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熹 何明友 楊治 代倫 韓雪 徐波
摘要:貴州爛泥溝金礦和水銀洞金礦都是超大型的卡林型金礦,兩礦床的地質特征有很大的差異性,本文通過對兩礦床地質特征的比較,得出了兩礦床的差異性。兩礦床都有卡林型金礦的一般特征,如控礦構造、載金礦物、成礦元素組合等都相似,其中重點分析了造成兩礦床金品位差異性的幾個因素,主要包括構造變形強度的不同、巖石組合的不同和蝕變的不同。
關鍵詞:卡林型金礦;地質特征;品位
中圖分類號:P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The diversity of geologic features between Lannigou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southwest Guizhou
Xie Xi,He Ming-you,Peng Xiu-hong,Yang Zhi,Dai Lun,Han Xue, Xu Bo
(College of Nuclear Technology &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hengdu , 610059 , China)
Abstract:Lannigou gold deposit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are both of the supersized Ka-lin type gold deposit,they have great differences,this paper compare the geologic features of them and get the diversity of them.They both have common features of Ka-lin gold deposit,such as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gold bearing minerals,ore-forming elements associations and so on,they are semblable.this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several factors which engender the otehness of their grade,the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distinct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strength,rock association and alteration.
Keywords:Ka-lin type gold deposit ;geologic features ;grade
0 引言
爛泥溝金礦床和水銀洞金礦床都位于貴州省貞豐縣,其中爛泥溝金礦床位于貞豐縣沙坪鄉,水銀洞金礦床位于貞豐縣小屯鄉。爛泥溝金礦床和水銀洞卡林型金礦床都是近年來在該地區發現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礦,盡管這兩個金礦床在同一個縣,但它們的儲量和品位還是相差很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種差異,通過對這兩個金礦地質特征的差異性的對比研究,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這兩個超大型金礦的成因,特別是對它們金品位不同的原因有較深入的認識。
成礦地質背景
貴州錦豐(爛泥溝)金礦和貴州貞豐水銀洞金礦分布于黔西南北部,地處我國著名的滇黔桂卡林型“金三角”礦集區,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揚子地臺西南緣與華南褶皺系古生代右江裂谷帶的結合部位,位于揚子克拉通西南邊緣的右江盆地西北部(程裕淇,1994)。關于右江盆地的演化過程,不同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區域上位于NE向彌勒一師宗深斷裂、EW向個舊一賓陽深斷裂、NW向南丹一昆侖關深斷裂圍限的三角形夾塊滇黔桂“金三角”金礦礦集區,面積約12萬Km2,主體呈NNW向延伸并向南開口的三角形裂谷區,為峨眉地幔熱柱引起的裂谷盆地(圖1)。裂谷帶和其內不同級別的斷裂構造對該區金礦床的形成和時空分布起著控制作用。
