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黃新
摘 要: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讓中國起初物資匱乏狀態轉變成了物資過剩的階段,相對的分工既是形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同時也會被發展的經濟更加的細化下去。這時,運輸的重要性就會體現出來,由于物資的流動中國的交通運輸發展是在經歷其他國家很多年前的過程,即使受到“中國特色”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國外先進的交通運輸政策會是一個重要的比較和啟示的參考。
關鍵詞:運輸行政決策各國對比啟示
1.中國交通行政決策的狀態
中國的行政決策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通過政府的行政權力,對于影響國家的重要事件進行相應的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影響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會出現多種結果并行的現象,決策的主要功能就是選擇適合當前發展趨勢的因素。
中國交通行政,必然會是在道路運輸發展起來的前提下形成的,而且需要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才會出現系統的、科學的行政決策。因此,這樣看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才會出現這樣穩定的交通發展環境,而且本篇討論的為陸路運輸方式,或者說是公路運輸方式,探討的范圍不會很大,主要是集中在30年改革開放的階段,因為這個時間段,國家的為了拉近西北和東部以及沿海地區的,通過修建公路的方式,可以加快內地商品和貨幣的流通速度,不斷的刺激內地的經濟活躍起來,在發展的同時,給國家GDP帶來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公路里程變長之后,管理起來就會出現問題,尤其是交通行政部分,更加是牽動著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找出合適的發展行政狀態,是個相當嚴謹,重要的工作。
交通行政決策是交通運輸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決策在管理的五個基本的功能里面起到至關重要、直觀的影響,因為做了決策之后就要對于相應的決策實施,考慮到各種原因進行決策,需要在運輸部門的進行大量的調查。交通運輸行政決策可以進行下列的解釋:“交通行政機關為了履行行政職能,達到行政目的,在諸多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的過程。可表示為:決策=預定目標+判斷選擇[ 碩士生《交通運輸行政》授課提綱,郗恩崇,2011]”。預性的目標通常是根據國家宏觀調控來進行的,修建道路的里程與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環境承載力等因素都會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制定預測目標的時候,必然要考慮到,道發展的適時度,也就說是否應該這么快速的進行修建,因為修建一公里的公路,成本不斷的增加,與市場因素有極大的關系,這樣情況下,如果投入相應的資金在其他的項目,或者獲得的經濟利益以及社會利益會更加的可持續化,和諧的發展,比如:教育、環境。提倡綠色經濟的口號,不僅是對于植物來定義的,因為大量道路的修建,會使得各種珍稀的動物加快滅絕。判斷決策,其中或多或少的要參入主觀因素的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適當的減少這種主觀影響會成為決策是否客觀的難題,管理中會有許多的解決方式,例如:專家評價法、頭腦風暴法,或者建立在大量調研的前提下,進行選擇,有判斷,說明一般情況下,出現的可選趨勢不會只是一種,那么怎么樣才能科學的判別并發現其中的問題,綜合評價每一種結果的價值,就需要對文字的因素量化,然后進行評分,或者綜合分數最高的那一個方面。
表一:交通運輸行政決策綜合評價表
因素 權重 綜合評分(1-10)
經濟快速發展 0.5 8
社會和諧發展 0.3 7
公民的承受能力 0.05 6
社會的承載力 0.15 7
注:其中權重和綜合評分都是參與主觀因素的指標,需建立在大量的調查數據之上。
上表選取的指標只是為了說明該綜合評價所成現的狀態,并非一定的絕對化,可以根絕實際的情況進行相應調整,才能“對癥下藥”。
2.各國交通運輸政策
2.1美國交通運輸政策狀態
美國可謂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科學技術、社會人文,都是別的國家紛紛效仿的對象,對于能夠促進國家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規劃的比較細致,交通運輸行政管理方面也不例外。自1976年至現在,美國政府設立并一直堅持聯邦運輸部的管理方式,職位的層次比較簡單,但是橫向的部門較多,關國法典49(運輸法典) 701“建立委員會”條款中規定“部長的核心委員會由3人組成,經與國會協商并同意后由總統任命。指定成員至少有2人具有職業背景并具備運輸或運輸規章領域的知識,至少有1人具有職業經驗(包括農業);委員會成員任期5年??偨y可以無效率、疏忽職責或讀職為由兔去成員職務。委員會成員不得與任何運輸方式的承運人有金錢利益關系、兼有職務或擁有其股票,不準從事另一職業。委員會成員空缺不能有損剩余成員行使委員會的所有權力”。管理學中有一種叫做“扁平式”行政結構模式,與美國運輸行政管理方式相似,可以表示為下圖表形式:
高層 a圖
基層
B圖
同時,部長沒有制定或者修改運輸法律的權利,都是通過執行國家法律來進行運輸方面的管理,運輸部長必須保證政府運輸政策執行?!?02運輸政策標準”條款中規定,“通過進行經濟和技術研究,有效整合各種高速地而運輸技術,盡可能減少投資者長期風險,促進高速地而運輸系統的建設和商業化;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起由關國設計和制造的磁懸浮運輸技術系統;鼓勵和促進國家的多式聯運系統開發,以有效利用能源的方式,為國家運輸系統最佳產出奠定基礎,提高運輸生產力,增強美國在全球經濟的競爭一力[ 美國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體制,王成剛,海外視窗,2005.7]”。
