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良
摘要: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材料,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混凝土的裂縫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而又難以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是水利工程施工當前最嚴峻的問題之一。設計不合理、施工質量欠佳、運行管理不善或使用條件改變、遭受意外荷載及材料老化等,會引發貫穿性裂縫,或在混凝土內部形成連通的蜂窩孔洞等深層缺損,或導致變形縫止水失效。因此在施工全過程中對混凝土加強質量控制、對保證工程質量、防患于未燃、避免不必要的時間和資金浪費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就此,筆者對水利工程中常見的混凝土裂縫的成因進行了探討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關鍵字:水利工程建筑物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裂縫 防治措施
引起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碎石或卵石、水等質量不達標,檢驗不合格;混凝土配比不合理;非載荷作用等。裂縫的存在和發展,破壞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的整體性,影響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結構受力狀況與穩定,給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的運行事帶來不確定性,而且易導致水利工程建筑物內部與鋼筋銹蝕,降低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的耐久性,甚至會引起滲透變形,危及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結構的穩定性。由此可見,分析裂縫的成因,探討防治措施,對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應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 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危害
混凝土裂縫將使水工建筑物產生滲漏,滲漏的結果,一方面在壓力水作用下使裂縫逐步擴寬和發展;另一方面當水滲入混凝土內部后首先會引起水解破壞,并可能由此導致混凝土結構物的破壞。據調查,由裂縫引起的各種不利結果中,滲漏水占60%。混凝土的裂縫還會使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削弱,在裂縫部位,水拉性能減弱,裂縫進一步擴大,形成更大的危害。
混凝土裂縫對混凝土結構物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具有直接的影響。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物的結構強度和整體穩定性。輕則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和正常使用,嚴重的貫穿性裂縫甚至可能導致混凝土結構物的完全破壞。
二. 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產生裂縫的成因。
引起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因素有很多,大致歸納起來有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和非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兩類。
1.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結構在使用荷載作用下,由于截面的混凝土拉應變大多是大于混凝土極限拉伸值的,所以構件在使用時總是帶縫工作的。這類裂縫總是與主拉應力方向大致垂直,且最先在荷載效應最大處產生。如果荷載效應相同,裂縫首先在混凝土抗拉能力最薄弱處產生。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由于干縮引起的體積變形受到約束時產生的裂縫,這種裂縫的寬度有時會很大,甚至會貫穿整個構件。在厚度較大的構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縫。混凝土構件在超出設計的均布荷載或集中荷載作用下產生內力彎矩,出現垂直于構件縱軸的裂縫,構件在較大剪力作用下,產生斜裂縫,并向上、下延伸。
2.非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
2.1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1)大體積混凝土水化時產生的大量水化熱得不到散發,導致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使結構內部受壓,外部受拉。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只有很低的抗拉強度,如果由內外溫度差引起的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早期抗拉強度時,混凝土就要產生裂縫。
2)混凝土熱脹冷縮所產生的體積脹縮,因為受約束力的限制,在內部產生了溫度應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強度低,容易被溫度引起的拉應力拉裂,從而產生溫度裂縫。由于太陽暴曬產生裂縫也是工程中最常見的現象。
3)構件硬化成型后,在使用中,如果溫度較大,構件內部溫度梯度就極大,也會引起構件開裂。
2.2變形、施工操作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裂縫
1)混凝土在空氣中結硬時,體積要縮小,產生收縮變形,當受到約束時,就可能導致裂縫的產生。在配筋率較高的構件中,由于鋼筋對周圍混凝土的約束作用增強,混凝土的收縮也會受到鋼筋的限制而產生拉應力,引起構件局部裂縫。
2)結構的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陷,使超靜結構受迫,也可能會產生裂縫,隨著沉陷的進一步發展,裂縫會進一步擴大。
3)施工操作過程中,混凝土澆筑后的頭幾個小時內,這時混凝土還處于塑性狀態,容易出現混凝土塑性坍落。如果混凝土出現泌水現象,在重力作用下混合料中的固體顆粒有向下沉移而水向上浮動的傾向。這種移動當受到鋼筋骨架或者模板約束時,在上部就容易形成沿鋼筋長度方向的裂縫。
4)當鋼筋混凝土處于不利環境中,例如:侵蝕性水,由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限,特別是當混凝土密實性不良,環境中的氯離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離子會使混凝土中的鋼筋生銹,生成氧化鐵,氧化鐵的體積比原來金屬的體積大得多,鐵銹體積膨脹,對周圍混凝土擠壓,使混凝土脹裂產生順筋裂縫。順筋裂縫一旦產生,又進一步促進鋼筋銹蝕程度的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導致混凝土保護層剝落,甚至鋼筋銹斷。這種順筋裂縫對結構的耐久性影響最大。
三.混凝土裂縫的防治措施
1.選好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質量,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提高抗腐蝕能力。
1.1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降低泥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1.2減少水泥用量,將水泥用量盡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1.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
1.4改善骨科級配,摻加粉煤灰或高效減少水劑等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
1.5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工藝,采用“二次風冷”新工藝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1.6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保水性,降低水熱化,推遲熱峰出現的時間;
2.合理的施工安排及施工過程的控制
2.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以利于散熱,減小約束;
2.2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卻管道,通過冷水或冷氣冷卻,減小混凝土的內部溫差;
2.3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控,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
2.4加強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片等覆蓋,并灑水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現緩慢冷卻,在寒冷季節,混凝土兩面必須采取保溫措施,以防寒潮襲擊。
2.5混凝土的養護和表面保護。良好的養護可使混凝土保持或接近飽和狀態,水化作用速度最大,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縫發生的措施之一,一般保溫、保濕養護不得少于14d。
3.水利工程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修補方法
國內外學者把裂縫分為死縫、活縫和增長縫等3種。對于死縫可以采用剛性材料填充修補;對活縫則采用彈性材料修補;對于增長縫,必須消除引發裂縫的因素。
四.結語
水利工程建筑構筑物的結構安全和防滲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擔,因此混凝土的質量極其重要。裂縫是水利建筑物混凝土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的出現不僅會降低水利建筑物的抗滲能力,影響水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會引起鋼筋的銹蝕,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響水利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因此,必須對混凝土裂縫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區別對待,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對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進而提升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必須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黃國興.陳改新《水利工程混凝土建筑物修補技術及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86.
[2]劉軍《試論常見水工混凝土裂縫的種類及預防措施》[J].甘肅科技縱橫.2008(1).
[3]魏銀山《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分析》[J].科技促進發展.2009(5).
[4] 李常升.水利工程質量監控與通病防治全書[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