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要:花木產業與園林行業息息相關,當前我國花木產業在生產規模、產品種類、從業者素質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花木業已經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美化人民生活、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產業,作者對我國花卉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字:花卉產業政策建議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10年間,我國花木產業在生產規模、產品種類、從業者素質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作為一個勞動密集性、資金密集性的朝陽產業,花木業已經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美化人民生活、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產業,其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已逐漸顯現。
(一)重視花卉新品種選育和保護,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國家花卉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花卉品種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加大對科研單位、生產企業建立種質資源圃的支持力度;應擴大我國花木保護目錄,積極引入國外優良品種,繼續對用于科研的國外引進花卉種子、種球、種苗實行免稅政策;應特別重視花卉新品種的培育工作,大力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及花卉企業從事新品種培育工作,對新品種培育的科研單位和企業應加大經費支持;應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監管力度,力爭做到專款專用;對我國自主創新的花木品種,政府可實行優先購買加以引導。
國家花卉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對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下決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保護工作,可借鑒大農業新品種保護體系,因為目前我國對水稻等大農業體系的新品種保護、監管力量較強,基層組織較為完備;可聯合農業部、工商總局等有關部委成立專門的植物品種權利委員會,專門負責新品種的選育和權利保護事宜,制定具體措施,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同時,應簡化新品種的申報程序、縮短登記受理時間。
政府只有高度重視花卉品種資源的收集, 新品種的培育和保護, 我國的花卉新品種培育工作才會突破,新品種才會層出不窮,產業競爭力才會得到根本提升。
(二)加強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體系的建設
“十二五”期間應是我國花卉產業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重要時期,要想提高花卉產品質量首先要全面提高行業的標準化水平。國家花卉主管部門應以國內花卉市場主流產品及我國特有優勢產品為重點,借鑒國際標準并結合我國實際,研究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花卉質量標準;同時,應制定相應的產品生產技術規范、管理規程、設施標準、包裝標準、運輸標準以及質量檢驗標準。
標準制定應以科學、先進、實用為原則,各項技術指標應力求量化,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應吸收生產企業及城建園林等應用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標準制定,廣泛征求意見,并擴大試用驗證范圍。
各級花木主管部門要積極廣泛地宣傳推廣標準,應組織花木企業進行標準化生產培訓,委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企業進行實際指導;對標準化實施效果好的企業應給予獎勵,并在行業主流媒體上進行宣傳,引導廣大花木生產者接受標準,并按照生產技術規范和管理規程進行生產。
(三)加強金融、土地政策支持
1.建立行之有效的花木業抵押貸款體系
“十二五”期間,國家花木主管部門應協調金融機構積極推進花木行業的金融創新,在對中小花木企業的貸款形式及利率方面給予支持,應確定以企業(包括花木企業聯合組成的擔保公司)和花木合作社作為貸款主體。在此基礎上,各地惠農公司成立相關的花木信貸部門,由專人負責,結合各地具體情況,制定出抵押評估標準。可組織專業人士成立評估小組,根據所抵押產品的當地市場價格做基準,按照一定百分比制定貸款額度,同時應根據花木行業特點適當延長還款期,形成一整套完備有效的花木抵押貸款體系。
(四)大力加強運銷物流體系建設,提高物流技術水平
“十二五”期間,國家花卉政府主管部門應重視和推動相關科研單位、花卉企業加強對流通過程中花卉包裝和保鮮技術進行研究,研發花卉商品化處理技術與設備;建立花卉冷鏈儲運系統,倡導和鼓勵建設專業的花卉物流企業及大型花卉連鎖物流機構,以進一步提高物流速度和質量,實現花卉運輸過程中的技術突破;應按照國際質量標準和要求建立花卉物流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并進行產業化推廣與示范;可在云南、廣東、北京、福建等花卉主產地支持建設專業化的花卉物流企業。
應積極探索建立花卉物流信息化平臺,構建花卉生產、運輸、銷售的物流信息數據庫,對花卉產品物流各環節進行編碼標識和信息采集,實現花卉物流的現代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可選擇大型花卉企業開展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試點。
(五)加大對設施花卉栽培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花卉產品質量
“十二五”期間,國家花卉主管部門應完善農業獎補、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加強科研力量,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對設施花卉栽培的扶持力度。
1.加大對設施花卉栽培的財政資金投入。設施花卉栽培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沒有一定投入很難產生相應的規模和效益,而高投入讓資本積累普遍較少花卉企業和農戶難于承受。因此,各級花卉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放寬對花卉設施的信貸投放;同時,應制定設施標準等級,根據等級及規模大小制定補貼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及農戶建設高標準設施的積極性;對于建設集中連片設施的企業應給予水、電、路等基礎配套支持;對于開發使用太陽能、地熱資源等新能源的生產企業,應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政府對出口型花卉企業進口相關的種植機械設備,應給予免稅待遇。
