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熊玉根 譚際琿
一、引言
隨著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對《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正式批復,標志著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實質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環鄱陽湖為核心,以環鄱陽湖城市圈為依托,保護生態、發展經濟,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把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生態優良、經濟發達、城鄉協調、生活富裕,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區。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實現江西綠色崛起、實現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地稅部門作為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如何主動融入、全力服務對接于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擺在所有地稅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筆者僅就地稅部門如何立足地稅實際、充分發揮稅收職能服務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談些粗淺認識。
二、當前在服務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策服務措施針對性不強。
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出臺以后,上級研究出臺了《江西省地方稅務局支持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稅收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60條》,做到在思想上全力發動、政策上全力支持、服務上全力跟進,舉全力支持促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會效應。但從現有政策措施的現狀來看,存在區域特征不明顯的“軟肋”,多是普遍性的政策規定,不具備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特色。服務舉措偏向于理論性、宏觀層次上的探索,缺乏對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服務方式的完善。同時,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時間跨度長、要求高、任務繁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配套的政策措施需要推陳出新、持續改進。
2.地稅收入總量偏小。
盡管近年來,全省地稅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地稅收入總量增幅也具有加速上升的良好勢態,但地方可用財力需求增長迅速與地稅收入總量不大的矛盾依然較為突出,尤其是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值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成為制約江西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3.個別地方服務意識比較薄弱。
個別地方理念上滯后,行動上落后。主要表現為:沒有融入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大局之中,缺乏緊迫感、責任感;部門之力、個人之力很小,難有作為;個別同志消極應付,敷衍了事,效率低下,這些現象在不同程度的存在,成為阻礙和制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絆腳石”。
三、加強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稅收工作的幾點建議
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配套政策支持是關鍵。稅收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杠桿作用,地稅部門要真正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全力支持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
1.充分利用各級稅收政策。
稅收在調節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杠桿作用。在國家現行的政策范圍內,要強化稅收政策的產業導向功能,引導資金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其成為稅收宏觀調控職能的延伸點。省地稅局已出臺了《支持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稅收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60條》,涵蓋了通過減稅、免稅、緩稅、退稅或加速折舊、稅前扣除、投資抵免等多種方式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有效刺激企業投資、居民消費和就業創業,增強微觀經濟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地稅部門要用足用好國家現有的稅收政策,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的產業導向功能,引導資金等生產要素向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合理流動,全面提升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層次和增強綜合競爭力。
2.確實加強政策宣傳力度。
在全方位宣傳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意義、作用的同時,各級地稅機關要充分運用各種有效途徑和形式,全面宣傳地稅的優惠政策和服務舉措,并讓全社會進行監督。大力整合現有資源,圍繞稅收政策的熱點、難點、重點,以情系民生,服務創業,推動發展為目標,突出重點,結合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好稅收宣傳活動,不斷創新宣傳的內容、方式、途徑,切實增強稅收宣傳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擴大稅法宣傳的覆蓋面。地稅部門要加強政策宣傳力度,重點宣傳中央和我省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支持創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落實倒逼機制。宣傳好國家和地方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納稅人依法納稅、誠信納稅。加強需求分析,細分宣傳對象,滿足不同類型納稅人的辦稅需求,使稅收政策在扶持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全民創業方面有新的突破。
3.大力依法組織地稅收入。
組織收入是地稅部門的中心工作,是地稅部門責無旁貸的任務。地稅部門一定要嚴格遵守“三個嚴禁”的組織收入原則,積極培植稅源,嚴格依照《稅收征管法》規定組織地方稅收收入,既要擴大稅收收入總量,又要不斷優化稅收收入結構,不斷增強地稅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續性。要強化稅收收入分析,不斷提高稅收分析預測水平,準確把握收入增減情況和發展趨勢,及時研究應對措施。要提升稅收征管效能,重點培植貨運物流業的發展和壯大,不斷加強中小戶型企業和零散稅源管理,努力創新管理方式,全面實行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征管,做到既抱西瓜又揀芝麻,為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財力保障。
4.營造良好稅收環境。
經濟決定稅收,稅收反作用于經濟,發展經濟首先要創造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綜合環境。我們既要避免一談發展就提片面減稅免稅的優惠萬能論,同時也要防止不注重發揮稅收優惠作用的優惠無用論。必須下大力氣創造和優化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經濟發展的綜合環境,正確處理依法組織稅收、完成收入任務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稅源的辯證關系,推動經濟社會向既定的發展目標邁進。規范稅收執法,加強對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約束、規范,加強對執法責任差錯追究的力度,加強對干部職工廉潔自律思想的教育、監督,加強對執法程序的規范與執法過程的監督,使得每個部門、每位稅務干部都能自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法。
5.全面提升地稅服務質量。
在服務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過程中,地稅機關和地稅人員必須全面增強其整體素質,科學處理好執法與服務的關系,以一流的素質、一流的工作、一流的執行力,達到一流的服務效果。處理好征收與服務的關系,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是地稅部門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改進稅收管理、優化納稅服務的內在要求,更是做好地稅工作的保證。要以辦稅服務廳窗口建設為重點,以助推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目標,以納稅人滿意、政府滿意、社會各界滿意為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服務舉措,推進服務平臺一體化,實現宣傳、咨詢、辦稅與維權的低成本。提供特色化、個性化服務,全面實行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時辦結制;推行假日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綠色服務等措施。完善執法監督制約機制,規范行使稅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進一步樹立現代服務理念,把納稅人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地稅機關執法服務水平的重要標準,形成尊重創業、服務創業、保護創業的和諧稅收環境。同時,加強服務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稅收政策執行的監督、管理、檢查和指導,健全稅收政策執行反饋機制,及時解決稅收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稅收政策全面、準確落實到位。
四、 結束語
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引領江西長遠發展的大戰略,是融入全球新興經濟和產業革命的大平臺,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向的大手筆。地稅部門作為政府的經濟執法和調控部門,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當地經濟發展大局,發揮地方稅收聚財、調控職能,為促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財力保障、政策支持和優質服務。
(作者單位:新建縣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