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 孫利革 穆曉杰 馬喆
摘要:每年七、八月份是塞罕壩降水較集中的月份,溫度高、濕度大、墑情好,是跡地造林做好季節。而此季節造林要求要求嚴,造林難度大,造林可用樹種少,為了充分利用雨季雨水充沛的有利時機,搞好造林綠化,提高造林成活率,對積累的一些經驗進行探討。
關鍵詞:雨季跡地造林 技術管理
1 雨季造林技術的探討
1.1跡地整地
使用120馬力履帶式拖拉機和與之匹配的液壓松土器,將松土器三個松土犁中間的一個摘掉,兩邊安裝上改進后的犁體便形成了液壓開溝犁。犁體是完成開溝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由犁鏟、犁壁、犁柱、犁側板和犁托等組成。我場在原有犁鏟前方加裝了切根刀,對犁壁進行了加寬加厚的同時在犁壁外側加裝了壁耳,以承載切根、翻土時的巨大力量,在犁體后方安裝了平土板。犁鏟和犁壁構成犁體的工作曲面,起切土、切根、翻土和碎土作用。開溝時,犁體將土壤和樹根沿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切開,形成土垡。由于犁繼續前進,土垡沿犁體曲面升起;在升起的過程中,受到擠壓、移動和扭轉等作用,土垡便松碎,并向犁溝外側翻轉,后方的平土板將溝底刮平,完成整地的全部過程。
1.2跡地整地方法及達到的技術指標
整地時拖拉機平行于伐根行作業,拖拉機跨在伐根行上,兩側犁體處于每兩行伐根中間,勻速前行。整地完畢,只要將殘根稍加處理即可造林。整地結束后所達到的技術指標與人工整地相當,溝寬0.4m,溝深0.2m,行距2m,且溝內土壤疏松。
2造林
容器苗和帶土坨苗木造林可在冬季以外的其它季節進行,以雨季造林為佳。
2.1起苗
造林前兩天要澆足底水,以便于水分充分滲透;起苗時間應與造林時間相銜接,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植,起苗時輕拿輕放,保持容器內基質完整、不松不散,嚴禁用手提苗莖和摔擠,造成容器破碎及苗木損傷。
容器苗造林多采用雨季造林,重點保護苗木嫩梢頂芽,防止折斷、損傷。
2.2容器苗的運輸
容器苗在運輸中采用專用箱(可用角鋼焊制或訂制塑料制品箱,高50cm,大小以人力搬運能力而定,一般每箱裝6-8株為宜)或在運輸工具上直接搭架分層裝載,具體以避免擠壓、傷苗為宜。
2.3散苗
造林地地勢平緩的地塊直接利用運輸工具在造林地內散苗;坡度較大的地塊采用人工背、挑二次散苗。
2.4山場苗木管理
山場苗木可隨散苗隨栽植,禁晾曬時間過長,當天運到造林地的苗木當天栽植。需在造林地過夜苗木應集中擺放、淋水、用草簾等物遮蓋。
2.5造林方法
2.5.1容器及苗木處理
不降解容器在栽植前去掉容器,可降解容器可直接進行栽植。
容器內根系盤結時的要剪除盤結部分。
2.5.2人工挖坑栽植
在預先整地的造林地上,采用人工用普通鐵鍬(鎬)挖(刨)穴等方式,穴的大小大于容器苗的體積,穴底部平整,并將容器苗輕放于穴內,培土扶正擠實,整理出集水穴面。
3、幼撫管理
3.1穴狀幼撫
使用鋤草鎬等作業工具逐穴進行擴穴、除草、松土,擴穴規格依據實際確定。作業中堅持內淺外深的原則,深度以5cm左右為宜,苗根部雜草用手拔除,將穴四周新土回至穴面,培土至苗地基徑以上1-2cm處(落葉松除外),傾斜苗木要扶正,5°以上坡地,穴上方取土,下方形成平行等高線的擋水埂。
3.2帶狀幼撫
根據立地條件,采用人工或機械在帶間松土并割除影響幼樹生長的灌木和雜草。人工撫育方法同穴狀幼撫。
3.3防凍拔幼撫: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晝夜溫差大易發生凍拔害的地方,春季或晚秋對凍拔苗木及時進行培土、踏實或復栽,并用草垡片蓋穴面。
4 割灌
4.1割灌(草)時間
對于蒿草、灌木茂盛的造林地,每年在灌草將影響苗木生長前進行割灌(草)作業,割灌(草)次數根據幼樹生長情況而定,一般為5年3次。
4.2割灌方式
4.2.1帶狀割灌(草)
割除苗木周圍的灌草,帶寬1米(苗木左右各50厘米),將割掉的蒿草及灌木整齊的排放在行中間,茬高必須小于10厘米。
4.2.2穴狀割灌草( 以鋤代割)
用除草工具進行撫育,規格以不影響苗木生長為標準,一般一苗木為中心50cm*50cm或60cm*60cm。
4.2.3行間割灌(草)
保留苗木栽植行左右各10cm內的灌草,清除行間灌草,方法同帶狀割灌。
4.2.4全面割灌(草)
采用機械和人工割除造林地內的所有灌草(也可適當保留一定數量具有培養前途的灌木,不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灌草清理同帶狀割灌或清除造林地外。
5 埋土防寒防風
5.1目的
我場冬春兩季風大、寒冷,易使苗木產生生理干旱、凍害,需要在造林后的1-2年對栽植的2-3年生苗木進行埋土防寒防風作業。
5.2 埋撤土時間
埋土在上凍前進行,我場一般在10月上、中旬。 撤土時間:在春季土壤解凍后、生長前、避開大風天氣進行。
5.3 埋土的主要技術要求
先取一鍬土墊在苗木根部作為枕土,之后再取土順苗木墊枕土的方向輕蓋在苗木上,直至將苗木蓋嚴。如造林地有坡度,埋土方向將向坡上方向,不能使苗木傾倒向坡下方向。
5.4 撤土技術要求
撤土工具使用專用的耙子,在撤土過程中沿苗木傾倒方向依次將土撤去,并將苗木扶正。
6 幼林施肥
經試驗肥料種類、劑量對不同林齡的苗木樹高、地徑和胸徑生長有不同的影響 ,過磷酸鈣30 g/株的施肥量能較大地促進苗木地徑的生長,尿素 +磷酸二氫鉀 4 0g/株的施肥量能較大地促進高生長,各單位要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從培育用材和綠化苗木角度出發,科學的對3-4年幼林實施施肥舉措,尤其是生長緩慢的綠化苗木。施肥時間每年的6月中旬實施,肥料種類為:復合肥和尿素、二胺1:1混合肥兩種肥料;施肥量為每株60g,施肥方法采用二穴對角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