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術影
摘要:興趣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人的創造力往往起源于對事物的活動的興趣。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興趣能有效的引發學生處于活躍、興奮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生動的、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數學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誘發學生求知欲望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的前提。
關鍵字:興趣,小學,數學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Dahuang primary school in Panshan county in Liaoning provinceHe Shuying
Abstract: interest is pushing people to the inner power of activity, the creativity of people often originated in the activities of things of interest. The multi teaching practice proves that it can cause the effective interest in students in active, excited state, and directly affect the learning effect. So the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to create lively, cheerful atmosphere is the key link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but also induce students seeking knowledge desire.
Key word: interest,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興趣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人的創造力往往起源于對事物的活動的興趣。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興趣能有效的引發學生處于活躍、興奮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生動的、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數學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誘發學生求知欲望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的前提。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設疑布障,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話是有道理的。若上課伊始,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對所學內容興趣索然,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適宜的障礙就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會產生強烈的對疑難問題探究的意向,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例如,教學:“平年、閏年”時,教師一上課說:“現在我們來做猜謎的游戲。”同學們聽了都很高興,個個都聚精會神地聽我講述:“不論同學們說出的是哪一年的年份,我都能很快說出他是平年還是閏年。”同學們舉了一個又一個,我都對答如流。這時學生們都感到疑惑不解,于是,我就趁機因勢利導,“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會解開這個謎。“這時同學們就會帶著急于探究知識的心情去認真學習了。這正是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古希臘人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被點燃的火把。”點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獨心匠運,巧妙的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景。將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是課堂情景模擬的重要途徑。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把數學知識的學習滲透在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進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分類“時,我趁下課的十分鐘故意把教室弄亂,學生的各種用品堆在一起,有衣服、書包、文具盒、玩具等各若干件,由于學生急于找到自己的東西,從而引發了學生要整理教室的欲望,這時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同時有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有些知識答案無法在課堂上真實再現,而先進的教學媒體可以恰好彌補這一缺陷,生動直觀的畫面和真實的生活錄像片,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興積極性。例如,教學:“0的認識”利用課件演示小猴子吃桃的情鏡,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從有到無的變化,生動有趣地吸引了學生有意注意,促使學生精神專注地投入學習。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已初步建立了對0的認識。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直觀形象為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獲取知識的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使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
三、引入游戲,激發興趣
游戲是一項適合兒童心理特征的活動,把游戲引入課堂,使數學教學同游戲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使學生在玩中學習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游戲是兒童最出的學習方式,教師把游戲貫穿在教學中,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活潑有趣,學生的智慧的火花才會四濺而出,教學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有關加減法混合運算的例題時,我根據書中的情境圖組織學生做乘車的游戲,學生通過上下車的真實場景切實感受到求車上有多少人時,上來的用加法,下去的用減法,原本比較單調的加減混合例題融入游戲因素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鞏固練習時我又把練習與游戲結合起來,組織了一個“破密碼”的游戲。游戲規則是先算出下面算式的結果:(1)、56+34-20;(2)78-24+39;(3)70-23+35;(4)、74+6-80;(5)、37+10-5;(6)、39+8-20;(7)、56+8-20;(8)、18+9-20;(9)、71-65+43;(10)、26+40-8,然后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再把排在一、三、五、七、九位置的幾個數的個位數從大到小組合在一起就是密碼箱的密碼,誰譯得即對又快,密碼箱的寶物就歸誰。老師剛剛講完活動要求,學生就躍躍欲試,達到呼知欲出的程度,提高了練習的興趣與效度。
四、動手實踐,激發興趣
學生數學體驗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動手實踐。動手操作是一種由多個感官參與的以感知形式為主的認識活動。動手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功能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當學生對知識一旦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愛,迸發出驚人的學習熱情,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動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識。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我組織學生到長方形的操場上用米繩量出長方形操場的周長,通過測量學生發現,長方形操場長相對的兩條邊長度相等,借此機會馬上誘導學生總結出長方形周長公式:長方形周長=(長+寬)×2.又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先讓學生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6 個面,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現了什么?再次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尺量,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花在紙上比較,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的方法實驗大小、形狀一樣。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觀察、思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還培養了觀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學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五、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脫離實際。”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形成,首先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也就是使數學知識產生的北背景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數學抽象知識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這就需教師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數數前,由于學生剛剛入學,互相之間還比較陌生,我就設計了“自我介紹”的活動,介紹內容必須包括“家里有幾口人”,這樣就需要把學習 “數數” 的知識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學“小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上商場收集各種物品的價錢,上課時讓學生說說收集到的資料:“蘋果2.5元;葡萄3.30元;香蕉2.50元……”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不僅成了良好的數學活動氛圍,而且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利用靈活多變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理解 、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