2.提升產業化生產經營水平。“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企業是設施花卉栽培發展的主體,政府應注重將扶持資金向花卉園區、花卉龍頭企業、花農專業合作組織集中,做到扶大、扶優、扶強;應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花農合作經濟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通過民辦公補、公建民租等形式廣泛吸引他們發展設施花卉栽培,增強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引領能力、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切實抓好推行標準化生產管理,提高花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加快制定設施標準,花卉質量標準和生產標準,推動設施技術和種植技術的提升與創新。國家花卉主管部門應加強設施花卉建設、生產和運行管理的標準制訂、修訂工作,切實提高我國設施花卉的標準化水平;要加強產學研聯合,加快對設施花卉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模式的推廣,強化先進裝備與技術的配套應用,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科技在設施花卉栽培中的應用;要加強設施花卉栽培的技術交流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
4.政府應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擴大保險范圍,增加險種,把花卉設施納入農業保險范圍,盡可能減少花卉生產者因自然災害而遭受的損失。在農業保險有困難的情況下,政府應設立專項基金,對遭受自然災害損失的花卉基地和花農給予一定補貼;應促進土地向花卉龍頭企業、花農專業合作組織和種植經營能手集中,提高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程度;要明確土地使用權期限,使企業敢于投資興建設施。
(六)增強花木產業信息化建設
“十二五”期間, 政府花卉主管部門應逐漸完善我國花木信息網絡,構筑縣、市、省和國家多層次的花木信息網絡,為信息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保障,為宏觀決策、促進產業發展提供翔實、準確的信息資源;應計劃建立國家花木信息中心,并在各花木縣林業局或花木協會設立分站,通過培訓專業信息采集人員、實行統一的網上報表形式,定期將信息報送到國家花木信息中心,再由國家花木信息中心,根據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并發布全國花木產銷信息,指導各地花木生產;應推進大中型花木企業信息化,讓更多的花木科研部門、生產企業和種植戶實現花卉信息資源共享,為花木企業經營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七)發揮區域優勢實行特色化合理布局,引導花木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
“十二五”期間,政府花卉、苗木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各大區域的花木資源和生產況狀進行深入調查;應立足于各地的氣候和地理條件,結合市場情況,提出符合當地實際的花卉、苗木的發展重點,通過合理規劃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各地區應通過科學開發特色花木、適于本地種植的名花、打造區域品牌,實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外向型花木經濟發展戰略;應在土地使用、稅收、金融、設施建設、科研項目等多方面制定優惠扶持政策,有序引導東部園林苗木企業向中西部落后地區拓展。
(八)加強行業組織的建設
“十一五”期間,我國花卉行業組織發展較快,花木主產區都成立了花木協會,在產業政策調研和制訂、行業管理和協調、信息的采集和溝通、技術的推廣和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花卉行業分屬多部門管理,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機構協調花木生產、經營和銷售,且由于多數協會組織機構不夠健全、自身實力較弱等原因,致使其力量還大夠強大,在規范生產秩序、防止流通領域出現惡性競爭等方面還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協調作用。隨著我國花卉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行業管理體制也需要同步發展,政府應加強行業組織建設,使其在發揮市場監管、加強公共服務、行業協調、產業規劃、開展國際間的交流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九)加強對花木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總體上看,我國目前花木產業中小企業和農戶居多,產業集中度不高,而要想使中國花木產業進一步壯大,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致力于加強中國花木企業的發展,中國花木企業應是產業發展的主體。花木龍頭企業下接農戶、上聯市場,是新品種、新技術的培育引進者和示范推廣者。國家花卉主管部門應創造條件,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建立和完善一批設施先進、技術領先、管理水平的上檔次的龍頭企業,以實現花木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同時,也應對有特色、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定支持。
“十二五”期間,各級花卉主管部門應加強花木龍頭企業的培育,擴大龍頭企業集群;要積極引導和完善“龍頭企業+花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龍頭企業+經紀人+農戶”等各種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模式,加強企業和農戶間的利益聯系,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長期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應鼓勵龍頭企業按國際市場標準建設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專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提供優惠信貸,并且在稅收、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運輸費用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花木企業拓寬出口市場。
各級花卉主管部門應推進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鼓勵花木龍頭企業組建自己的科研機構, 對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攻關, 及時將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
各級花卉主管部門應積極支持從事優勢花木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花卉、園林展覽展銷,提高我國優勢花木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進行聯合,形成具有更強競爭力的企業集群。
(十)加強人才培養及引進機制
行業小、人才少是花木行業的現實狀況。目前,我國農林院校均有園林、園藝專業,很多綜合類大學也已設立了相關專業,但畢業生普遍感覺行業苦,出頭難,畢業即轉業的情況相當嚴峻。針對這一現狀,政府花卉主管部門應制定鼓勵政策,在農林院校設立花木行業創業專項基金,引導大學畢業生在本行業就業、創業。同時,建議政府花卉主管部門設立專項人才發展基金,用于優秀人才的引進、培養、科研創新項目資助、補助和表彰獎勵,特別應對行業重點發展領域急需的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上給予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