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王璐
摘要:我國綠化苗木產業與城市建設、園林施工息息相關,通過苗木生產為園林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苗木生產已經趨于成熟,呈現出新的生產特點,產業不斷延伸,苗木產業成為我國綠化建設的基礎行業。
關鍵詞:苗木產業生產布局經營特點 問題
1 產業規模及布局
苗木產業目前正經歷一個快速發展期,受產業發展歷史、產業基礎以及產業環境的影響,我國苗木生產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由于地域差別,在生產規模方面南北方、東西部存在很大差距。華東地區、華南地區一直是我國苗木生產規模較大的區域;東北、華北苗木生產發展穩定;西北、西南正處于生產規模上升期,各地區均呈現出自身的特點。進入新世紀以來,苗木生產進入一個快速調整、發展時期,目前全國苗木生產總面積超過700萬畝。
1.1各地觀賞苗木生產概況
1.1.1東北地區:
近年來,以遼寧為主的東三省苗木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苗木生產呈現出基地規模化、品種多樣化、市場全國化的新特點,東北地區一直是全國苗木產業中較為穩定的板塊。目前,在苗木生產面積方面,由于起步早,遼寧的生產面積遠高于吉林以及黑龍江。預計遼寧全省苗木生產面積目前達到13萬畝,吉林苗木生產面積越有9萬畝,黑龍江苗木面積最少,目前保持在1萬畝左右。
1.1.2華北地區:
華北區域既是我國苗木產業的生產區域,也是我國苗木產業的重要消費地之一,其中,北京、天津是消費型與生產型相結合的產區。每年綠化高峰期,這兩個市場的苗木消費量直接拉動了山東、河北等地苗木交易量。
受土地等方面的制約因素,北京苗圃種植面積不大,基地分散、以國有、集體苗圃為主。天津薊縣是傳統產區,苗木生產集中度高。河北唐山、定州已經成為北京、天津綠化市場的后方基地。受國家環境建設、荒山綠化、礦山生態恢復等環境工程的影響,最近幾年,山西、內蒙古綠化市場發展迅猛,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花木產地,生產規模、苗木品種、銷售量同步提升。
1.1.3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是我國苗木生產最為集中的地區,華東地區苗木生產基地多、規模大、品種豐富,華東苗木生產的變化也直接影響著全國苗木市場發展變化。長三角地區中的上海、浙江、江蘇三地是華東苗木發展的熱點區域。江蘇、浙江、山東屬于傳統苗木產區,苗木發展歷史悠久,苗木品種和規模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江西、福建苗木生產發展比較迅速,特別是江西省,省內大量綠化建設拉動了苗木種植的積極性,最近幾年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苗木基地,苗木生產規模不斷刷新。
1.1.4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苗木產業近些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傳統生產大省湖北、湖南和廣東的影響下,苗木生產規模正處于快速上升期。目前湖北苗木花卉種植面積約68.5萬畝。湖南苗木以長沙、株洲等地為主產區生產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河南省苗木種植集中在鄢陵縣與潢川縣,也是全國聞名的花木產區,最新數據顯示,河南省花木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畝。廣東、廣西、海南苗木是華南一個新的苗木生產板塊,其中廣東中山、廣西北海等地的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提升,涌現出一批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
1.1.5 西南地區
相比東部地區,西南地區苗木生產發展比較滯后。隨著該區域綠化市場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重慶、四川綠化建設的推進,江河保護工程,森林城市的打造,大中小城鎮的擴、改建和各地基本建設,給當地的苗木生產提供了機遇。苗木生產規模較大的四川現在的苗木品種、苗圃數量都呈現上升趨勢。重慶綠化市場升溫也帶動了當地苗圃業的發展,新建苗圃數量較多。“森林重慶”工程,不但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更帶動了當地綠化苗木產業的發展。
1.1.6西北地區
