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國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最為顯著的是,由旅游資源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旅游大國,旅游業由外交工作的重要補充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特色文化江山市旅游
經過多年的努力,江山市的旅游產業已經具備了加速轉型升級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并結合一些現代休閑娛樂、田園文化發展旅游產業,不僅是世界潮流的需要,國家經濟戰略性發展的需要,更是江山市自身產業結構調整、還我綠色和諧共生的需要。
1、發展旅游產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提供的資料表明,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達到8.25%,超過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車出口收入的5.6%和機電出口收入的4.6%,正式確立了世界第一大產業的地位并保持至今。目前,全球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旅游產業列為本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并紛紛制定出臺扶持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與法規,成立相應的旅游研究機構和管理機構,加大對旅游產業的政府主導力度。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政要親自宣傳本國旅游,甚至擔任“旅游大使”,把旅游作為參與國際事務的平臺或媒介,積極擴大本國的國際影響力。發展旅游產業其必然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1.1是拉動內需,引爆多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旅游消費是集食、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綜合性消費活動,旅游產業“一業興”可帶動“百業旺”,進而使內需成倍擴大。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測算,在發達國家,旅游消費支出每增加一個單位,工業產值可擴大2.71倍,國民收入擴大1.36倍,投資擴大0.25倍。而在發展中國家所起的作用則更加顯著,相關數據可分別擴大到3.7倍、2.7倍、0.9倍。現代旅游產業已經極大地突破了傳統旅游業的范圍,廣泛涉及并交叉滲透到許多相關行業和產業中。據世界旅游組織(WTO)統計,旅游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收入。旅游產業能夠影響、帶動和促進與之相關聯的110個行業發展,其中包括民航、鐵路、公路、餐飲、住宿、商業、通信、會展、博覽、娛樂、文化、體育等。隨著眾多新興的旅游形態的出現,旅游又擴展到工業、農業、教育、醫療、科技、生態、環境、建筑、海洋等領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業態。
1.2是提供大量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保證
旅游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 具有就業成本低,就業方式靈活,對不同類型的勞動力都有較大需求的特性。據國外學者研究表明,旅游從業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個相關行業就業機會。因此,很多國家都把旅游產業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領域加以培育和扶持。我國旅游直接就業達1100萬人,間接就業達6500萬人,相當于全國就業總量的9.6%。旅游已經成為吸納就業量最大的產業之一,特別是在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居民、婦女、農民工、下崗職工、大學畢業生首次就業者等特定人群的就業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提供有力的保證。
1.3是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生態保護的必然選擇
據分析,旅游產業的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202噸標準煤/萬元,僅為工業的1/11,是應對氣候變化、節能環保的優勢產業。在一些生態環境好的貧困地區,發展綠色旅游產業既使當地居民及早地增收致富,擺脫貧困,又有效地保護了稀缺的自然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系統,促進了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正所謂“發現一個洞,全村變富翁,開發一處景,富了一方民”。發展旅游產業還能夠有效地增強當地政府和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動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1.4是傳承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徑
旅游可以展示人類文明的多姿多彩,促進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民族種群之間人民的友好往來,為各國人民加深了解、增進共識架起友誼的橋梁,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與文明進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言簡意賅,旅游產業的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國力提升的體現,更是宏揚中華文明,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徑。
2、江山市旅游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江山市是個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兼容并蓄的城市。調查結果顯示,江山市旅游資源分屬8個類型、22個亞類、55個基本類型,與衢州市各縣市相比較,江山市的旅游資源相對豐富,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40個,居第二位;普通級旅游資源單體157個,居第三位。全市40個優良級資源單體主要分布在石門鎮、廿八都鎮、保安鄉、張村鄉等12個鄉鎮。江山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歷史底蘊豐厚,擁有許多珍稀的人文資源,如三卿口古瓷村、仙霞古道、清漾毛氏文化、廿八都古鎮、張村宗廟、戴笠秘宅、和睦彩陶、碗窯古窯、清湖碼頭、洪公拳蹤。同時江山又是一塊鐘靈毓秀之地,有浙江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AAAA級風景區江郎山;佛門靜地、眾仙蕓集的太陽山;奇石怪洞、腳踏三省的浮蓋山;清溪峭壁、高冠群雄的洪巖頂。另外還有錢江水運、密蜂王國、獼猴桃節、現代農業觀光園等田園文化,極具山岳觀光、尋蹤探古、民宗教育、野外拓展、休閑度假等旅游開發價值。
江山市旅游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由于受當地經濟、交通、營銷、人才、體制、觀念等方面的制約,旅游業從事業轉向產業進展緩慢,但最近三五年迎來了空前的重視和投入,現已初具規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江郎山—清漾,仙霞關—戴笠秘宅,廿八都古鎮—浮蓋山三大核心景區。來江山的游客數量已從1987年不到1萬人次,發展到2010年的50萬人次,游客來源從市內逐漸擴散到周邊,長三角地區,國內其它地區,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
3、旅游產業成為江山市支柱產業的暢想
我國的旅游業也是自改革開放30年來逐步加大投入,從無到有,從少到大,從境外到國內外發展起來的。特別是政府于2009年12月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這標志著旅游產業正式進入了國家戰略體系,必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屆時我國入境旅游人數將達2億人次,國內旅游人數達26億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數達1億人次左右,旅游業總收入達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根據我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們國家旅游業總收入將超過3.3萬億元,占全國GDP的8%,實現由旅游大國到旅游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江山市完全可以在此大背景下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并實現旅游產業為支柱產業的重大跨躍。
3.1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是華東沿海地區與浙、閩、贛邊界地區交通干線的交匯點,距安微省黃山景區也就兩小時車程,優越的區位優勢為江山市旅游產業的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在建中的杭長高鐵客運專線計劃2012年完成,北與京滬、滬杭高鐵接軌,南與廣武高鐵接線;原有的浙贛電氣化鐵路一直是中國鐵路網南北向主干線之一;通行中的京臺高速貫穿全境且與杭金衢高速、杭新景高速連網;規劃中的麗江上高速將打通浙東南和贛東部,浦建龍梅鐵路江浦段與浦城相連。其他國道、省道、縣道更是縱橫交錯。到衢州機場也就40公里,錢江源航運正計劃重新打造,這些都將構成便捷的交通網絡。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周邊杭州西湖、江西三清山、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等著名景區與江山江郎山連接在一起,最終確立江山市三省邊際旅游勝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