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馬志國 陳志凌
摘要:公路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并舉,“保護優先,防護為主,防治結合”是公路工程環保的指導方針。本文簡述了公路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從公路工程的企劃、設計、施工、投入使用幾個方面進行探究,提出從工程設計、立法、監管、護理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把握環保工作,更加深入地將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關鍵詞:公路工程;環境保護;結合;理念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戰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交通迅捷度得到迅速提高,公路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完善公路工程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勢在必行,積極開發、運用現代化環保技術,建立完善的環保監督制度是保證環保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提高公路工程的環境保護能力實現公路工程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交通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完善公路工程環境保護法
公路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是直接化的,從施工階段到使用階段一直都存在。因此,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必不可少。可是,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必須有法律來引導我們,使我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一)增強對公路環境保護的研究,樹立公眾環保意識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高速公路化社會,可是已經進入21世紀了,我國的公路工程環境保護仍然是一個威脅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嚴峻問題。公路工程的環保研究工作一直沒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不深入、不系統,未能深入分析最根本的原因,一些研究成果未能有實際運作的可能性,一直沒能得到有關部門的使用。同時,我國的民眾環境保護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弱,環境保護意識未能深入人心。濫砍濫伐的案例不在少數,環保立法之后,無明確的獎懲制度,民眾環保意識微弱。
(二)落實責任,強化監督
公路工程應當實行實名負責制,冒以公司的名義承擔事務的個別人士渾水摸魚、私下作案,只把經濟利益放在眼里,千方百計將工程工期及路距縮短,不管對環境的破壞。要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完善工程設計方案特別是工程環境保護方案;另一方面,實行招標制度,以環境保護為首要條件其次考慮經濟問題,實行承諾制度,簽訂合約。同時,也可以從建筑管理單位、工程監理、工程施工人員、環保監理等人員入手,實行承包責任制,落實環保任務。以此來解決我國公路工程人員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的缺點,對公路工程的環境保護形成深遠的影響。
(三)強化環保部門職能,堅決處決違法之徒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當道德能約束人們的行為時,法律就是我們行為的準繩。環保部門有權對無視環境保護法的違反者進行制裁,履行職責責任。為創建人民和諧生活使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積極做好公路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
二、公路工程設計以保護環境為首要原則
公路是一種線性條狀工程,路程長遠,穿山越嶺,經過的曲折,對環境的改變及影響也比較大。與之同在,公路的經過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公路工程的設計之前都主要考慮給地區或廠礦帶來經濟利益,很多的廠家也會因為公路工程的設計而轉變自己建廠或設立分廠的決定。因此,公路工程很多時候是以經濟利益為基礎,以便捷人民為目標,將公路工程作為現代化文明的一種標志而忽略了環境保護。
因此,我們的公路設計者必須將環境保護列為首要考慮因素,在滿足交通運輸的前提下對相應的文教設施、工廠分布、人民居所給予一定的惠民政策及解決方案。公路工程的實施涉及到生態環境保護,土地管理,水土保持等問題,盡量把環境的傷害降到最小。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要預防環境傷害可運用現代技術,如:GPRS全球定位系統對試行路線進行勘察,具體的措施為:實地考察與工程設計相結合,做到邊施工邊修改,防止植被破壞,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耕地良田,做到設計——施工——使用三位一體,切實將環境保護落實到公路工程設計中來。
三、公路建設后期與運行中的養護工作
公路建設中的問題很多,但是很多的公路已經建成,大多新建的公路也在火熱進行中,更多的環保問題體現在公路運行中。
(一)公路建設后期環保工作
公路建設的后期會存在很多的后續工作,包括固體廢物的處理,生態的恢復,生態的重塑,公路環保設施的建設、完善等眾多環保問題。
廢物處理措施:對固體廢物實行回收再利用,以就近安頓為原則,比如:水泥塊,泥土,廢棄鋼材、木材等。
生態恢復措施:按照建設前的生態環境盡量給予還原。例如:青藏公路,設計穿山洞幫助過往的鹿群遷徙,照顧原有的生態模式。具體措施為:種植樹木、花草,特別是本地比較稀少或者獨特的植被,一定要在建設完成后還原原有植被以保障當地的生物鏈。對工程施工中形成的水土流失,一定要建筑溝渠避免之后更多的水土流失。同時,將耕地、良田進行盡可能的恢復以確保水土的肥力不下降。
(二)公路運行中的環保措施
針對于不同的環境問題,不同的施工進程,我們應當提出不同的應對措施。
施工前的環境破壞;施工前,公路的大致路線必須確定,會過河穿山,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毀林鑿山的事情不可避免。
施工中對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挖掘機的粉塵污染,汽車的尾氣污染(包括CO,氮氧化物)等。噪聲污染:施工機器的隆隆聲,打鉆的摩擦聲;固體廢物污染等。
對于施工中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可避免的一定要避免,不能避免的盡量避免,能避免的堅決避免。運營中的垃圾污染、來自汽車尾氣的污染、噪聲的污染,不可避免的對公路周邊的動植物生存環境帶來很大影響。
噪音污染:汽車經過轟轟隆隆,噪音不可避免,但是降低噪音的分貝讓人們容易接受特別是沿途的居民是必不可少的。在公路施工過程中若離居民點的距離在150米以內必須限制建筑施工時間,在必要的時間停工,并在之后安裝防噪音屏障。在施工中盡量和沿途居民、學校、工廠協商合適的建筑時間,并對工人們進行保護,佩戴耳機等防噪音設施。
光污染:同樣,在居民區附近必須安裝隔光板,以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大氣污染:對公路上汽車排放的廢氣進行處理,具體措施,在公路兩旁或中央多種植吸食粉塵和廢氣的樹木,以確保空氣質量,減少污染。另外,對公路上的瀝青散發的刺激性氣味進行處理,特別是在夏天,多進行清潔或者利用水給瀝青降溫以淡化其刺激性氣味。
水污染:公路工程中存在的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瀝青是化學物質、工程涂料,遇水會揮發一些化學物質。第二:工程施工中和工程維護站的廢棄水:生活用水,生活垃圾,生活糞便等。第三:汽車的油氣泄漏。整治措施:多進行公路的維護,防止油氣泄漏,一經發現及時處理。防止公路周邊地表植被破壞,建設系統的公路排水結構,確保水循環不受破壞。
四、結語
公路工程對環境的破壞是當今經濟建設中最嚴肅的問題之一,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何加強公路工程中的環境保護能力,使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更好地結合是一個十分深奧的問題,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地提高,不斷地前進,才能將公路工程中的環保工作做到最好,實現環境利益、經濟利益、社會利益三者協調發展,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鐵強.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
[2]王維平. 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J].山西交通科技,2007.
[3]楊卉.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J].山西建筑,2008.
[4]安鳳曉.探討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J].公路與管理,2009.
[5]張登玉.公路工程施工與環境保護.[J].中國科技博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