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紹
摘 要:本文介紹了鋼護筒技術在某樁基溶洞處理中的應用,給出了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案及措施,并對樁基溶洞處理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對同類工程具有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鋼護筒技術樁基溶洞施工
1.工程概況
本工程范圍地質情況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覆蓋層:雜填土、粉質粘土、粉砂、細砂,覆蓋層厚度在2m~15m。基巖:微風化石灰巖;第二類:覆蓋層:雜填土、粉質粘土、粉細砂、細砂,礫卵石等;基巖:粘土巖;第三類:覆蓋層:雜填土、粉質粘土、粉細砂、細砂,強風化泥質砂巖;基巖:中風化泥質砂巖。
根據勘察結果,場地部分地段揭露的基巖為灰巖及泥灰巖,部分路段是灰巖與泥灰巖上直接覆蓋著全新統沖積相飽和粉細砂、中砂及中粗砂夾卵礫石層。場地附近近幾十年多處出現地面塌陷,直接危及地面建(構)筑物的安全。
通過灰巖區逐樁超前鉆結果顯示,灰巖區溶洞特征:(1)見溶洞率高達40%;(2)溶洞洞高大小不一,從0.4m~18.2m不等;(3)溶洞層數從一層至四、五層不等,多層溶洞呈糖葫蘆串珠狀;(4)溶洞多為填充型,部分為半填充或無填充型(填充物多為可塑或硬塑粘性土及少量灰巖碎塊);(5)石灰巖巖芯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溶蝕;(6)裂隙較發育,多被方解石脈充填,膠結良好。
2 溶洞處理措施概述
2.1對較小溶洞,先對溶洞頂部成孔,再跟進鋼護筒至粉砂層底的基巖頂,然后用小沖程鑿穿溶洞頂板,若鉆進過程中泥漿損失較慢,應及時補充泥漿,并拋填片石、粘土塊或C20砼充填擠實后再鉆進。
2.2對較小溶洞,在鑿穿溶洞頂板,先跟進鋼護筒至溶洞頂,再用小鉆頭鑿穿溶洞頂板,若鉆進過程中泥漿損失較快,必要時可采取慘加速凝劑或水玻璃的水泥砂漿、C20混凝土進行封堵,并應及時補充泥漿。
2.3對于溶洞高度較大,采用下鋼護筒跟進鉆孔,輔以片石、粘土塊或C20砼封堵的方法。對于糖葫蘆串珠狀的溶洞,根據情況采用多層鋼護筒遞進的方法鉆進。
3、鋼護筒跟進施工方法
鋼護筒壁厚δ=12~18㎜的鋼板,孔深10米以下時采用12 ㎜厚的鋼板,孔深10~30米時采用14 ㎜厚的鋼板,孔深30米以上時采用18 ㎜厚的鋼板,在廠家用機械集中卷制加工制作,焊縫全部為雙面坡口,每節制作長度為4.5~7.5米,制作內鋼護筒的內徑D′=d+20cm(d為設計樁徑)。下置鋼護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貫通溶槽的漏漿而造成砂質覆土層以及地表層的塌孔,首先將φ1.6m的鉆頭擴大至φ1.8m,正常鉆進至溶洞上方約1m處,采用汽車吊輔助振動錘等打入設備,將鋼護筒分節打入土層中至巖面。
3.1樁基內護筒跟進的施工工藝:
場地平整、定位 埋設外鋼護筒 沖孔至溶洞頂(回填片石或C20砼) 溶洞頂部處理下放內鋼護筒 正常成孔至樁底標高(終孔)。
3.2鋼護筒制作:外鋼護筒的內直徑為D=d+40cm(d為設計樁徑),壁厚δ=12㎜,長度為2米;采用機械卷制加工制作;
內鋼護筒:采用壁厚δ=12~18㎜的鋼板,在廠家用機械集中卷制加工制作,焊縫全部為雙面坡口,每節制作長度為4.5~7.5米,制作內鋼護筒的內徑D′=d+20cm(d為設計樁徑)。制作好后運至施工現場。
3.3全程鋼護筒跟進施工
