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坤
摘 要:西部大開發是我國正在實施的宏大戰略,這對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本文在細述水土保持工作面臨機遇的基礎上,闡述了其挑戰,希望能喚起大家的危機感。
關鍵詞:水土保持機遇挑戰
當前我們實行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水土保持工作來說是一個空前的機遇,包括政策的重視與建設資金的投入等方面。但同時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1.我國當前水土保持面臨的機遇
當前,我國正實行著西部大開發的宏大戰略,這對處理水土流失與生態環境脆弱等情況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遇。
首先,《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突出體現了當前國家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視與決心。水土流失作為其中心問題,更是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國家對西部各地區水土保持的工作力度與投資力度日益增大。今天的水土保持工作正邁進一個全新的階段,它從專業人士的思考與認識變成了社會全體公民的行動,國家的投入與社會的關注,必將有效改善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現狀。
其次,水土保持是順應我國建設發展的重要一步。在二十一世紀,加快城市化進程是我國的緊急任務,相應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與自然資源的妥善開發利用日漸受到重視。我們不能允許高度現代化城市的周圍是嚴重的水土流失這種狀況出現,不能接受現代的高速公路與鐵路建設在惡劣不堪的環境之中。在我國西部水土嚴重流失地區,水土保持是對投資環境改善的重要步驟,是加快發展經濟,縮短與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差距的必經之路。現在,黨中央適時根據我國食量豐盛的現狀,積極采取退耕還林、以糧代賑等措施,努力搞好植被建設,對于水土保持工作,這無疑是一個空前的機遇。
最后,從民生角度來說,水土保持對減輕土地損耗、對減少水旱及風沙等災害有著長遠的意義,利國利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曲線救國”,是國家的安全與發展的一大保證。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日漸深入實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必將被社會更廣泛地認可,這是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思想基礎。
另外,依法治國是我國當前的治國方略,這是水土保持的相關法制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必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的水土流失情況。
2.當前水土保持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雖說在國家政策和社會認識方面,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有著良好的機遇,但也不可否認,當前的水土保持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需要我們提出相應的對策去應對。
首先是時間的緊迫性。根據《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我國當前水土保持的任務繁重艱巨,而完成時間又非常有限。在控制新水土流失情況出現的前提下,每一年都要治理六萬平方千米范圍的水土流失,三十年內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出現的同時,要治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可治理面積。水土保持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任務,雖然我們現在的目標已很明確,但實踐起來就并不是一件易事。這需要政府懷著對黨中央對國家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扎實地開展工作,每一條流域都認真治理,每一個項目都踏實執行,如此方能集腋成裘,漸有成效。沒有強烈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就難以抓住當前的大好發展機遇。我們要堅持以流域為單位,以支流為骨干,田林、山水統一規劃,不斷優化配置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走綜合治理路線,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方位地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其次,科學技術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與水土保持工作深入全面開展之間的矛盾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當前,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從涉農領域發展到非農領域,同時在涉農領域也期望開展規模更大的治理,這時,創新觀念與先進的知識技術就必不可少了,否則難以適應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需要,容易貽誤時機。對水土保持工作人員來說,堅持學習不斷充電非常重要,懷著空杯的心態去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不停留在原地踏步。本地的水土保持工作現狀、全國的水土流失防治情況當然是要熟知的,但僅僅是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深入了解關聯的學科與部門在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了解世界水土保持工作的動態。這需要我們積極從各種途徑去了解信息,包括電視、報刊及廣播等,《水土保持科技情報》與《中國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方面很不錯的雜志,應列為水土保持工作人員的必讀書目。
另外,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執法必須要嚴格。西部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資源開發工作,水土管理部門必須先編訂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嚴格執行“三同時”的制度,堅決不走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我們在此呼吁各級水土管理部門要監督好執法工作,無論項目大小,都必須按規則辦事,盡可能少地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周邊的區域環境也在項目區調查范圍之內,對周邊區域環境的調查勘察是為了掌握彼此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對項目區的水土保持進行正確的布局和設計。項目區的周邊調查勘察的內容主要是它們的土地利用類型關系、地質地貌關系等方面,指導設計應建立在準確調查的基礎上,這樣做出來的方案才是科學合理的,從而有效杜絕或者減少開發項目在生產與建設的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另外,在調查勘察過程中對當地的鄉土樹種、植被類型等的了解,有利于項目區綠化措施的合理設計以及適地適樹選擇。
項目直接影響區和建設區組成了水土流失的防治責任范圍。它是項目建設業主單位依據法律而承擔水土流失防治責任任務區域的重要依據,所以這顯得十分重要。可是直接影響區常被眾多編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所忽略這是不全面并且方案編制存在缺陷的,它與全面防治區域受擾動破壞面積有著直接的關系。要認真分析項目建設情況與特點,對項目有直接影響區的,必須如實計入。
3.結語
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質量也日益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要以科學發展為中心,針對具體的項目實情,充分體現水土保持的時效性和編制方案的可操作性,使方案編制質量不斷提高,從而使水土保持效果不斷增強,推動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只有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真正形成資源、人口與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成克武,吳麗娟,等.隴東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的探討[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8,(1).
[2]祁宗雄.水土保持與生態經濟環境[J].農業經濟問題,2007(8).
[3]劉震.中國的水土保持[A].中美水土保持研討會論文集[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