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林
事業成敗,關鍵在于干部作風。加強和改進干部作風,是我們黨鞏固執政地位、提高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的迫切需要。加強干部作風建設,使干部隊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必將有力地促進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要完成好黨所肩負的執政任務、歷史責任,廣大干部就必須始終保持先進性,充分發揮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當前,干部作風雖然得到好轉,但還存在較多問題:一些干部謀發展、抓發展的精力不夠集中,工作責任心不強;有的干部遇事能躲則躲、能推則推,怕擔責任、怕得罪人;有的精神狀態不佳,干事創業沒有激情,滿足于平平過。因此,要做好當前工作,實現“十二五”規劃,促進縣域經濟追趕跨越,必須改進作風,做到“四個敢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一是要敢于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沒有發展,一切都是空談。但要發展,特別是要加快發展、超常規發展,必然涉及少數群眾利益,必然面臨一些阻力,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激發矛盾、影響穩定,到頭來不僅不能發展,反而影響發展。去年宜黃事件出來之后,“敢不敢發展,怎么樣發展”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其中有不少人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因為發展而“踩紅線”、“捅簍子”、最終影響前途、丟掉烏紗。還有的同志對待發展這個問題口頭上支持多,實際行動少,甚至把利益作為抓工作的出發點。我以為,“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是黨和群眾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是一個領導干部的價值所在。因此,當前和今后應把愿不愿發展、敢不敢發展、能不能發展作為評價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標準,大張旗鼓地鼓勵發展、支持發展,促進加快發展。
二是要敢于爭先。俗話說“人怕精神倒,地怕趴地草”。人無精神,一事無成。敢于爭先,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氣魄。去年我們在廣大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提倡創建“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爭做“五帶頭”優秀黨員活動,營造了一種你追我趕、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們的許多工作,水平一般、影響一般、成效一般,真正拿得出、叫得響、立得住的特色、亮點、精品不多。一些干部仍然存在“小富即安、小績即滿”的懈怠思想,習慣于自己跟自己比、現在跟過去比、先進跟后進比,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習慣于“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些問題不解決,精神就不能振奮,事業就沒有起色,發展就沒有動力。所以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揚蘇區干部好作風,進一步增強“創造第一等工作”的意識,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拿到省、市乃至中央去比拼,創造出更多的第一等工作。
三是要敢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快速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美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在美國,無論是高層官員、專家學者,還是普通民眾,都非常重視知識創新、理念創新和運作創新。這些創新,是美國實現長期較快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們面臨的壓力大、問題多、要求高,只有通過創新,用新理念、新思維、新辦法、新舉措,才能激發新活力,推動新發展。去年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局創新工作舉措,實現了“四大轉變”。在財政審計上打破專業界限,將預算執行審計與鄉級財政、專項資金、經濟責任、行政事業、農業、投資等專業審計內容融為一體,實行“一拖N”捆綁方式進行審計。整合了審計資源,節約了審計成本,實現了由股室“各自為戰”向“多位一體、協同作戰、發揮整體效能”的轉變。在“跟蹤審計”上突出“全過程審計”。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投資項目、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生態環境建設項目、重大政策措施的執行,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如基建預決算審計做到關口前移、提前介入、主動跟進。成立審計局對口縣城市建設七大組團工程項目的聯系小組,并明確了工作目標,將有關工作任務和責任落實到人,局班子成員分別掛點聯系,指定了工程驗收的具體責任人,把監督職能貫穿于整個工程招投標、設計、施工、監理、材料供應等全過程,形成了單位“一把手”親自抓、分組領導具體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聯動機制。實現了基建預決算審計由“節點審計”向“全過程審計”轉變。在信息化建設上堅定不移地推進計算機審計。在經費相對緊張的情況下,投資20多萬元,配備人手一機,努力推進審計作業信息化和審計管理信息化及辦公無紙化“三化”工程,從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為審計轉型提供技術保障,實現了由單一的“賬務審計”向“賬務審計、調查審計、計算機審計”相結合的審計方式轉變。在審計整改上,抓住領導批示有利時機,形成了高位推動、部門聯動、輿論促動、社會監督的聯動機機制。審計整改實現了由審計部門孤軍作戰向多方聯動、協同配合轉變。實踐證明,這些創新的方法措施,抓住了發展要害,提升了工作水平,取得了顯著成績。因此,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只有打破常規、突破條條框框,大膽探索創新,才能另辟蹊徑,立于不敗之地。
四是要敢于擔當。敢于擔當,就是敢于碰硬、敢于承擔責任。當前之所以一些工作難落實,任務難完成,矛盾難化解,問題難解決,就是因為干部缺乏敢于擔當的責任感,遇到問題就繞,碰到矛盾就躲,不敢碰硬、怕擔責任、怕得罪人,結果問題越積越多,矛盾越積越深,工作處于被動。因此,要求我們每一個干部都要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份外的事當作份內的事來干,把公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隨時隨地能成為群眾的榜樣,敢于說出“向我看齊”的口號,切實把干部作風體現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關鍵時刻站得出來,也就是要做到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個能夠”:即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能夠體現出黨員干部的高風亮節;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能夠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難關頭,能夠豁得出去。(作者單位:寧都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