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煌
堅持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2周年
文楊 煌
在這秋風送爽,果實飄香的季節,我們滿懷喜悅地迎來了新中國成立62周年。讓我們一起為偉大祖國送上衷心的祝福!
62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但這一瞬卻是歷史的關節點,我們偉大的祖國發生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巨大變化。新中國的成立,終于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實現了國家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鞏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成果,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呈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的實現越來越充分。我國國際地位快速提高,經受住了世界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歷史再次證明了中國發展道路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取得的成績值得驕傲,但是面對未來,我們要更加警醒。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著種種可以預見或難以預見的困難和問題,我國的發展還存在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突出,經濟發展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的拉動作用不足;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區域、城鄉、行業、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矛盾突出;社會建設滯后,人民群眾沒有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應有成果,幸福感不強。這些問題中,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特別突出,成為影響改革發展全局、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影響我國國際形象的大問題。解決貧富差距過大問題,迫切需要擺上我們發展的日程,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向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堅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什么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一直強調兩條,一個是公有制占主體,一個是共同富裕,并指出這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根本原則。他認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一個東西。他的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思想,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平的根本價值。馬克思強調,無產階級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在新社會制度中,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為目的。因此,堅持共同富裕,應該成為我們的自覺追求。
堅持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基本體現。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勞動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要致力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然要致力于實現勞動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利益,讓他們共享發展改革的成果。如果勞動人民被排除于改革發展的成果之外,形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兩極分化狀態,那就背離了黨的性質和宗旨,背離了黨的執政理念。
堅持共同富裕是解決好當前我國社會諸多問題的關鍵。貧富差距過大,已經成為影響當前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從經濟上看,我們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如果沒有占社會多數的勞動人民的富裕,人們無錢消費,拉動內需就會成為空話,重大戰略也就無從實現。從政治上看,貧富差距繼續拉大和長期化,必然造成勞動人民被邊緣化的強烈感受,帶來政治的對立,從而削弱黨的執政地位。從社會建設方面看,社會和諧的基礎是公平。共同富裕是公平的基本體現,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貧富差距拉大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根源。另外,從國際上看,貧富差距過大,我們的國際形象,我們致力于要建設的軟實力就會因缺乏說服力而大打折扣。
解決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實現共同富裕,要有緊迫感,更要有科學的途徑和方法。
思想上正確的認識,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共同富裕的內涵。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當然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程度的富裕。共同富裕是歷史的、具體的、也是動態的概念,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其內涵是有所區別的。但無論如何則應該包括一些基本的內涵。從全社會來講,基尼系數不能超出0.4的警戒線,這是國際公認的一個衡量標準;從具體社會群體來講,社會底層群體要有體面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其次,對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要有正確認識。共同富裕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單一的措施,不能實現共同富裕,指望一下子實現共同富裕也不現實。共同富裕當然不是殺富濟貧,不是削高就低,但絕不允許劫貧濟富。當前,要特別處理好 “先富”與 “共富”的關系。我們在改革初期,提出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然后幫助和帶動其他人和地區共同富裕。這一政策的提出,打破了過去的平均主義和 “大鍋飯”,大大調動了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但發展到現階段,貧富差距問題的凸現,再次提出了如何實現 “先富”帶 “后富”的問題。 “先富”是途徑,“共富”是目的。我們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全國 “一盤棋”的優勢,積極探索 “先富”帶“后富”的途徑,形成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另外,要特別警惕我們當前社會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先富裕起來的人精神低俗,揮霍炫富,吃喝嫖賭,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扭曲了社會的是非標準和價值取向,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一些富裕起來的地區,不切實際,一味追求世界一流,比新比大比奇,引起了全國的盲目攀比;一些經濟貧困的人,由于缺乏文化,缺乏技能,安于貧窮,難以脫貧致富。這些現象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方面,我們要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 “先富”帶“后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為共同富裕增添新的內容,注入精神的要求,探索精神的共同富裕。
經濟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要正確理解和處理做大 “蛋糕”和分好 “蛋糕”的關系。要把發展建立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方式。突出解決好發展思路的偏差,克服為了發展而發展,為了政績而發展,盲目崇拜GDP,親商疏民,甚至站在資本一邊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現象。二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發展要以滿足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根本目的,平衡出口和內需的關系。三要平衡發展的速度、效益和質量。就業是民生的根本,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項基本措施。要優化產業結構,結合我們的人口優勢,合理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采用適用的先進技術,把就業水平和經濟發展統籌考慮,不斷提高就業水平。
堅持和完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我國有的學者盡管也承認解決共同富裕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他們一方面鼓吹私有制,另一方面只在分配上兜圈子,認為只要通過國家稅收等手段就可以把資本家的利潤拿來,解決共同富裕的問題。這是一廂情愿的囈語。馬克思早在 《哥達綱領批判》中就有針對性地給予了批駁。分配問題根本上是所有制的問題。生產資料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是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當前,我們堅持共同富裕不動搖,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不動搖,特別是堅持和完善國有經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經過改革,國有經濟煥發了新的活力,但如何在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同時,發揮國有經濟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亟待探索,要積極研究探索國有經濟在共同富裕中的基礎性地位、作用的辦法和措施。同時,要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公有制經濟成分。
綜合性改革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重視就業、加強分配領域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顯然是解決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但目前影響共同富裕的一些突出問題,也應該引起高度關注,并采取切實措施解決。比如,房地產價格的飚升,對財富差距擴大的影響遠遠大于分配形成的差距。如果不形成合理的房地產制度,不適時啟動遺產稅,財富差距拉大的趨勢則難以縮小。近年來名牌大學來自農村和困難家庭學生的比重與過去有明顯下降,大學生畢業就業困難,新生代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社會等等,這些問題造成了貧困和低階層的代際延續,固化了貧富差距。再比如,以手中的權力搞腐敗,不僅帶來了部分官員的暴富,也帶來了社會資源占有和分配的不公,引起社會的日益不滿。因此,只有綜合治理,共同富裕才能一步步實現。