上述的規定可以看出,雖然是聯邦運輸部門,仍舊有很大的約束性,給予了很多在道路建設上的,以及經濟發展上的要求。
2.2日本交通行政決策狀態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經濟高度發達,是世界三大經濟體之一,人均收入水平居亞洲第一,但是國土面積比較小,人口眾多的地域,運輸就會成為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的難題,因為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人們出行需求,以及外來旅游需求的影響,進行相應的運輸行政決策將會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MLIT全稱Ministry of land、infrastructure、transport and toursim。它的使命:首先,為國民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生活環境,包括減少災難,確保交通安全,維持海岸秩序安全,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其次,科學充分利用資源,合理加快建設,提高國家的全球化競爭力;再其次,不斷提高地區間配送的速度,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在MLIT領導下的運輸局的戰略目標:第一,建立一個安全、保護環境、充滿活力的公路交通系統鼓勵公共交通的發展,保持地區交通的自由競爭,充分利用工T技術加快公共交通系統的發展,實現物流政策的“3E”即“高效(efficiency)、環保(environment)、電子化(electronics)”,第二,保護環境,鼓勵使用高節能、低排放的機動車,加強排放的管理與監督,并大力提倡汽車回收等;第三加強交通安全管理,改進安全報警系統裝置,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率[ 日本交通運輸行政管理職能簡介,劉鵬飛、楊鵬,2003]。
2.3 歐盟運輸行政決策的狀態
對于前兩個經濟體分析的時候,針對的行政主體就一個,但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聯盟的運輸政策分析則要考慮到若干國家的狀況,也就是要全面、均衡、科學的來看待現在歐盟體的一個實際情況,歐盟的主要成員國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為了抗擊美國霸權主義以及更好發展各自經濟,流通共同的貨幣——歐元,但是在政治上還是各自為政,現階段未能調和,這樣一個內部條件,運輸政策的發展就顯得比前兩者更加的復雜,包括的個體國家過多,意見就很難統一起來,政策制定相差很大。
歐盟運輸政策分為公共政策和經濟政策。公共政策是歐盟各成員國為了共同利益共同制定的并要求各國企業必須遵守的政策,這種政策成為實行區域運輸合作的重要基礎;經濟政策是歐盟為了在各成員國之間消除或減少運營障礙、降低成本、提高運輸效率制定的政策,它能有效地克服區域內市場失效或市場壟斷等帶來的消極影響[ 歐盟道路運輸行政管理職能,王成鋼,海外視窗,2007.7]。
3.各國對比與啟示
中國的交通運輸行政,不僅存在著國家內部得很多因素,也要受到國際經濟發展的制約、貿易的牽制、政治的影響,單單就中國看中國的運輸行政是遠遠不夠的,放眼向各個大的經濟體尋求解決之道,可能會有所啟示。
1.運輸行政制定主體。所有運輸行政的決策離不開運輸行政制定主體的主觀性,雖然可以客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但實施起來卻又是多為經驗主義。行政制定主體之間的差異直接會導致整個運輸政策與社會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銜接和互相影響,國家的經濟是通過交通運輸支撐起來的,面對形形色色的實施方案,選擇一個得力的領導會使整個運輸業蓬勃發展,進而與經濟互相推進。下表是個經濟體的運輸行政制定主體的對比:
經濟體 運輸行政決策主體
美國 部長委員會,但沒有制定和修改運輸法律的權限,同時對于所進行的工作分析的比較細致,受到國家和人民的監督
日本 通過自由競爭的方式產生運輸行政方案,運輸部主要提供外部環境的建設和改善,以及運輸業發展的長期規劃
歐盟 通過歐盟部長會議來制定相應的決策,主要特點是“一體化”,實施無國界的運輸,公共政策
中國 交通部起草運輸行政政策,交由國務院審批,討論,并給以一定的意見和指導,運輸政策的制定較為謹慎,但實施卻多經驗主義
圖二:幾大經濟體的運輸政策對比
2.運輸行政實施的模式。運輸行政的決策要在全國執行或者說體現出其作用,必須要國家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共同理解,但是如果設置的運輸行政層次太多的模式的話,由于對于一個問題不同看法,會影響不同地區產生很大的差異性,太少的模式則不利于整個國家及時、全面的了解上級所下達的命令,很多地方覆蓋不到,自然會出現“盲區”,因此考慮到怎么設置行政實施的模式會十分的重要。下圖為各經濟體得運輸行政模式:
美國運輸模式 聯邦政府運輸部州政府運輸部 縣、省政府運輸 公眾運輸活動
中國運輸模式 交通運輸部 各省交通廳 各市交通局 各縣交通運輸管理委員會
啟示
參照上述的對比,我們能明顯的看出來,各國都有著自己濃厚的特色,能清楚的感受到幾點非常重要的啟示:
⑴中國各地政府可以實施區域自身的運輸行政,與交通部的聯系可以適當的減弱,參照美國的運輸行政模式,這樣的優點是能夠針對各區域的優勢,來發展交通運輸業,而不是全國一個標準,“一鍋燴”的局面,雖然管理比較簡單,但是不利于社會的資源優化配置的進行。.參考文獻:
1. 碩士生《交通運輸行政》授課提綱,郗恩崇,2011
2. 美國道路運輸行政管理體制,王成剛,海外視窗,2005.7
3. 日本交通運輸行政管理職能簡介,劉鵬飛、楊鵬,2003
4. 歐盟道路運輸行政管理職能,王成鋼,海外視窗,2007.7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