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光
摘要:本文介紹了黃土地區復雜地形條件下人工挖孔樁施工技術,提出了安全技術措施,并分析了在復雜地形條件下人工挖孔的優、缺點。
關鍵詞:黃土地區、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 概述
山西省霍永高速公路(西段)工程西上莊1#大橋位于隰縣陽頭升鄉西上莊附近,左幅孔跨8×40+3×30m,全長418m;右幅孔跨8×40+2×30m,全長388m,共68根樁(其中0、7、10、11號墩臺樁基樁長24~45m,樁徑1.3~2.0m,采用人工挖孔;1~6、8、9號墩樁基樁長42~80 m,樁徑1.8~2.2m,采用旋挖鉆孔)。
橋址區地貌單元屬黃土梁、峁與基巖沖溝地貌,地面起伏較大,溝谷呈“W”字型,溝壁陡峭,最大溝深達70多米。橋址區無地表水,局部開挖至50米左右發現少量地下水。橋址范圍內土層垂直分布,由第四系全新統(Q4al+pl)沖洪積物(層厚0~4.0m)、上更新統(Q3eol)風積物(層厚0~9.1m)、中下更新統(Q2+1pl)洪積物(層厚0~60.8m)、新近系上新統(N2)粘土(層厚4~50.0m)組成。橋位區未發現不良地質現象,特殊性巖土為濕陷性黃土,濕陷性地層為Q3、Q2頂部,具有Ⅰ級(輕微)非自重濕陷性。
2 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
2.1 砼護圈、護壁設計
為固定樁孔位置,防止地表水流入并保護孔口,在孔口處設置高出地面不小于30cm的砼護圈,護圈厚度為20~25cm,高度1m,采用C30砼。砼護壁每節高度不超過1m,其砼級別不應低于樁身砼的級別(本工程取C30),其厚度通過計算確定,應符合下式計算值:
t≥KPD/2fc
P=γHtg2(450-Φ/2)
式中t— 護壁厚度,cm;
P— 土對護壁的最大總壓力,N/m2;
γ— 土的重度,KN/m3;
H— 挖孔樁護壁深度,m;
D— 挖孔樁外直徑,m;
fc— 砼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Φ— 內摩擦角;
K— 安全系數,取1.65;
以45m挖孔樁為例,根據設計資料:γ=27.2KN/m3,H=45m,D=2.0m,fc=14.3 Mpa,Φ=25.40。經計算,P= 489.16KN/m2,t=6cm。
護壁按“梯套”施工法,下口厚度t取7~8cm,上口厚度t取14~15cm。為安全,可再加適量的φ6鋼筋,間距20~30cm。
2.2 主要施工工藝流程
①施工準備→②測量放線→③開挖、護圈砼施工→④挖孔、護壁砼施工→重復④步驟至設計開挖深度→⑤樁孔驗收→⑥鋼筋籠安裝→⑦導管法澆注砼→⑧成樁。
2.2.1 施工準備
(1)人員、設備、材料進場,并驗收;由技術負責人組織安全技術交底。
(2)清除場地雜物和地表的松軟土層,做好“四通一平”工作及孔口附近的排水設施。
2.2.2 測量放線
根據設計圖紙坐標,利用全站儀放樣樁位中心的準確位置,設置護樁,施測十字線,做好明確標識。
2.2.3 開挖、護圈砼施工
人力使用鎬、鐵鍬進行開挖,然后用手推車裝渣運至施工臨時便道外側堆放。護圈模板采用壁厚3mm的鋼板制作,相同6扇拼裝,螺栓連接。砼采用攪拌機現場攪拌,插入式振搗棒振搗。
2.2.4 挖孔、護壁砼施工
樁身開挖主要采用人工分段開挖,每開挖1m深度后,立即進行護壁鋼筋的安裝和砼澆筑,待護壁砼強度達到3~4h后,再進行下部開挖。
(1)挖孔:采用人工使用鎬、鐵鍬進行開挖,然后裝吊桶提出。遇到堅硬土層或者孤石后,采用人工配合風鎬松動土層或分解孤石,然后裝吊桶提出。
(2)鋼筋綁扎:開挖斷面測量合格后,立即進行鋼筋綁扎施工,綁扎鉛絲采用20#,梅花型綁扎。按照設計間距和規格進行綁扎安裝,上下兩節護壁間鋼筋搭接綁扎長度不小于12cm。
(3)支立模板:護壁模板采用弧形工具式鋼模,相同6扇拼裝成截錐形,螺栓連接,上口直徑與樁徑相同,下口直徑比上口直徑小14~15cm,便于在上口進行砼的灌注。
(4)砼澆注:采用人工澆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護壁砼標號不低于樁身砼強度級別,為加快施工進度, 混凝土中加入早強劑, 一般經3h~4h即可拆模。如此逐段挖孔、護壁, 直至樁底。