本工程下置內鋼護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貫通溶槽的漏漿而造成砂質覆土層的塌孔,通過下置內護筒的作用,即可順利穿越溶槽層至設計樁底標高,達到順利終孔的要求;同時避免砼超灌甚至無法灌注至設計樁頂標高等情況。
將φ1.6m的鉆頭擴大至φ1.8m,正常鉆進至溶洞上方約1m處,采用25T汽車吊輔助20T振動錘,先將內鋼護筒分節打入土層中至巖面,再進行回鉆成孔。在下沉鋼護筒的施工過程中,振動錘必須平穩,牢固的焊在內鋼護筒頂部,并在護筒頂面的平面位置一定要居中,盡可能避免因偏心造成護筒產生偏斜。同時采用水平尺嚴格控制好各節護筒連接的垂直度,不得超過施工規范要求的1/200,力求鋼護筒垂直入土。若一旦發現有偏斜的趨勢,馬上進行糾正,將可能發生偏斜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中。
內護筒沉入巖面后,先采用沖錘進行成孔一定深度后(注:進尺為1.5~2米),及時采用25T汽車吊輔助振動錘將內護筒下沉至進尺巖面標高處;然后再進行沖孔、下內剛護筒;與之循環反復進行至樁底設計標高處;同樣,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測量、控制好各節護筒連接的垂直度,不得超過施工規范要求的1/200。
各節內剛護筒的連接焊縫全部采用雙面開坡口進行滿焊,兩節護筒的接縫除施焊外,還需在接縫處焊接50mm寬、δ=10㎜的加強鋼帶。以保證其尺寸準確,使護筒體順直度達到要求,整個內護筒的豎向壁成一直線。對其控制好質量的環節上起到關鍵的作用。
3.4鋼護筒垂直度控制
下落過程中通過外部專門支架和預埋外護筒之間的卡具控制,并用經緯儀輔助控制垂直度,具體如下圖:
兩節鋼護筒焊接過程中的控制:下部鋼護筒用墊鐵調平(用吊車調節),用水平尺檢測達到水平要求后,在外部卡具范圍內將上部鋼護筒初步就位,接口對齊,用經緯儀測量垂直度,如垂直度超規范要求,則接口部位采用墊鐵調平,然后將兩節鋼護筒點焊,初步穩定后,再進行滿焊。在焊縫冷卻后,進行鋼護筒的下落施工,上述工序循環進行。
3.5內鋼護筒下至溶槽處的處理
由于施工處不良地質溶洞的深度大同時有可能存在貫通的溶洞存在。對于此處的處理更不得馬虎,若處理不當有可能出現卡錘的情況出現。需根據補勘探的地質資料, 詳細了解各溶槽頂標高的準確位置后,嚴格按照以下進行處理:
內鋼護筒的下放位置:根據其地質資料或原成孔樁基已施工的標高位置處(或溶槽頂100cm處);
沖擊錐錘沖至溶槽頂部范圍做到上下輕提慢放,做到緩慢的進尺至溶槽處形成一小的裂口,不得高提進行強烈的沖擊;以防止卡錘的危險。進入溶槽后,根據我公司樁基施工的經驗總結情況看,孔內的泥漿勢必全部漏失。因此需單獨進行溶槽的處理:孔內漿漏失完后,盡快用25T汽車吊將沖擊錐錘吊開。將拼裝備好的水下砼導管放入孔內,采用C20砼進行封堵,砼須多次進行,且每次灌入的砼不宜過多,同時砼需在待前面砼達到初凝后進行,砼的塌落度控制在30~50mm,通過砼的低流動性達到暫時封堵的目的;待砼凝固產生一定強度后,再用沖擊錐錘進行重復回鉆、跟進內鋼護筒。也可采用回填片石進行反復沖砸。通過擠壓旁邊的溶洞空間,孔樁周圍形成護壁,再跟進內鋼護筒。
同一樁孔內若有多層溶洞、溶槽或空洞,需分層按上方法處理、跟進下放內鋼護筒。
3.6質量保證措施:
鋼護筒的加工尺寸必須嚴格控制,護筒上下節的連接縫除焊接外,還需在接縫處焊50mm寬的加強鋼帶,護筒水平接縫所成平面與護筒豎向垂直,使整個鋼護筒的垂直度符合要求,振動錘與護筒頂面焊接牢固,無松動;并要求振動錘位置居護筒頂面中,各節下沉的護筒必須嚴格控制垂直度。
參考文獻:
[1]謝群. 喀斯特地區某樁基工程溶洞的處理措施[J]. 鈾礦地質, 2006, (02) .
[2]高清匯. 樁基施工溶洞處理淺談[J]. 上海鐵道科技, 2008,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