這種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使得該地區構造活動頻繁,為黔西南兩個超大型的卡林型金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礦床地質特征
2.1賦礦地層
爛泥溝金礦區出露地層有中三疊統許滿組(T2xm)、尼羅組(T2nl)和邊陽組(T2by),主要巖性為深水盆地相陸源碎屑濁積巖,賦礦巖石為許滿組至邊陽組的含鈣質細砂巖和泥巖。礦區巖漿巖很少,僅在礦區北北東直距27km遠的貞豐縣白層有燕山期偏堿性超基性(斑巖、輝霞巖等)出露。
水銀洞金礦區出露的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中以下二疊統茅口組(P1m)、上二疊統龍潭組(P2l)、長興組(P2c)、大隆組(P2d)以及下三疊統夜郎組(T1y)比較發育。巖性以灰巖、黏土巖為主。水銀洞金礦床主要賦存于上二疊統龍潭組煤系地層中,主要巖石類型為鈣質細碎屑巖及不純灰巖等。
作者簡介:寫熹(1986-),男,甘肅張掖市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礦床地球化學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接受日期:
圖1兩金礦大地構造位置略圖 (據韓至鈞等,1996修改)
Fig.1 Regional tectonic location of the two gold deposits(after Hanzhijun,1996)
1-前三疊系;2-晚古生代孤立碳酸鹽巖臺地;3-三疊系臺地相碳酸鹽巖夾砂泥巖/三疊系盆地相濁積巖;4-區域大斷層/斷層;5-逆沖推覆構造;6-錦豐(爛泥溝)金礦;7-縣市;8-省界/國界
2.2 礦床構造
2.2.1 爛泥溝金礦礦床構造
爛泥溝金礦位于由礦田西側NNE向賴子山背斜、東側的NW向的板昌逆沖斷層和南側的冊亨EW向構造帶構成的小三角形構造變形區北部頂點[6]。其中賴子山背斜走向NNE向,長約28km,寬約15km,巖層產狀平緩,傾角為10°~20°,形如腎狀,為一緩狀背斜。板昌斷層是礦區北東部一條規模較大的區域斷層,長約30 km,走向330°,傾向NE,傾角50°~60°。
礦體賦存于次級背斜與向斜的過渡地段因強烈擠壓拉斷而形成的磺廠溝礦段 NW向斷層(F3)及近NE向逆沖斷層(F2)的破碎帶中,該斷層破碎帶走向長近2000~5000m,傾向NE,傾角45°~85°,礦區主要發育NS向(F1、F7、F9)、NW向(F3、F5、F14)和NE向(F2、F10)3組斷層,礦體主要賦存于斷層破碎帶中,礦體形態受斷層控制,其中NW向斷層是礦區最為發育的斷層,控制了礦區的總體構造格局。
2.2.2 水銀洞金礦礦床構造
水銀洞金礦處于右江盆地西北部,其大地構造位置處于揚子陸塊西南緣與華南褶皺系右
江褶皺帶的交接部位[8],水銀洞金礦就位于興仁一安龍金礦帶中部的灰家堡背斜東段,該背斜出露的地層為二疊系龍潭組、長興組、大隆組,三疊系夜郎組、永寧鎮組,長約20km,寬約6km,軸部地層近水平,兩翼基本對稱,地層傾角較緩,為5°~20°。它與紫木凼大型金礦床、太平洞大型金礦床一同構成了灰家堡金礦帶。
水銀洞金礦的控礦構造主要為近EW向灰家堡背斜及大致沿該背斜軸部展布的縱向逆斷層,次為NE 向、近SN 向斷層及層間破碎帶構造。
表1 爛泥溝金礦與水銀洞金礦地質特征對比
Tab.1 conparision of geologic features between Lannigou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特征 爛泥溝金礦 水銀洞金礦
控礦構造 造山期間形成的 Nw 向褶皺和逆沖斷層(F3) 近EW 向灰家堡背斜及大致沿該背斜軸部展布的縱向逆斷層
賦礦巖石 含鈣質細砂巖和泥巖 二疊系龍潭組煤系地層所夾的不純灰巖
