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維罡
【摘要】目前10kV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有待提高,本文根據對硯山縣2010年停電情況進行分析,系統停電主要的問題是預安排停電占多,提出了一些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措施和方法,對加強10kV配網運行管理和規劃建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10kV配網可靠性分析管理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力的依賴程度和對停電的敏感性日益增強,供電中斷將影響千家萬戶的生活和社會安定,也會給工農業生產帶來經濟損失。供電可靠是供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衡量供電企業管理水平,也是供電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履行服務承諾,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
1供電可靠率的定義
10kV配電網絡的供電可靠率是衡量10kV供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能力的一個主要指標,它指在統計期間內10kV配電網絡對用戶有效供電時間總小時數與統計期間小時數的比值:供電可靠率RS-1=[1- 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統計期間時間]×100%。
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電可靠率,就要盡量縮短客戶停電時間、減少客戶停電次數,其實就是降低統計期內客戶總的停電時間。
2影響供電可靠率的主要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
2.1硯山縣2010年停電情況
影響供電可靠率的停電主要包括計劃停電與故障停電,分別分析如下:預安排停電占系統停電的87.02%,故障停電占系統停電的12.98%。
2.2預安排停電
主要包括:配電網計劃工作占系統停電的38.02%;配電網臨時檢修工作占系統停電的20.25%;工程施工占系統停電的23.49%;用戶申請停電占系統停電的2.78%;調電占系統停電的2.47%。預安排停電是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硯山的配網屬發展型配網,每天都有大量用戶接入申請,用戶接入及配網自身的拓展引起的停電比重也較大。所以加強對預安排停電的控制是重中之重。
⑴健全可靠性管理體制 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就必須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溝通,需要各職能部門、各生產班組的相互配合。可靠性管理員除了進行供電可靠性數據日常的統計和上報外,同時還負責統籌編制每月施工停電計劃,控制計劃停電時間,避免重復停電。 ⑵完善停電管理制度和運作流程 首先是對以往的停電管理進一步完善。在停電管理方面,我們的原則是:以文山電力股份公司下發的停電計劃和錯峰輪休計劃為基礎,按照配網大修和配網改造工程停電需要為主,用戶工程停電需要為輔的原則制定每月停電計劃,即用戶工程、一般配電網維修及預試工作須盡量配合配網大修和配網改造工程所需的施工停電進行施工,一般情況下單個用戶接電工程不予單獨停電。對停電時間嚴格控制,避免停電時間寬打窄用。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線路柱上開關及電纜分支箱開關的作用盡量縮小停電范圍。對于計劃停電,我們嚴格執行審批程序:每月20日前,各供電所、施工單位及生產班組將下月的施工停電工作計劃報可靠性管理員,然后可靠性管理員將有關停電計劃進行協調、統籌,經生技部門校對、審核,在每月一次的生產協調會上進行討論和批準,最后上報分管生產副經理審批簽發。未經批準的停電調度部門一律不安排停電。另外,臨時增加的施工停電申請,原則上不安排停電,確有特殊原因的,須以書面形式申請,經分管生產副經理或經理批準后才能實施。通過完善停電管理,增強了員工可靠性意識,同時帶來了各供電所、施工單位認識上和觀念上的轉變。用現代化手段,向可靠性指標的在線監測過渡,分析上要力求做到點面結合,即要對本企業的可靠性現狀分析,進行可靠性評估,也要跟蹤一些難點、重點設備,實行全壽命跟蹤管理,拓展可靠性管理的深度。⑶加強對配網的規劃、設計、建設和改造