西北各地的苗木生產面積小、基地分散、品種單一,北苗木發展基礎薄弱。但西北地區苗木發展潛力巨大,隨著西北地區園林、生態建設的升溫,一大批綠化工程的上馬也拉動了西北地區苗木市場的活力,苗木生產戶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西北地區苗木重點產地主要集中在陜西、寧夏。最近幾年,陜西省苗木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陜西周至縣、楊凌、榆林等地也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苗木生產地。 寧夏苗木生產目前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寧夏的苗木主要集中在寧夏涇源縣,該縣投資建成了特色林木工廠化育苗中心,每年可向該地市場提供所需的優質種苗,鼓勵農民參與苗木生產。新疆苗木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苗木生產主要用于滿足當地造林綠化,以集體或國有苗圃為主。
2 我國觀賞苗木產業特點
我國的苗木產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歷經多次產業高潮與市場調整,目前,產業規模、 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苗木生產面積、苗木種植水平、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全國綠化苗木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在園林市場的帶動下,各地主產區通過政策引導,采取各種手段,大力支持苗木產業發展,各地涌現出一批新的苗木產區,苗木產業逐漸成熟,滿足了園林市場的需求,苗木產業成為我國的園林綠化及造林、國土綠化事業的堅強保障。
苗木生產與園林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在苗木從種植到出圃直至進入最終的應用市場,圍繞苗木生產、流通、施工產業結構日臻完善。生產環節主要有國有和私營大中型苗圃、花木主產區的農戶種植;流通環節有苗木經紀人、苗木市場。各地植樹造林、市政園林工程、荒山綠化、高速公路綠化等成為為苗木產品的買家。
2.1消費空間進一步放大
苗木產品的消費主要依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工程建設、城鄉綠化、庭院綠化美化的需求變化。
苗木產業與園林建設和生態建設的發展息息相關,苗木產業的發展受制于綠化市場的需求變化。我國觀賞苗木消費的主導形式是集團消費,消費的主要市場是城鄉綠化和國土綠化。因此,綠化市場對觀賞苗木品種、數量、規格的需求變化,影響著整個觀賞苗木產業的調整方向。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使得各地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綠化力度正在加強,苗木需求處于在穩定上升的態勢,為苗木帶來廣闊的市場;大中城市房地產綠化、庭院綠化增大了苗木的銷售空間;這些構成新的消費群體。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城鄉公路、鐵路、機關、學校綠化也為苗木提供了市場,拓展了觀賞苗木的銷售空間。
2.2政策環境引領苗木生產
目前,全國苗木生產面積、從業人數、市場銷量等數字不斷刷新。苗木產業借助園林市場發展,在調整中不斷成長,正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穩步前行。國家大力開展國土綠化、生態建設的政策為苗木生產提供了機遇。各地紛紛出臺發展苗木的獎勵、激勵措施,刺激了企業、農戶參與生產的積極性,苗木產業從單一農戶種植向種植規模化轉變。各地也扶持發展了一大批大中型苗圃,這些苗圃已經成為苗木生產環節的中堅力量。在全國各大苗木主產區,均有一批面積在2000畝以上大中型苗圃。在部分產區,萬畝以上規模的苗圃也在不斷涌現。
2.3苗木經紀人活躍市場
在苗木生產與園林應用之間出現對接不暢的狀況下,苗木經紀人的出現讓產品與市場結合得更加緊密。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在江蘇武進、浙江蕭山、河南鄢陵等地的少部分從業者就開始走出家門,到各地找市場。各地的花木經紀人隊伍也開始發展壯大。江蘇武進的苗木經紀人從最初的100多人一度發展到8000名,他們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窗口,推銷苗木,為苗木的跨區域流通作出了重要貢獻。最近30年,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全國苗木經紀人隊伍快速發展,一大批優秀苗木經紀人在全國各地苗木市場開展業務,進一步活躍了苗木交易氛圍。作為中國苗木產業的行業媒體,中國花卉報社一直重視宣傳苗木經紀人隊伍的發展與壯大,除了通過采訪報道宣傳各地苗木經紀人成功經驗外,還舉行了各種論壇和活動,提升了苗木經紀人的產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