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
摘要:廠房建設是工廠企業中的關鍵項目,結構復雜,工程量大,施工難度大,特別是夏季氣溫高、濕度低、干燥快等因素。雖然混凝土強度早期增長較快,但這些因素會使混凝土坍落度減小、凝結速度加快、水分迅速蒸發,導致產生塑性收縮裂紋與干縮裂紋、新老混凝土接茬不良、運輸與泵送困難,最終造成混凝土質量下降、抗滲與耐久性能變差,若施工、養護過程不采取有效措施,均有可能造成裂縫問題。本文結合建筑工地實際情況,淺談夏季高溫環境下對廠房混凝土施工的影響以及防護措施。
關鍵詞:廠房建設高溫混凝土施工裂縫
一、引言
隨著我國大規模基礎建設的進行,工業廠房建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室內大面積整體地面越來越多,但沉降、平整度控制、裂縫、耐磨性等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決,尤其是裂縫問題嚴重影響地面的觀感和使用壽命。當日平均氣溫超過27℃時,由于新澆筑的混凝土可能出現凝結速度加快、強度降低等現象,導致混凝土結構面塌陷、凝結速度加快、水分迅速蒸發,出現塑性收縮裂紋與干縮裂紋等質量問題,因此,必須加強高溫季節廠房混凝土施工的綜合防裂措施。
二、施工前的充分準備
混凝土澆筑前,檢查地基、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及其保護層厚度,預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確認無誤。模板和鋼筋不得沾有碎屑、污物,模板不能有縫,與混凝土接觸的模板要涂潤滑劑或襯墊薄膜材料。對與混凝土接觸到的地基、模板,施工前應灑水濕潤,降低表面溫度,但應防止模板蓄水。要求商砼站對砂、石、拌合水采取降溫措施,如覆蓋、遮擋砂石集料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或灑水防止溫度上升。貯水槽避免陽光直射,拌合水采用井水或加冰塊,總之要避免使混凝土拌合物溫度超過30℃。
三、施工方法
首先,正確掌握好硬化劑的撒料施工時間,當基層混凝土初凝前5~6 成干時(據氣候情況定,一般約二至三小時。人踩其上,下陷3~5mm) ,應進行硬化劑的撒布施工。撒布地面硬化劑材料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將2/ 3 的材料均勻撒布在初凝前5~6 成干的混凝土表面。撒料要厚薄一致,走向分明、無遺漏、無堆積。撒料戴好防護手套,先撒邊角部位,保證用料充分,然后拋撒大面。撒料時出手距混凝土20 - 30cm ,沿垂直方向直線出手,展料長度3m 左右,寬度約20cm ,然后距15cm 左右按順序依次撒料。對邊角處撒料得當,拋撒時不得對墻、柱面等產生污染。待硬化劑材料表面顏色變暗后(表示已從混凝土中吸收了足夠的水分) ,即可開始第一次磨平。工具采用帶圓磨盤的電動抹光機進行粗磨,應注意不要搓磨過度。
其次抹平提漿:磨光機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地面施工的平整度和工作效率,當待抹平的耐磨地面過于干燥時,還具有提漿的功能;當硬化劑耐磨材料鋪撒完畢并充分濕潤后,先人工木抹子將墻、柱等邊角部位抹平,其余的大面積用抹光機磨平。抹平施工時間以抹光機運行時圓磨盤不甩漿為宜;磨光機應由前往后、左右反復運行,圓磨盤每運轉一圈抹光機移動約100mm 效果最佳。運行時若要填補凹坑或去除凸起部位,可將磨光機在凹凸處前后左右移動即可。待第一次粗抹找平后,將剩余1/ 3 的硬化劑材料進行均勻的撒布,施工方向與第一次垂直。第二次的撒布應針對第一次撒布缺陷作彌補、修正,以求均勻。待材料表面顏色變暗后,即可進行第二次粗抹找平。第二次粗抹找平后,待混凝土地面已有足夠的硬度不會被破壞時,拆卸抹光機粗磨圓磨盤,裝上抹光機配置的四片鋼抹頁片,結合人工完成最后的抹平、收光工作。
最后,地面的最后收光工作主要是采用磨光機進行,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必要時可搭配人工再次精光,但需注意刀紋的順向性。抹光機的四片鋼抹頁片,組成十字形狀,其傾斜角度可根據混凝土表面的硬化程度而隨意調節。移動方式:當將手柄輕微抬高,磨光機向左移動抹光;輕輕向下壓手柄,抹光機向右移動抹光;當手柄在水平狀態,抹光機則在原地旋轉。磨光機在耐磨地面上每次抹光作業的時間間隔和抹片的傾斜角度調整,與手工操作相同。磨光機運行由前往后,左右反復三遍以上。部份提早硬化的區域,應迅速進行收光程序。在機械粗、精抹時,要安排人工用抹子對無法進行機械作業的管溝壁、墻腳邊、凹凸面、預留孔洞、轉角等部位進行手工作業處理。
五、施工規范和養護措施