2.2.5 樁孔驗收
挖孔達到設計深度,人工將孔底修理平整,并清除孔底松散的土碴、沉淀物等雜物;由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報監理驗收基底、樁徑、孔深,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
2.2.6 鋼筋籠安裝
鋼筋籠在鋼筋加工場分節制作,運至現場后,采用人工配合25T吊車吊入孔內,現場分節焊接接長,每完成一節請監理驗收焊縫合格后進行下節焊接至設計長度。
2.2.7 導管法澆注砼
為保證砼密實度,采用導管法干孔澆注砼。采用吊車起吊安裝導管,人工螺栓連接,直至導管底部距離孔底250~400mm。然后將導管固定在孔口位置,安裝導管頂部的進料口。為了保證砼澆注時周邊混凝土可以均勻上升,要求將導管安裝在樁孔中心位置。
首批灌注砼的數量應能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在整個灌注時間內,保證導管埋深在2m~6m之間,經常測量孔內砼面的高程,及拆除導管。砼應連續澆筑,直至灌注的砼頂高程高出設計高程50cm后方可停止澆注。
3 安全技術措施保障
(1)挖孔作業前,孔口范圍的地面進行平整、有專用棄渣便道、場地四周設臨時排水溝。砼護圈須高出原地面30cm,并在護圈上方四圍設置鋼管圍欄防護。
(2)挖孔人員必須配有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工作手套和絕緣膠鞋,有害氣體地層下應戴上防毒防塵面具。必要時頭頂部位應設置護蓋,取土吊桶升降時,挖孔人員應在護蓋下面工作。井口作業人員應系好安全帶。
(3)相鄰兩孔施工時,一孔進行澆筑混凝土時,另一孔的挖孔人員應停止作業,并撤出井孔。
(4)挖孔人員下孔作業前,采用鼓風機將孔內空氣排出更換。人工挖孔深度超過10m時,采用機械通風,當采用風鎬鑿巖時,應加大送風量。
(5)挖孔人員應勤輪換,連續作業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以防止疲勞引發安全事故。
(6)孔內電纜、電線采用護套等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孔內照明采用安全礦燈或24V以下的安全燈。
(7)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由持證電工操作。用電設備應嚴格接地或接零保護且安裝漏電保護器,各樁孔用電應分閘,嚴禁一閘多用。
(8)提取土渣的吊桶、吊鉤、鋼絲繩、卷揚機等機具,應經常檢查,確保垂直運輸設備的完好。供人員上下孔洞使用的垂直運輸設備應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墜落裝置,并配備備用軟梯。
4 人工挖孔樁優、缺點
(1)人工挖孔樁施工工藝操作簡單,機械設備均為工地常規工具,無需大型機械設備。施工占用場地小,適用于復雜地形條件。無振動、無污染,對周邊環境影響小。
(2)可直接檢查樁孔直徑、垂直度和持力層土質情況,樁質量易保證。單樁承載力高,因為可以直觀檢查樁底情況,樁底部虛土可以清除干凈,因此樁的沉降量小,承載力損失小。必要時可通過擴底大幅提高單樁的承載力。
(3)根據工期要求,可同時進行多根樁的平行施工,進度有保障。
(4)人工挖孔樁無需泥漿護壁,在無水或少水的黃土塬上,避免了遠距離運水,節約水資源。
(5)同鉆孔樁相比,可降低造價約25%以上。
(6)人工挖孔樁超過一定深度,挖孔人員勞動強度大,人身安全不易保證。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干旱、無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黃土地區,只要采用合理的安全技術措施,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做好過程監控,人工挖孔樁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