計中考慮了施工順序對內力的影響,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制定的方案進行,不得隨意更改施工順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附加應力導致結構開裂。施工技術方案中,應做好入模混凝土的溫度控制、澆筑后混凝土溫度控制、養(yǎng)護及拆除模板后的養(yǎng)護等措施,施工前做好施工技術交底,落實各項施工任務,分配專人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jiān)督。
結束語
混凝土橋梁裂縫的存在對橋梁工程的負面影響甚大,它不僅影響的橋面的平穩(wěn)度,甚至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混凝土橋梁裂縫的產生有很多的原因,有施工的因素、也有外界氣候及內部化學變化的因素。總之無論哪種因素導致的混凝土施工裂縫,都會有一定且有效的預防手段進行控制。只有認真的加以分析和研究,制定釘對性的預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橋梁裂縫的產生。
參考文獻:
[1]JTG D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S].
[2]JTG 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S].
[3]陳海英.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34(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