礦體形態、產狀 礦體一般呈透鏡狀、似板狀產出,產狀有高角度陡立礦體(傾角60°~85°)和平緩礦體(20°~35°) 礦體一般呈似層狀、透鏡狀,產狀與巖層產狀一致,厚度薄,品位富,并具多個上下排布的特征,傾角5°~10°
礦石礦物成分
含砷黃鐵礦、毒砂、輝銻礦、辰砂、雄黃、雌黃 黃鐵礦、毒砂、輝銻礦、石英、白
云石、磁鐵礦、方解石
礦石結構
常見的有自形、半自形粒狀、針
狀結構,次有他形粒狀結構、包含結構、環帶和嵌晶結構 莓球狀結構、膠狀結構、半自形—自形晶結構、交代結構、假象結構、碎裂結構
礦石構造
主要為浸染狀構造,次為脈狀、
網脈狀、條帶狀構造 星散浸染狀構造、縫合線構造、脈(網脈)狀構造、晶洞狀構造、生物遺跡構造、角礫狀構造、條紋狀構造、薄膜構造等
金的賦存狀態 金主要呈顯微-次顯微狀賦存于微細粒含砷黃鐵礦中和粗粒
黃鐵礦富砷環帶中 不可見金主要賦存在含砷黃鐵礦之中, Au與As之間呈楔形分布關系,金可能以化學結合態金(Au)的形式進入含砷黃鐵礦的結構
礦化與蝕變
硅化、黃鐵礦化、毒砂化、輝銻
礦化、辰砂化、碳酸化、粘土化等 黃鐵礦化、白云石化、硅化、毒砂化、雄(雌)黃化、方解石化、輝銻礦化、螢石化、滑石化及辰砂化等
成礦元素組合 Au—As—Sb—Hg—Tl Au—As—Sb—Hg—Ag—W—Tl
金的品位 由北西往南東有變高的趨勢,礦體平均品位5.36×10-6 6.87×10-6~11.5×10-6
3 結論
通過對黔西南兩個超高大型金礦地質特征的對比可見,爛泥溝金礦屬斷控型,而水銀洞金礦屬層控型為主斷控型為輔的賦存于二疊系龍潭組地層中的復合型隱伏金礦床。兩金礦的異同點如下:
3.1 相同點
(1)兩礦床主要控礦構造基本相同,均以褶皺、斷裂的組合為主,爛泥溝金礦為斷層破碎帶,水銀洞金礦為層間破碎帶,斷裂都很發育,都屬構造作用成礦。
(2)含礦熱液運移的通道相同,兩金礦都是在背斜核部發育的一系列斷裂成為含礦熱液運移的通道。
(3)載金礦物相同,最主要的為黃鐵礦和毒砂,以黃鐵礦為主。
3.2 不同點
爛泥溝金礦金的品位是漸變過渡的,是累計成因成礦,而水銀洞金礦的頂,底板的品位是正常的,是突變成因的。這主要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構造強度的不同,水銀洞金礦斷層破碎帶內各部位的構造應變強度不一樣,在構造應變強度大的部位,金的品位就高,相反則低。而水銀洞金礦為層間破碎帶,在帶內各部位的構造應變強度較均一。
(2)蝕變的不同,爛泥溝金礦在見有黃鐵礦化、毒砂化、輝銻礦化、辰砂化的部位富金,說明爛泥溝金礦的富金部位是疊加成礦的。水銀洞金礦中硅化和白云石化是成礦的先決條件,礦石品位的高低,取決于黃鐵礦(熱液期)化蝕變的強弱。
(3)巖性組合的不同,爛泥溝金礦中,在構造同一部位,細砂巖、粉砂巖夾粘土巖中金的品位較高,而單一的粘土巖或砂巖中金的品位就低。水銀洞金礦不純碳酸鹽巖(透水層)金的品位高,頂底板粘土巖(隔水層)則無礦顯示。這是由于不同巖石組合造成巖石孔隙度的差異,有利于含金成礦礦熱液運移的巖石組合中就容易富集成礦。
參考文獻:
[1] 徐大富.貴州貞豐爛泥溝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條件[J].貴州地質,2000,17(3):152-159
[2] 陳懋弘,毛景文等.貴州錦豐(爛泥溝)超大型金礦床構造解析及構造成礦作用[J].礦床地質,2007,26(4):380-394.
[3] 胡瑛,陳懋弘等.貴州錦豐(爛泥溝)金礦床含砷黃鐵礦和脈石英及其包裹體的微量元素特征[J].高校地質學報,2009,15(4):506-516.
[4] 陳懋弘,毛景文,屈文俊等.貴州貞豐爛泥溝卡林型金礦床含砷黃鐵礦Re-Os同位素測年及地質意義[J].地質評論,53(3):372-381.
[5] 胡斌,胡瑞忠,劉川勤等,黔西南水銀洞金礦床地質特征及其成礦因素分析[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5卷增刊:141-145.
[6] 聶愛國,張竹如,黔西南水銀洞金礦床成礦地質條件研究[J].黃金地質,2006,6(27):5-9.
[7] 程裕淇,1994.中國區域地質概論[M].北京:地質出版社
[8] 王成輝,王登紅,劉建中等,貴州水銀洞超大型卡林型金礦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學前緣.2010,17(2):3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