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敏
摘要:本文介紹了河北省水資源結構的現狀,指出了水資源供需方面存在的矛盾,重點闡述了農業水資源和工業用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并對河北省未來的水資源結構的新面貌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河北省水資源結構
河北省的河流分為最終入海的外流河及不與海洋溝通的內陸河兩大系統。其中,海河、灤河、遼河及其支流屬外流河,壩上地區的大青溝、安固里河等屬內陸河。該省國內生產總值11613億元,總量居全國第六位。截止到2000年底,全省合計總庫容155.5億m3,其中已建成包括大黑汀、潘家口和岳城水庫在內的大型水庫21座,總庫容133.76億m3;中型水庫39座,總庫容13.27億m3;小型水庫1050座,總庫容8.46億m3。總庫容量已控制山區流域面積達95% 以上。提水工程31處,引水工程138處,萬畝以上灌區147處,平原蓄水閘330座。地下水工程中共有機電井86.7萬眼,其中淺機井76.3萬眼,深機井10.4萬眼。大大小小的供水工程,構成了河北省完整的供水體系,為城鄉供水提供了保障。但近年來,由于地下水超采量嚴重,致使河北省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近4萬km2的地下水超采漏斗群。
根據全省的多年平均降水總量及多年的水資源評價成果,可知,通過水循環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均不足,由此看來,河北省仍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省份之一。現著重從農業水資源和工業用水資源來具體分析。
1.農業水資源現狀及解決問題的途徑
農業是我國民生的用水大戶, 其中大部分的水資源用于農田灌溉。經過30 多年的改革與發展,河北省的農業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沉重的發展壓力,河北省對農業自然資源特別是水土資源進行了過度開發和利用,以致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和土壤荒漠化趨勢日益嚴重,不少地區出現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形成了地下漏斗和地面沉降。不容樂觀的生態環境已危及到河北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至此,如何解決河北省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問題已迫在眉捷。
具體分析,農業水資源結構中出現的問題有:
1.1 水資源嚴重匱乏多年來,河北全省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04.69億m3,僅占全國的0.9%,人均水資源量307 m3,單位面積土地水資源量0. 32 m3 /m3,均為全國的1 /8,是我國淡水資源奇缺的省份之一。且水資源年際年內的情況變化很大,春旱普遍,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降水地域分配不均,尤以平原區為甚,平水年和枯水年水資源缺口分別為57.30 億和161.30 億m3,屬于嚴重的資源型缺水的省份之一。
1.2 農用水資源狀況逐步惡化通過調查發現, 70% 以上井灌區的農戶使用的管井已是深水井,這說明表層或淺層地下水在多數地方已顯然不能滿足灌溉的需要。但由于開采深層地下水不但成本高而且開采后很難補充,就加快了地下漏斗的形成。另外,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增大了地表污水對地下水體的入滲,至使地下水不斷受到污染,從而加劇了水質惡化的速度。
1.3 水資源短缺與浪費現象并存 一方面,河北省干旱缺水,另一方面,農用水資源短缺與浪費現象并存。首先,灌溉方式依然以粗放型為主。通過調查可知,河北省境內大部分地區使用的灌溉方式依然是大畦漫灌這種粗放型的灌溉模式;其次,有些農戶雖然采用了節水灌溉設備,也主要是低壓管灌和防滲渠灌,而使用高效節水形式的噴灌和滴灌的農戶所占比例不是很高。
既然我省天然的農村水資源不是很豐富,我們就應該從節水的角度來改善農業水資源
結構中出現的問題。現代農業節水的關鍵之處在于技術方面,主要突破點表現在對新技術的研發和對現有技術的升級換代上。例如對噴微灌系統智能化自動控制、噴微灌條件下對水肥高效利用調控、激光控制平地下的精細地面灌溉、渠道和管網相結合的灌溉系統高效輸水、網絡技術支持下的灌溉系統動態配水等創新型技術的研發和實踐。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農民自身節水的好習慣,從自我入手,積極改變浪費水的灌溉方式等等。
2.工業用水資源現狀及解決問題的途徑
河北省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是東部沿海最早開發、開放的省份之一。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河北省發展工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隨著河北省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用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因河北省的水資源先天不足,加上連年過度開采地下水,致使河北省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環境質量日趨惡化。盡管我省已采取了許多工業節水技術和管理措施,但矛盾仍然突出。
具體來說,工業用水資源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2.1 工業取水量增長較快中國工程院 《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表明,為確保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工業取水量的年均增長率不應超過1.2%。而2000年河北省工業取水量年均增長為3.46%,增幅比河北省總取水量增幅高5.3%。
2.2 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偏低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生產一萬元增加值所需的取水量)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十幾個百分點,約為發達國家的5~10倍;重復利用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2.3 工業結構與水資源現狀不匹配河北省屬于嚴重的缺水省份,但我省又以電力、冶金、化工、造紙、紡織等高耗水企業發展為主。五個行業的取水量占工業取水量的45%以上。這就形成了很大的供需矛盾。
我認為,解決工業發展和水資源矛盾,還要從節水的角度出發,具體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①、明確節水目標,綜合考慮節水指標的相互關系。②、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節水型工業體系。例如,應根據水資源的實際供給狀況,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限制高耗水型工業的發展,大力發展低耗水產業。③、開發節水新技術,建立更有效的用水機制。積極開發工業節水新技術,通過節水新技術的應用來降低工業用水指標,從而逐步建立節水型工業體系,在都市化地區建立清潔生產型工業體系,努力建立更有效的城市用水機制和更廣泛的區域供水網絡。
近年來,在供水潛力及供水工程體系建設的研究上,河北省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例如提出了要構建縱橫南北、溝通東西的河網化工程體系的設想,先后實施了“引黃濟冀”、“引岳入淀”、“引黃入淀”、“引黃(壁莊)入衡(水湖)”等工程;近期邯鄲、滄州等市又積極規劃新的引黃供水工程,該計劃初步具備了西、中、東三條引黃輸水線路以及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調蓄工程以及工業、城市、生態環境和農業供水系統。與此同時,我省已經完成并通過政府批復了“河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規劃”,該規劃將開始籌資用于南水北調河北段配套工程進行建設,目的就是不僅把引江水通過工程的調度計劃,安全送達供水目標,同時,要通過配套工程以“兩縱六橫十庫(引、輸、蓄、調)”為骨架,形成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區四通八達、南北調劑、東西互補、地表地下聯合內水外水統配的供水網絡體系,從而提高整個水資源供給系統的安全供水潛力和水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水利方面的工作者,我認為,在政府和相關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水資源結構所面臨的問題一定會早日解決。
參考文獻:《河北省農業結構的水資源分析》 李瀅等安徽農業科學 2010.10
《河北省工業發展及水資源分析》 陸長福等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2. 09
《論農業節水的戰略地位》 趙競成 吳玉芹萬方數據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