為了防止裂縫,必須從結構設計、溫度控制、原材料選擇、配合比優化、施工安排、施工質量、混凝土的表面保護等因素采取施工規范和養護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
施工規范:
(1)對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初凝與終凝時間的掌握將直接影響該施工工藝的成功。根據混凝土凝結性能,確定硬化劑撒布施工時間,組織人員不失時機地進行硬化劑的撒料及后續施工。如太早撒布硬化劑材料,過多的表面水將使面層強度降低,硬化劑材料下沉影響硬化層性能;太遲撒布,硬化劑材料無足夠的水來進行完整的水化,不能與混凝土面層良好結合,將導致起殼、裂縫、空鼓等現象。因此撒布時間的掌握至關重要。
(2)為使擴孔達到要求要進行多次洗孔直到成孔,頂管前成孔系數必須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泥漿配制應滿足施工工藝要求,以減少管道回拖時摩擦系數和扭矩系數的增加。各階段的施工時間控制,因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異。高溫和有風的情況下,需減少硬化劑撒布作業的時間。尤其注意保證有足夠自由水可完全濕化兩次施工的地面硬化劑。墻根、柱根等構筑物與地面交接的部位混凝土凝結時間變化較大,應隨時掌握。機械粗磨:粗磨前,應清除表面多余浮漿及泌水。抹光機裝上粗磨圓磨盤后,啟動抹光機沿“之”字形路線多次磨壓砼面。
(3)對裂縫的控制:使用大面積地面澆灌,采用分倉跳躍方式對地面混凝土澆灌,分倉尺寸一般為4米寬,8米長為宜,槽鋼模板制作頂標高必須符合設計標高,而平面控制采用槽鋼上安置震動機來控制平面標高,第二次對混凝土澆灌與第一次混凝土澆灌部位采用隔離劑,待混凝土干縮自然形成伸縮逢,在混凝土澆灌完成36小時,對準混凝土施工縫進行表面切割,切割寬度為5㎜,完成后表面縫隙一致。
養護措施:
1、在大風、高溫和干燥的天氣下,流大動性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極易蒸發,失水過快易產生表面裂縫,如養護不及時不但降低強度,有些裂縫向深度發展直至貫穿。所以保濕養護是防止混凝土產生塑性收縮變形裂縫的根本措施,能使混凝土抗拉強度及早生成,來抵抗隨后將產生的拉應力,較好地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2、在表面處理作業完成后及時進行養護,做到隨抹隨蓋,當混凝土表面沒有浮水,能經住手指輕壓,就可以開始覆蓋并灑水保濕養護,終凝后即澆水養護,夜間也不間斷連續進行。在炎熱、干燥伴有大風的夏季,必須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充分的濕潤,并不得少于7天,摻抗滲防裂劑的混凝土保濕養護不得少于14天。
3、平板構件混凝土澆筑收漿和抹壓后,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時,揭去塑料薄膜,鋪蓋上麻袋或草簾,用水澆透,有條件時盡量蓄水養護。截面較大的柱子,宜用濕麻袋圍裹噴水養護,或用塑料薄膜圍裹自生養護。
4、墻體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1-3天后,必要時應及時松動兩側模板,離縫約3-5mm,在墻體頂部架設淋水管,噴淋養護,拆除模板后應在墻兩側覆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避免陽光直照墻面,地下室外墻宜盡早回填土。
5、拆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過早拆模、承重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撕裂、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
參考文獻
[1]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7月.
[2]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年2月.
[3]郭仕萬,肖欣,趙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縫控制.山西水利科技,2000年11.
[4]鞠麗艷.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的研究進展.混凝土,2002年5月.
[5]鞠麗艷,張雄.混凝土裂縫防治的兩種新方法.施工技術,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