①加強配網建設,建立靈活、可靠的供電網架。根據配網規劃原則,對于A類地區,要求單條線路合理分段,相鄰線路“手拉手”,按照自然發展,形成網格形結線,最終保證在網絡中不出現單向受電的孤立線段,以滿足該類地區的負荷對供電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對于B類地區,單條線路合理分段,相鄰線路“手拉手”,保證主干線路每個分段雙向受電,當主干線路上某一段發生故障或需檢修停電時,不影響其他線段;對于C類地區,單條線路合理分段,且逐步實現相鄰線路“手拉手”的目標。參考這個原則,在配網改造和建設的項目規劃立項時,應盡可能地增加聯絡點和分段開關,逐年減少放射形線路,提高線路倒供能力,改善配網結構。 ②加強配網更新改造,提高配網設備的質量和科技水平。配網設備的更新換代是減少故障率、提高可靠性的物質基礎。例如以前的聯絡電纜使用跌落式熔斷器,現在則改用負荷開關,電纜也相應地使用更粗的規格;現有線路加裝過電壓保護器、故障顯示儀等,新建線路中推廣使用非晶合金變壓器等,都是從配網設備本身的可靠程度出發來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⑷加強設備的運行管理,減少故障停電。在減少故障停電方面,除了淘汰舊設備,采用新技術、新設備,降低事故停電的機率外,我們首先是提高設備的運行管理,加強停電時間、檢修時間和送電時間,這三個階段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嚴格各階段的操作時間管理,把各階段時間壓縮到合適的程度,以提高供電可靠性;其次是做好線路設備的運行巡視工作,提高設備的監測手段,制訂相應的檢修規程,實現設備的狀態檢修,我們主要是根據線路設備的巡視和維修周期為基礎,在無特殊情況下都必須進行設備大修或小修。這種維修制度對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能起到以預防為主的積極作用。隨著電氣檢測技術的進步、技術力量的逐漸加強、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先進設備的推陳出新,設備質量得到提高,每年單一的設備檢修顯得有些多余,需要積極推行狀態檢修工作。其主要特點是通過在線監測、紅外測溫等科學手段,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況,根據實際需要及相關的配電網作業來綜合安排檢修。狀態檢修工作的推行,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及財力,又減少了用戶停電時間,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根據季節性特點做好設備易發事故的預防和演練工作,提高事故應急能力。逐步開展帶電作業技術,充分發揮其作用,減少停電次數。10KV配電系統因為線路多而復雜,在發生短路故障時一般僅出口斷路器跳閘,即使在主干線上用開關分段,也只能隔離有限的幾段,要找出具體故障位置往往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直接影響供電可靠性。基層供電單位可應用先進設備,實現配網自動化,減少故障停電時間。如可通過安裝故障定位系統(該系統采用GSM/GPRS通信技術和GIS(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模式),此系統可幫助工作人員及時準確地確定出故障點所在區域的和分支位置,縮短了故障的修復時間,以此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
⑸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嚴把驗收關,實現零缺陷投產。重視配電網中設備的選型和更新,提高先進設備應用水平,減少對設備檢修次數。同時在電網改造、檢修施工前要抓好設備、材料質量檢查,確保入網設備的質量,避免因設備材料制造質量而引起的線路停電。
⑹完善基礎數據。為了保證可靠性數據的及時、準確、完整,加強可靠性數據分析工作,基層供電單位應對基礎數據及時收集并更新,同時建立健全動態資料,做到臺帳、線路圖、相關應用系統數據全部統一。月底公司可靠性專責應按年初下發的可靠性指標進行考核,做到落實到位,使供電可靠性管理滲透生產工作的各個環節。
⑺先算后停、先算后干。對于確實需要停電的工作,采取先算后停的方式,優化施工方案,加強現場的管理和控制盡可能地減少停電次數、停電時間,縮小停電范圍。施工前相關人員應熟悉現場,針對具體情況制定施工方案,測算需要的停電時間;二是變“停電后等人到現場”為“人在現場等停電”,控制作業質量和進度,施工完后及時恢復送電,減少停電時間;三是較長的配電線路作業,工作負責人提前組織小組負責人到現場核對桿號,確定掛地線的位置,交代好安全措施,并減少路上行車時間。
三、結束語
提高供電可靠率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加強配電網絡的運行維護與管理,加強配電網絡的建設,還需要加大高新科技產品與工具的應用,要從多方面努力才能取得實效。供電企業在進一步提高配電網絡的供電可靠性和運行經濟性、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